人民银行明年将继续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改革试点
此次在农村信用社推行存款利率浮动的试点工作,人民银行一直表现出相当的谨慎,并没有对外进行过解释,进行这项改革的主管部门是出于何种考虑?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经济半小时》联系到了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政策法规处的田建华处长。
主持人:田处长你好,农村信用社为什么要进行利率浮动这项改革呢?
田建华:利率改革试点最终目标是为了信用社的支农服务问题,通过利率改革,壮大农村信用社的支农实力,进一步增加支农的资金供应,更好地发挥信用社支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作用。
主持人:那么,我们支援农业贷款,为什么不采用直接拨款的方式,而采取利率浮动的手段,来增加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呢?
田建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资金比较紧张,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农村对支农资金的需求越来越旺,那么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从今后看,不能专门依靠央行给予资金支持来发挥支农作用,这是一个方面。并且支农再贷款这个政策也是从目前信用社支农的状况和资金实力的现状出发来考虑的,从发展看,要通过利率改革试点,要实现农村资金用于农村的这个机制,要利用市场这个杠杆,来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的作用。
支农的支点在哪里?
此次农村信用社进行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的试点工作,应该说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对于制定和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国人民银行来说,也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首次对外界公布此事。在金融市场中,利率的浮动毕竟是一件大事,人民银行的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是具体制定这一政策的部门,它是全国农村信用社的直接主管部门,但对于此次利率浮动试点工作,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内部并没有引起多大的震动,用他们的话来说,这只是解决农民贷款难、壮大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措施之一,更深入的改革措施还在后面。
在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见到张功平司长的时候,他首先谈起的是江苏农民在农村信用社排队还贷款的情景,他告诉记者,他在银行工作几十年,这种情景还是第一次看到。多年来,农民贷款难、还款难,一直是农村金融工作中的难点,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好的贷款模式,农民简单再生产找不到资金,农村信用社的亏损日益加大的情况,曾让人民银行的主管部门伤透了脑筋,今天的这一场景,张司长把它称为是农村信用社壮大的一个标志。
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张功平:我们刚才看到的电视画面中农民排队进行还款,这可以说在中国现代信贷史上,是一种少有的现象。
在农村信用社推行小额信贷包括此次利率浮动的改革,张司长坦言都是为了解决农民的贷款难这一问题。这种农民们用自己的信用作为贷款的抵押无须担保就可以随时借到资金的办法,使得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好的贷款模式最终也让农村信用社找到了出路。
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张功平:以信用作为保证,现在看这个效果还是非常好的。资金能加速周转,贷款本金利息都能够及时收回,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力量,就是说改善了它的经营。
但人民银行对于农村信用社更深入的改革,将在明年展开。张功平司长介绍,目前进行利率浮动的8个农村信用社试点工作,人民银行将在明年继续扩大,全国每一个省将选取两个县市进行该项工作的推广。同时,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力度明年还将加大,每一笔小额信贷的额度还将进一步提高。另外,全国农村信用社还将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即从事规模经营的农民将通过几户联合担保的形式,拿到更大额度的贷款。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使得农民们更及时、更方便、更大额度地拿到他们所需要的资金。同时,改革也将最终解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张功平:我们通过这种利率的改革,主要是把农村的资金留在农村,不能减少支持三农的资金力量。这相应的也是对农村信用社资金的一种支持,是促使农村资金留在农村所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
张功平司长坦言,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工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壮大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实力,推广改进贷款方式、提高贷款效益以及转换农村信用社的机制,是改革最终的目的。做好这项工作,农村信用社才能真正发展,农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根本的转变。(《经济半小时》记者王晓磊、孙岭、宾芳、李彬彬、汤梦达、吴亚、刘玫编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