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个别商业银行的最新动作显示,在规避呆坏帐风险方面,商业银行正由目前本能的惜贷转而更多地倚重金融创新,引入新的工具和手段。前些日子面世的委托贷款以及最近推出的多方委托贷款和应收帐款信托业务,无一不是指向一个关键词----贷款安全。
亟待化解的心病
居高的呆坏帐不仅被认为沉淀了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本,也是国内商业银行亟待化解的心病。在剥离了13000亿不良资产后,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1年度商业银行平均呆坏帐率仍达25.4%。
这样的呆坏帐比率显然是不行的。根据WTO协议的要求,我国将在2005年12月对外正式开放资本市场,在剩下为期3年的期限内,把过高的银行呆坏帐比率降下来,迎接挑战,成了国内商业银行与时间赛跑的头等大事和集体行动。
作为监管部门,人行更是将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放在了突出位置。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额不良贷款状况及成因进行了专项检查。人行为此还排定了专门的时间表,要求今后不良贷款比例每年要下降2--3个百分点,到2005年实现不良贷款比例下降至15%的目标。
高压态势之下,各商业银行为了规避不良贷款风险,纷纷强调建立信贷管理约束机制,普遍实行贷款管理终身制,而随之惜贷现象也十分严重。
在业务创新中突围
商业银行的这种紧捂钱袋的行为,被普遍认为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一边要支持经济发展,一边要避免呆坏帐。两难之中的商业银行开始突围,并把突围的口子选择在业务创新上。
8月15日,民生银行对外宣布,在全国率先推出个人委托贷款业务。所谓"个人委托贷款",即由银行做中介,为社会借贷的双方牵线搭桥;客户将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帮助挑选合适的放贷对象;客户可以自行确定贷款的金额、期限、利率等,银行负责监督贷款的使用和催收还款。
在当时,民生银行的这项举措被大多数人士认为是对地下借贷市场的一种"招安"。事实上,委托贷款有着"一石多鸟"的功效。它的另一层意义,即银行借此规避贷款风险的意图一时被人们所忽视。
因为,个人委托贷款中很重要的一项是,银行作为受托人只按照每一笔经办业务金额的大小收取手续费,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所有的风险完全由委托单位或个人承担。既不用为呆坏帐的风险劳神,又可稳稳赚取手续费,对银行来说显然不失为一桩零风险的好买卖。
在民生银行的基础上,深圳发展银行作了进一步的发挥。10月16日和10月30日,其属下上海分行先后向社会推出了两期"市政项目多方委托贷款计划"。
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刘振芳在向外界解释时说得很明白:"传统存贷业务含有太多的风险因素,无论控制多严,不良贷款总会在一定比例中发生;而多方委托贷款中,银行并不承担风险,深发展向此类中间业务转型将有效改善其资产结构,虽然未必能马上盈利,却为未来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引入三赢新机制
有关消息表明,商业银行在追求贷款安全上的创新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将领域进一步拓展至银信合作。早些时候,国内一家大型商业银行就和中煤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推出了一项应收帐款的信托产品。
很有意味的是,中煤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此次合作是银行主动找上门来的,具体标的有几个亿。
中煤信托的有关人士介绍说,应收帐款信托服务是以一家企业作为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银行作为受益人,三方共同签订信托合同。企业将应收帐款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负责监督企业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应收帐款的收益归银行,同时银行和该企业签订贷款合同。
这位人士称,这是一项三赢的合作。尤其是对银行来说,最大的好处是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利用信托财产独立性的特点,将来不管企业出现什么问题,银行仍能享有这部分应收帐款的收益,这无疑确保了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安全性。在目前银行贷款越来越谨慎的情况下,信托方式显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
示范作用是明显的,更多的商业银行在跟进。中煤信托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他们目前正同时与多家银行洽商,打算推出相同的业务。
由此看来,在引入新机制确保贷款安全方面,银行的天地还很大。一位上海金融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今后条件成熟,银行还可以与保险公司紧密合作,如开展由保险公司承保的保险贷款业务等,可以充分运用保险这个工具和手段来防范呆坏帐。
(《上海证券报资本周刊》记者 莫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