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巨头2002年在华发展记略
-文/唐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来,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履行承诺,改善投资环境的同时,许多跨国公司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积极的行动布局中国市场。当然,那些在中国入世 前就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全球知名的跨国巨头对中国的投资始终是立足于长远战略的,但中国入世所带来的市场环境(如政策环境、竞争环境)变化对这些公司战略部署的影响仍不可忽视,那些有影响的单个公司战略部署的调整又对市场环境产生或深或浅的影响。这一前提下,有选择地回顾一些代表性行业的代表性公司在华一年行动是有必要的。
银行业
花旗银行
2002年3月21日将写进花旗银行的历史,这一天花旗银行上海浦西支行开门纳客,从而令花旗银行在外资银行中首家获准在中国经营全面外汇业务,同时花旗迎来了它在华“落户”的第100个年头。那一天,年近七旬的花旗全球董事长兼CEO桑迪·韦尔笑靥如花。
花旗银行在外资银行中创造了许多第一:首家在上海设立中国区总部;首家获得在上海、深圳经营人民币业务执照的美资银行;首家获准在中国从事同业拆借业务的美资银行;首家正式加入上海ATM网络的外资银行;首家在中国建立专业金融新闻奖的金融机构。在对外“开口”一直很小的中国金融业,花旗的这些个“第一”让同台竞争的其他外资银行艳羡不已。
不过,花旗在中国也惹了一些“麻烦”。3月底,花旗上海分行因“5000美元以下的存款客户,每月要收取6美元或50元人民币的账户管理费”的规定,遭到多方面指责,给花旗扣上“排挤、歧视中低端用户”的帽子。上海一位居民甚至一纸诉状将花旗银行告上了法庭,称其违反了国内《商业银行法》、《储蓄管理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属于乱收费。花旗等外资银行的解释是,中间业务收费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占银行收益的60%以上。而在中国,银行60%的收益来自存贷款之间的差价。
对于花旗来说,今年在中国还有两件大事要做:筹备网上银行和申请QFII的托管、清算银行。花旗银行中国分行行长施瑞德表示,花旗在网上银行相关技术上已完成了准备,明年将在中国推出个人网上银行业务。
花旗与汇丰、渣打等几家实力强劲的外资银行,在争抢QFII“第一棒”上打得热火朝天。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以“惟一一家在境内为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提供B股托管服务的外资商业银行”自居,信心十足。渣打银行董事王冬胜称,渣打银行为深圳B股担任现金清算行已有6年,且与境外机构投资者有良好关系。而目前花旗银行在境内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取胜的可能性也很大。有消息说,花旗正在与几家中资银行商讨参股事宜,此前更有媒体披露说,花旗银行拟收购浦东发展银行8%至10%的股权。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新批7家外资银行经营全面的外币业务,还有许多外资银行计划扩大在华业务规模。最近,东亚银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等五六家银行,正紧张筹备在中国建立分行。
外资银行在华争夺的焦点,是个人信用卡市场和沿海的优质企业客户,数量并不大,但中国国内银行80%以上的利润正是这20%左右的高端客户创造的。对于国内银行而言,一旦国家的“保护伞”撤掉,5年后怎样过好“与狼共舞”的日子,应该未雨绸缪。
--记事□□□□□□□□□□□□□□
3月21日,花旗银行在华业务100周年庆典,在上海世纪广场隆重举行。同一天,花旗银行浦西支行正式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获准经营全面外汇业务的独资外资银行。自此,中国公民可以在花旗银行拥有自己的外汇账户,外资银行在中国的零售业务实现了零的突破。
传媒业
新闻集团
就在中国加入WTO几天后的2001年12月19日,新闻集团全资子公司STAR集团的一个全新综艺频道,获中国政府批准在广东地区落地。这是中国首次将有线电视网落地权授予一个境外全新频道。同时,中央电视台的英语频道CCTV-9将通过新闻集团旗下的福克斯有线网在美国播出。显然,这也是国家广电总局为突破自身扩张局限与境外传媒进行对等交换的结果。
即使是这样,默多克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毕竟中国传媒业多年封冻的坚冰有了可以透风的孔。在北京的庆祝酒会上,他用“新闻集团发展的里程碑”来形容星空卫视在中国的落地。
有人把2001年称为媒体投资年,去年国内一下子新生了许多都市类、财经类报纸,大部分“长势喜人”。分析人士称,传媒业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的行业。据统计,中国传媒业1998年利税首次超过烟草业,成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大陆每年的电视广告市场最高可达至120亿美元,仅广东一省的广告市场就至少有20亿美元。若不是国家政策限制,那些对中国虎视已久的境外媒体也一定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新闻集团算是其中幸运的先行者,不过默多克“高枕无忧”的时候还远没有到来。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境外电视传媒中,新闻集团的竞争对手就有时代华纳的华娱电视、凤凰卫视。尽管新闻集团占有凤凰卫视38%的股份,但默多克更多时候是将它看成竞争对手。
令默多克最担心的是,香港商界领军人物李嘉诚对国内传媒业兴趣颇浓。而李嘉诚在国内的社会声望及与政府间的密切关系,是默多克没法比的。据说,近年来李嘉诚大举收购国内传媒公司,甚至已经透过与上海一家公司合作成立了五洲宽频传播,进入电视业,并计划打造大中华圈“娱乐旗舰”。这些都给默多克的星空卫视造成了强大压力。
面对强手的进逼,默多克扩张的步伐没有停止。据国家广电总局高层官员透露,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正在与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和法国Vivendi Universal商讨合作协议,以争取CCTV—9在欧洲落地,预期今年10月将落实协议。最终达成的协议可能是双向的,即CCTV—9在欧洲落地的同时,天空广播公司和Vivendi Universal的节目也会在中国内地获得落地权。据了解,天空广播公司是新闻集团在英国最主要的电视产业,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收费电视服务商。
有关预测称,2003年中国付费电视用户将超过美国,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更将达到1.25亿,默多克看好的正是其中丰厚的利润。
--记事□□□□□□□□□□□□□□1月21日,STAR集团将其获准在广东落地的新的综艺频道命名为“星空卫视”。
3月20日,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默多克在北京举行酒会,祝贺中美传媒成功合作。
3月28日,美国新闻集团下属的星空卫视落地中国广东。
饮料业
百事公司
在中国软饮料的庞大市场上,惟一能与可口可乐一争高下的非百事莫属。从1981年在深圳建立第一家装瓶厂至今,百事可乐的众多品牌在中国“安家落户”,像百事可乐、美年达、七喜、激浪、北冰洋等等饮料已拥有十分稳定的消费群。
但就在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百事公司却与它在华最大的合作者之一——四川百事可乐有限公司发生了极不愉快的事情:8月2日,百事公司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正式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终止与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和协议。
据了解,百事(中国)投资公司与四川百事可乐之间的恩怨,早在四五年前就有苗头。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一直悄悄地在私下较劲而没有公开矛盾。
在百事公开提出与四川百事终止合作的仲裁申请后,美国主要几家媒体开始散布“中国投资陷阱论”,指称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没有大的改善。对此,百事集团总裁兼CEO唐沛德给予坚决否定。他说,20年来百事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超过了8亿美元,已拥有40家成功的合资企业,在15个城市中开设了16家装瓶厂,直接雇用的中国员工接近1万人。
此后不久,百事就在济南投资1.2亿建了在华的第16个装瓶厂,用行动表明了自己投资中国的信心。
据称,这场仲裁将持续一年,百事需要支付的仲裁费用高达20万美金。
主动将内部纠纷公开摆上桌面、诉诸法律,这对在中国投资的外企来说应该是第一次。有东芝、松下、三菱等几家日本公司危机出现在先,百事自然心知肚明。百事选择这种求解的方式也应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由它带来的负面效应太大:支付高额的仲裁费不说,处理不谨慎的话,也可能伤及百事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且对百事系列品牌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当然,这一场纠葛在中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就暴露出来,引以为戒的应该不仅仅是百事公司的高层。
--记事□□□□□□□□□□□□□□
4月8日,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为其在深圳的合资企业——深圳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举行“新厂落成典礼,暨百事在中国20周年纪念庆典”。深圳的新厂坐落在横岗镇金源工业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
8月2日,百事公司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正式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终止与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和协议,并要求对方就其“违约违规行为”给予经济赔偿。双方长达8年之久的合作出现了裂痕,这是中国“入世”以后外企与其合作者之间发生的最大一桩“纠葛”。
11月1日,济南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百事公司在华设立的第16家灌瓶厂。
通信业
摩托罗拉
打开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网站的“公司新闻”一栏,你会发现:今年1-11月,摩托罗拉在中国参加及举办的重大活动共有85个,它在中国公众场合“出镜”的密集程度相当于一个“档期排满”的当红明星。
5月16日,中国电信完成重组,结束一家独大局面,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5+1”的市场竞争格局。
此后不久,摩托罗拉中国区总裁陈永正即在北京正式提出了未来5年“2+3+3”的发展战略。陈永正解释说,“2”是指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级生产基地(天津)和世界级研发基地(北京),而上海今后将成为摩托罗拉的采购中心;第一个“3”是指3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无线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半导体和宽带业务;第二个“3”是指3个100亿美元目标,即“到2006年,摩托罗拉在华年产值将达到100亿美元;到2006年,在华累计投入总额达到100亿美元;在未来5年内,累计从中国采购100亿美元的零配件和服务”。
11月上旬,在2001-2002年中国最大的500家外商投资企业排名中,摩托罗拉(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再次荣登榜首,2001年销售收入达410.7亿元,比上年增长97.81亿元。
今年10月21日,摩托罗拉全球电讯方案部在纽约拿到了中国联通总值4.46亿美元的合同,用于为联通CDMA网络扩容,并提供CDMA 1X系统。根据合同,摩托罗拉将通过其杭州合资公司及合作伙伴广州金鹏集团,为中国联通提供SC4812TTM基站,为联通公司在广东、江苏、福建、河北、吉林、山西、江西、广西、新疆、甘肃、北京等11个省市区的95A CDMA网络进行扩容,并将其升级到CDMA2000 1X系统。
目前,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几乎到了白热化程度,将近50个手机品牌在蚕食这一蒸蒸日上的市场,促销手段是五花八门。摩托罗拉、爱立信和高通已经把各自的关键技术授权给其他厂商,诺基亚也决定授权其他公司使用自己先进的Series 60软件,这更加速了这一行业的市场化。短短一年时间,采用摩托罗拉无线平台的手机制造商已增加为8个。据赛迪顾问对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显示,今年三季度摩托罗拉的销量是505.3万部,市场占有率28.9%,位列第一。
--记事□□□□□□□□□□□□□□
1月17日,陈永正出任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新总裁。
2月25日,摩托罗拉公司和中国移动签署合作协议书,双方将在中国开展针对3G业务的量化研究。
3月18日,摩托罗拉与东方通信在杭州签署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合作协议。
4月23日,摩托罗拉公司全球电讯方案部供应商大会在京召开,这是摩托罗拉公司首次在北京召开此类会议。
5月18日,占地约2万平方米的摩托罗拉成都研发中心办公大楼举行奠基仪式,摩托罗拉“触角”向西部延伸。
5月30日,浙江大学-摩托罗拉单片机实验中心揭牌。
6月6日,摩托罗拉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新时代、新战略、新生态”新闻发布会。陈永正正式宣布了未来5年的“2+3+3”发展战略。
7月10日,摩托罗拉公司能源产品部上海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作为摩托罗拉全球能源产品部在中国的管理总部,以上海为中心辐射全国及亚太地区。
10月21日,摩托罗拉全球电讯方案部在纽约与中国联通签署了总值达4.46亿美元的合同,用于为联通CDMA网络扩容,并提供CDMA 1X系统。
药业
葛兰素史克(GSK)
今年6月6日,葛兰素史克完成了它在中国的业务整合,标志着中国境内的“药业航母”正式起锚。截至2001年12月,GSK在中国的资本投入已超过3.6亿美元,稳居中国外资制药企业的“龙头”地位。
与其他行业相比,制药业的进入门槛要高得多,因为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投入将近8亿美金。因此,中国大多数医药企业都没有自己的专利药品,90%以上的新药依赖进口。中国加入WTO后,药品进口的关税将逐年下调,这是外资药企们共同的福音。为达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目标,全球知名药企纷纷将自己的药品生产基地移到了中国。
去年10月底,注册资本9200万美元的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开始运营,合资股份中GSK占了90%。而此前,外资药企在华最大的一笔投资是辉瑞大连制药厂,投资金额为6040万美元;紧接着,在11月初,GSK再次刷新投资“记录”,在苏州投资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建了它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这次GSK的股份是100%。
针对中国国情,夏德康为GSK制定了清晰的发展计划:依靠“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CT)这“两翼”在中国腾飞。在处方药生产方面,GSK的重点十分突出,瞄准的是中国乙肝治疗领域。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乙肝药品需求市场。
非处方药(OTC)方面,GSK选择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中美史克”作为伙伴,弥补葛兰素在OTC市场上的不足。
目前,最让夏德康头疼的是,价格太高的新药很难在中国市场打开销路。夏德康称,这与沉重的中国进口关税和增值税、过高的销售环节费用以及低水平医保有关。据了解,2001年GSK在中国药品组合比例中,新药只占34%,非专利药占66%。像GSK开发的哮喘新药舒利迭,2001年全球销售额高达12亿多美元,至今还没打入中国市场。
--记事□□□□□□□□□□□□□□
1月17日, GSK处方药年会在北海举行。
4月19日,中美史克启动“2002年阳光教育计划”。该计划是由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OTC协会)与中美史克共同策划设立的长期培训项目,今年的目标是对中国16个城市的药店店员进行业务培训。会上,杨伟强总经理宣布,未来5年中美史克的发展方向是OTC和保健品。
5月底,有传言称葛兰素史克欲并购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后不了了之。
6月6日,GSK(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盛大揭幕典礼,正式宣布该公司在中国的合并完成。GSK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总裁夏德康亲自主持会议。
11月22日,GSK宣布将其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双汰芝(Combivira)在中国实现本地化生产。这一药物将投产于天津的葛兰素史克生产基地。11月底,GSK还将在中国正式推出三联复方药物——三协唯(Trizivira)。该药集三种抗艾滋病毒活性成分于一体的高效药品,是目前世界先进的艾滋病药物。
IT
微软
回望过去一年,微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欢笑与隐忧并存。
自去年11月至今,微软在中国政府公关这一块已经做得非常好。
今年4月,微软成为中国加入WTO后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的第一家外籍会员。这是一次重大的突破,表明微软正在融入中国的软件产业。
在信息产业部今年7月份公布的中国软件业排名中,微软参与了排名,并排在了第7位;6月底,国家计委又与微软联合成立了国家计委——微软合作委员会。而此前,国家计委这样的权威政府部门,极少与一家外企成立合作委员会,只有摩托罗拉公司享受过这一“殊荣”。
合作中,微软向国家计委承诺:未来3年,向中国采购总额近7亿美元的软硬件并作其他投资,这让鲍尔默对未来微软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不少底气。
但令微软头疼的事也不少,首先是它的主营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因价格和安全问题已受到免费开放源代码的LUNNIX系统强劲冲击,而国产软件金山WPS也是微软OFFICE产品不容忽视的对手。
在北京、广东的政府采购上,微软已输给金山两次,据说这已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还涉及到系统安全问题,毕竟微软是一个美国公司,而且前些日子屡屡爆出微软系统有“安全漏洞”的消息。
为了不过分依赖WINDOWS的垄断利润,微软已经把触角伸向新的领域。
今年以来,微软进入了高端企业软件市场如CRM。此外,它还介入了其他几个非PC机市场,包括便携产品、交互式电视、游戏机以及移动电话市场。但是在这些市场微软所取得的业绩不尽如人意,一直未能再现PC领域的辉煌。
上个世纪80年代,蓝色巨人IBM在计算机领域可谓是独步天下,可1982年IBM被送上了反垄断法庭。不久之后,IBM的核心业务大型机遭到廉价PC机的挑战。10年以后,IBM的霸主地位消失殆尽。
《经济学家》载文称,微软的发展史和IBM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位软件巨人是否会像当年的IBM一样,逐步失去其垄断地位?
--记事□□□□□□□□□□□□□□
1月16日,微软在北京成立大中华区战略合作部。
1月24日,微软、网通、惠普联合推出“一站式”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是首次由IT软硬件厂商和电信运营商三方在中国联合推出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3月26日,微软公司任命唐骏为微软(中国)总裁,同时兼任位于上海的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
4月11日,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和微软组建合资软件公司——微创软件公司。
6月26日,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与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共同签署了加强软件产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这一项包括出口、投资、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在内的一揽子合作计划,涉及金额超过62亿元人民币。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在软件领域最大的一个对外合作项目。
10月30日,微软与北京迪斯电子数据系统公司、杭州恒生电子、浪潮集团、中国科学院中科软件集团、北京宇信鸿泰科技发展公司5家企业共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协力提供基于.NET架构的核心业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生物化工
杜邦
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恰逢杜邦200岁。何以两百年锐气不减?杜邦的回答是:以科技为依托,不断拓展新领域。杜邦一直高举“创造科学奇迹”大旗,在某种程度上吻合了中国政府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这或许是杜邦多年来与中国官方保持良好协作的重要因素。杜邦很注重在华的公众形象,比如与科技部共同设立“杜邦科技创新奖”、赞助评选“杜邦杯环境好新闻奖”等等。
2002年,杜邦完成了又一次“蜕变”,对现有发展方向和结构作了重大调整:分拆纤维业务,将全球业务整合在5个以市场和技术划分的增长平台上。纤维业务分拆出去后,另设一家子公司——杜邦纺织品和室内饰材公司。自此,杜邦由一家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转向以科研为基础的多元化公司。不过,分拆纤维业务并不意味着杜邦要放弃它,而是将它转移至亚太地区,尤其是纺织品最大出口国中国。今年3月,杜邦给上海青浦的莱卡厂追加投资9000万美元,就是个例证。这对“入世”后中国纺织业的提速极为有利。
这两年,杜邦在中国大豆蛋白技术及市场上的“胃口”很大。去年6月,杜邦收购了湖北龙云蛋白有限公司,成立杜邦云梦蛋白有限公司。
今年杜邦更是频频出手:5月28日,杜邦与郑州市政府在北京签署大豆蛋白项目合作协议,并正式成立投资2000万美元的“杜邦郑州蛋白有限公司”;10月11日,杜邦又携手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杜邦双汇漯河蛋白有限公司。至此,杜邦在大豆蛋白市场的布局大体完成,只等收钱了。
与其他跨国公司在华面临激烈的市场争夺不同,杜邦在中国拓展业务要轻松得多,因为它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独特的市场定位,竞争对手与杜邦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
杜邦的全球CEO贺利得说,中国已成为杜邦许多部门的亚太区营运中心,今后杜邦将在上海设立亚太区采购中心,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
2月12日,杜邦将其全球业务重组成5个“行销和技术成长平台”即:电子与通讯技术、高性能材料、涂料、安全防护、农业与营养,并组建一家全资子公司——杜邦纺织品和室内饰材公司。
3月初,杜邦向位于上海青浦的莱卡厂增加9000万美元的投资,至2003年9月正式投产后,杜邦莱卡纤维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将由年产4000吨提高到1万吨。
3月26日,杜邦与旭化成公司签订协议,在江苏张家港建聚甲醛工厂,生产并销售共聚甲醛(POM)树脂。初期产量为每年2万吨,并计划逐步增加到每年6万吨,2004年春季将正式投产。
10月10日,杜邦在华的第一家工程塑料技术中心在深圳成立。
10月11日,杜邦蛋白技术国际公司与河南漯河双汇实业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杜邦双汇漯河蛋白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