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阶层应达到38%(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社会学者眼中的小康
□本报记者李晓明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家纷纷从不同侧面解读和认识小康社会。近日 ,记者采访了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他从社会结构变迁角度分析了小康社会的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小康社会。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前30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后23年解决了。
陆学艺教授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他前几天在家里为招待一位日本客人,到市场花4元钱买了两公斤桔子。日本人问他多少钱买的,他说是70日元(100日元相当于6元人民币),日本客人听了非常吃惊,因为在日本70日元连一个桔子都买不到。由此,陆教授感慨:中国确实变了!
他说,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概括成就时有一句话:“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句话高度概括了23年人民生活达到的水准。建国以后直到1978年,我们一直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对中国几亿人吃饭问题我们采取过各种手段,包括以粮为纲、农业是基础等等,直到1978年还是没有根本解决。大面积的物质短缺,使用粮票、布票的日子还让人记忆犹新。实现小康,小平同志提出的时候还是个理想,现在看情况比小平同志当时预见的要好。总体实现小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踏入小康,目前人均收入只达到800-1000美元,要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再翻两番达到3000美元。所谓“不全面”是指仅仅是温饱有余,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环境都还差距较大。所谓“不平衡”是指南北之间、东西之间还有差距,城市和农村之间还有差距。江泽民同志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个方面,实现经济目标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社会事业的发展上、社会事业管理体制上、社会结构调整上还不一定能达到。
奔小康要避免一个误区,认为经济增长了,社会问题就自然解决了。社会政策调整要下功夫去做,也需要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陆学艺教授提醒人们注意社会结构的变迁有自己的独特规律,不要以为经济发展了社会结构自然会趋于合理。“经济转轨比较容易,社会体制转轨比较难”。比如,搞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分化,产生了私营企业主等阶层。江泽民同志报告中也提了六个新产生的社会阶层,对这些新产生的社会阶层要有科学的政策进行调整。再比如,经济进步了,二、三产业发展了,农民就要减少。但如果户籍制度卡着,就没办法调整。农民工受歧视的问题,这不是农民本身的问题,也不是城市人的问题,而是政策问题,这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经济发展以后要主动调整社会政策,不主动调整,没有合理的社会政策,就不会有合理的社会结构。而没有合理的社会结构,经济成果就是不稳固的,进步了还会退回去。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巴西、阿根廷人均GDP都达到过七八千美元,但是一个金融危机就降下去了,因为只发展城市,农村不行。伊朗在70年代人均GDP就已经达到1万美元,但是社会结构没有调整,社会一动荡经济就垮下来了。还有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都遭遇了危机,韩国社会结构好,所以很快就恢复了,而印尼到现在还在折腾。因此,一个好的、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是需要经得起风浪的。欧洲20多个国家哪个政党上台都没有问题,看来不光要有现代化的经济还要有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有了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即使有像石油危机、“9·11”事件这样的打击都没事。
经济每年保持7.2%增长速度,20年后实现翻两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社会体制有些必须改革,城乡结构、户籍制度要调整,以达到合理的社会结构。“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结构是最稳定的。一个现代化的合理的社会结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也讲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中等收入阶层国外称“中产阶级”,多大比例合适?我们现在是18%左右,今后20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达到38%。这就是达到小康社会的现代社会结构了。具体地说,怎么实现城乡结构、社会体制的改革?一、农民要出来,在农村无法增加收入;二、社会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要改。大学虽然在扩招,但仍然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经济上可以说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了,但教育没有达到。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世界平均是16%,我们只有13%。我们要扩大第三产业人口,扩大中等收入人口,就要发展教育,上了大学自动就进入中等收入阶层了。
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六个新产生的社会阶层,除了私营企业主外都是中产阶级。中等收入阶层在政治上与执政党和政府保持一致,在政治上是支持政府的力量。中等收入阶层是经济主体和稳定的消费群体。中等收入者阶层是文化的投入者、消费者和创造者,也是社会的“稳定器”。
在国外,“中产阶级”也就是中等收入阶层,加起来一般占40%-50%,我们达到38%也就可以了。这就是达到小康社会的现代社会结构了。
《市场报》(2002年11月20日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