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杉专栏
11月的中国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
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和三峡导流明渠的截流引起世界的关注,而中国近来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样引人注目。
本月,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是在江泽民主席访美不久,而美国又向联合国提交了新的有关伊拉克武器核查议案之后出任这一职务的。安理会各成员国将在中国主导下协商伊拉克问题,因而中国目前的态度显得颇为重要。
就在中国主掌安理会议事权几天后,中国首次派出的中东问题特使王世杰一行4人5日乘机前往中东地区。据说王特使此行的使命是说服以巴停止武装冲突,为和谈创造条件,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王特使说,他此行计划访问中东6国,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外,还包括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尽管官方的说法是王特使应有关方面的邀请斡旋巴以冲突,但从中国此举不难看出,中国欲在中东事务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这不仅表明中国要为世界和平做出更多的贡献,也暗示中国对中东产油地区表现了更为浓厚的兴趣,石油安全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着眼点。
当然,发生在邻居的事情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3日和4日,朱镕基总理在柬埔寨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看到中国在亚洲地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两天,中国和亚洲国家签署了几项耐人寻味的协议。这些协议包括《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和《政府间电力贸易协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这其中中国与东盟签署的第一份有关南海问题的政治文件,对维护中国主权权益,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增进中国与东盟互信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应该有理由相信,这份文件的签署将使南海在一定时间内会变得风平浪静。
而《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则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走上了快速的轨道。
理论上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从而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无疑,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对世界经济发生重要影响,也会大幅增加这一地区的福利。
对于中国来说,除了经济上的利益,地区一体化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可以打破美国在亚洲地区利用日本等盟国对中国进行围堵的战略,在自己的南部建立安全区域和出海通道;利用经济一体化,制约日本在亚洲的影响,进而发挥地区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加快台湾地区在亚洲的边缘化,逼迫其加强与大陆的经济联系。陈水扁主政后,为防止台湾地区资金流向大陆,提出了所谓的“南进”战略,力图引导台资流向东南亚,以削弱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达到“去中国化”目的。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台湾的“南进”战略和“度假外交”受到挫折。即使台资流向这一地区,也会因为区域内各国与中国大陆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加强,而使台资企业与大陆发生难以避免的经济往来。中国市场的磁力,由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而加大辐射范围。从某种程度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会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进程。
就在中国和东盟签署协议的当天,另一条新闻同样耐人寻味:这天,朱镕基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和韩国总理金硕洙在金边举行了会晤。朱镕基总理作为今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晤的东道主主持了会晤,并在会晤中提出了适时启动三国自由贸易区可能性研究的建议。这是中国开辟的“第二渠道”,如果日本和韩国想改变目前的尴尬局面,接受中国的建议倒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两河同归大海,是一个理想的画卷。但不管怎样,中国都将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丘吉尔说:“大英帝国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孙子曰:“上兵伐谋”。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则为制定国际战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手段。(7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