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 |
中国经济学家迎战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罗奇
“我已经是第五次申明,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但我并不认为中国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我只是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态势下所表现出来的强劲增长率 值得我们关注。”
昨天,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面对45家中外媒体的包围,出乎意料地保持了低调。
谁在制造“中国输出通缩论”
日前,这位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曾撰文,指称亚洲生产商在生产全球化的今天,已经占据了价格影响方面的主导地位。中国以出口为主导的强劲增长对全球经济通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
罗奇为此给中国提出了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其一,修改货币政策,实现资金账户和货币兑换全面自由化;其二,在全球经济急需重新平衡的情况下,刺激国内需求。此言一出,舆论哗然。
香港《中银经济月刊》特此撰文反驳“中国制造世界通缩”的观点。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将全球通货紧缩的诱因简单地归咎于一个国家,这种看法显然难以立足。
中国经济面临刺激内需挑战
“我并没有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持有疑义,我所要强调的是中国可能应该以一种更成熟的方式去支持经济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增加出口。”
罗奇称,中国正面临一定的通缩风险,并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此外,今年上半年,在中国出口增长的同时,由生产增加带来的供应增长并未在国内市场得到足够的需求支持。事实上,中国正面临内需受到制约的挑战。
文/本报记者
供图/photocome
摄影/陈澍一程铁良
中国不可能长期通货紧缩
罗奇对中国宏观政策要有全球眼光的观点我比较赞同。但我并不认为他所说的中国的通货紧缩将长期持续下去。中国的产品在世界上是有竞争力的,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这种价格优势还会存在。依此来推断中国的出口通货紧缩会长期存在下去并不确切。中国改革开放24年,只有1998年、1999年和今年是通缩,其余都是通货膨胀的情况,中国不可能长期通缩。此外,将美国消费者和中国生产者看做全球市场主导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中国很可能在生产上对世界有贡献,同时在消费市场上也会有贡献。
中国也是全球通缩受害者
罗奇认为,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火车头,这一判断是缺乏事实依据,甚至是不适当地夸大了一些事实。比如他认为1996-2002年间,中国在亚洲对美国出口增长额中所占的比例高达50%,由此认为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收缩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中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额,即便按照美国海关的统计来看也仅占美国GDP总量的1.1%,无法构成美国通货紧缩的原因。我们承认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会加大全球生产能力过剩这一能够造成通货紧缩的因素,但不能由此将中国认定为全球通货紧缩的原因,况且中国也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