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经济大势看中国”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近日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财经论坛上作了“经济大势看中国”的专题演讲。他说,命脉行业被垄断是中国经济的癌症,好的国民经济应该引入竞争,不断用创新发现利润,又不断使利润变成零。演讲后,记者与专家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外资看好中国也不是绝对
记者:现在,中国被公认为全球经济的亮点,但一些国际机构还是认为在中国投资前景仍有诸多障碍,您认为,外资对中国的态度到底怎样?
周其仁:目前,全球每年的实际投资总额大约有7500亿美元,2500亿美元投在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占了1/5强,世界500强中70%-80%的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他们把事业和生活都放在了中国,就已经表明别人怎么看好中国。但投资赌的就是“不确定性”,外国投资者并不是不知道有些让中国人都骂娘的事情,但是他们不得不看好中国,他们也深谙“先进入者占垄断利润”
的道理,尤其在金融、电信、销售渠道、物流这些中国发展瓶颈行业上大有可为。
国内很多钱变不成投资
记者:反观中国内资投资现状,投资减少,内需放慢,这几年内资的投资每年只有6%-7%的增长率。中国人自己反而不看好中国的未来吗?
周:中国内资投资最近几年一直不旺,今年头三月好一点,有21%,但从目前巨额的银行储蓄存款、银行惜贷、资本外逃现象等分析,目前中国的投资能力与实际投资之间有很大差距。为什么国内投资上不来?国内有资金,有市场做,但是不让投资,不让好好投资。在我看来目前阻碍投资的有四个瓶颈:市场能力不强,产能过剩,购买力增长跟不上,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命脉部门被垄断。
过剩生产憋死企业银行
记者:营销学中有个观点是谁掌握了分销渠道,谁就掌握了命脉。您说的市场能力不强,主要是说中国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渠道建设能力不足吗?
周:你看全世界有多少madeinChina的产品,但有多少是中国自己的销售网络呢?渠道不在中国人手里,别人对产品的定价就有很大的杀伤力,中国自己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很小。而且,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工业化产能能力积累太大,市场能力跟不上工业能力,产品大大过剩,怎么还能刺激投资?
记者:那么产能过剩为什么没有及时淘汰呢?
周:创新就要毁掉东西,中国年年提经济结构转移,但不见成效,就是资产定价有问题,没有贬值机制,害怕被扣“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结果不良资产憋死银行。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在你手里不行的东西就必须出手。市场就是在主观定价中交换看法,资源就能流到最能处理这个资源的人那里去。
记者:那么对于国有资产“过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周:通过拍卖程序,建立一个公开市场,让资源自由流动达到最优配置。
怎样打破命脉行业垄断
记者:命脉行业的垄断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坚冰地带”。怎么样才能打破坚冰?
周:这些垄断行业定价很高,结果这些部门的高额利润全部变成了别人的成本。垄断不愁吃,没有重新翻牌的可能,这种生活比吃鸦片还要厉害。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是非常危险的,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的癌症。真正的国有经济应该以成本价供应,不能谋利,国家机器也不能谋利。好的国民经济应该是引入竞争,不断用创新发现利润,又不断使利润变成零。本报记者郑浓燕周其仁:生于1950年。1989年至1995年在英美访问求学,取得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大、浙大经济学教授。研究兴趣包括: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产权与合约,经济史,企业与市场组织,垄断、管制和管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