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为全年奠定了良好基础,加之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四季度经济仍将会保持相对快速发展,预计全年GDP总量将比上年增长7.8%左右。而从国际经济的大环境看,2003年总体上略好于今年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作为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还会继续高涨,经济增长将很可能继续保持今年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形势分析课题组执笔人郑京平王文波
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也好于上年。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比上年增长7.8%左右。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测算,一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71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同比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5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38168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24555亿元,增长6.6%。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主要标志是:
(一)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从动态看,经济增长改变了前几年前高后低的惯性,逐季小幅平稳回升,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二季度增长8%,三季度增长8.1%。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呈现逐季回升态势,表明经济增长的基础有所巩固,内在活力趋于增强。
(二)内需外需全面回升。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加快6.1个百分点;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加快8.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投资基本实现同步增长。其中,东、中部投资增长速度加快,同比分别增长22.9%和25.3%;西部投资增长稳定,增长25.2%。
消费平稳增长。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21元,实际增长5.3%。居民收入增长以及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的逐步形成,推动了消费的增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11亿元,同比增长8.7%。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2%,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当。
外贸出口呈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44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同比加快9.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326亿美元,增长19.4%,加快12.5个百分点;进口2126亿美元,增长17.2%,加快5.9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累计顺差200亿美元,同比增加66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按国别和地区分,对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出口全面回升,其中,对欧盟增长13.8%,同比加快7.9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增长24.5%,加快19.7个百分点;对东盟增长27.4%,加快21.4个百分点;对香港增长25.2%,加快22.3个百分点;对韩国增长19.9%,加快8.5个百分点;但对日本仅增长4.9%,减慢5.1个百分点。
(三)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农业生产在总量扩大的同时,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市场调节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粮食种植面积继续调减,优质农产品比重提高。预计全年粮食产量为9150亿斤,比上年增产1.1%,其中,夏粮1975亿斤,减产2.9%,早稻605亿斤,减产11%,秋粮6570亿斤,增产3.8%。预计棉花、油料等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将有所下降;糖料产量将会增加。畜牧业、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肉类产量、水产品产量均保持增长。
工业生产稳定较快增长,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出口导向型产品、投资导向型产品、高技术导向型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产品保持较快增长,推动了整个工业生产的稳定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同比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1991亿元,增长10.8%,加快1.7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增加值2002亿元,增长8.8%,加快1.9个百分点;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192亿元,增长13.5%,加快2.4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增加值5766亿元,增长12.7%,加快0.4个百分点。重工业生产增长略快于轻工业。前三季度,重工业增加值为13687亿元,同比增长12.3%;轻工业为8800亿元,增长12.0%。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造、冶金和纺织等6大行业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6个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2%。工业产品出口增势不减。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9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同比加快12.2个百分点。
(四)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改善。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扭转了年初的下降局面并得到巩固,增速不断加快,产销形势趋好。1-9月份,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3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8.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781亿元,同比增长0.9%。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1-9月份,亏损企业亏损额897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亏损额540亿元,同比下降6.2%。前三季度,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1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9%,略高于预算水平,比一季度加快7.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二季度以来的回升主要归因于企业效益好转和税收征管的加强,特别是国务院召开增收节支工作会议以后,各地进一步加大了增收节支工作的力度。前三季度,增值税同比增长12.6%,消费税增长16.9%,营业税增长14.4%,企业所得税增长12.5%,个人所得税增长23.6%。
(五)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
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769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66797亿元,增长15.9%,加快3.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为16234亿元,增长7.8%,减慢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13533亿元,同比多增415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089亿元,多增30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44亿元,多增1116亿元。各项存款增加22535亿元,同比多增68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增加6402亿元,同比多增1701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0461亿元,多增3513亿元,到9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到84139亿元。前三季度累计货币净投放545亿元,同比多投放133亿元。
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得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政策作用和市场驱动相互结合,国内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今年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证;第二,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及美元贬值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快速增长;第三,加入世贸组织后,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拓展了空间;第四,经济内在增长的机制有所增强;第五,各项改革不断推进,整顿市场秩序、打破垄断为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大的活力,经济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前进中的问题
但前进中也存在劳动就业压力大、市场物价持续下降、财政收支不平衡压力加大、部分地区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苗头等问题,值得引起关注。从动态看,其中有的问题在三季度有所缓解,但尚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由于新增劳动力、失业下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三碰头”,就业总量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此外,由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城镇长期失业人员和高学历人员临时失业比重呈上升的趋势。据调查,失业一年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由1998年的43%上升到51%,这些人年龄大、技能差、文化程度低,实现再就业的能力弱,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就业的结构矛盾也趋向突出。失业问题不仅影响社会安全和稳定,更重要的是,失业规模的扩大还会强化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
物价持续下跌的局面尚未改变。进入三季度以来,物价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当季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下降0.8%,比二季度缩小0.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8%,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下降1.9%,分别比二季度缩小0.9和1.2个百分点。但至今物价持续下跌的态势尚未改变。到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已经连续11个月下降或持平,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18个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连续15个月下降。本轮价格下降,虽说有一些良性因素在起作用,如打破垄断后企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进口关税下调,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稳定导致的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等。但是物价的持续下跌,会导致投资预期回报率下降,影响企业投资,从而影响就业和企业雇员的收入预期,影响居民消费,最终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慢。
部分地区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片面追求发展速度,简单用行政手段推行经济发展战略,在某些地区仍比较流行,例如办开发区层层定指标,搞工业园区层层定指标,连引进多少外资(或省外资金)也层层定指标,而且要包干到不同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盲目开办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区、度假村、高档房地产项目等现象较为普遍,低水平重复建设在部分地区有所抬头,“小纺织”、“小钢铁”等落后小工业也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尽管我们面临着上述一些问题,前进中也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由于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已为全年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加上经济增长内在动力有所增强,特别是即将召开的十六大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落实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四季度经济仍将会保持相对快速发展,全年GDP总量将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比上年增长7.8%左右。
2003年经济形势的初步展望
从国际经济的大环境看,明年总体上略好于今年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作为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还会继续高涨,经济增长将很可能继续保持今年这样一个较高的水平。但也必须看到,国民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体制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也还比较突出,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就国际局势而言,三方面的因素需要关注:一要关注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动向,尽早对由此可能引发的世界石油价格波动采取对策;二要关注由于美国大公司假账丑闻可能引发的美国经济问题,特别是美元的走势,进一步调整我国的外汇储备结构;三要关注我国周边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就国内问题而言,同样有三个因素要关注:一要关注价格走势,注意保持一定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二要注意部分地区土地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防止形成房地产泡沫,防止生产要素成本提高过快影响我国经济的竞争力;三要关注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通过正确引导和采取相应的经济措施,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报告原文近一万字,全文详见《财经时报》电子版www.caijingshibao.com。)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