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有没有“有钱的‘弱势群体’”?有没有不努力工作而导致的“弱势群体”?
文/陈功
现在“弱势群体”一词满天飞,只要你关心时势,那么你会看到现在几乎人人在讲这个词,这似乎代表着另一种时髦。在社会上,如果自己争得了“弱势群体”中的一员,那么 就有充足的理由来争取一切利益,可以理直气壮地任意指责任何人,原因和理由无他,只因自己是“弱势群体”。在学界,为“弱势群体”说话更是本分!不知不觉间,中国的知识分子担当起了侠盗罗宾汉的角色,甚至可以以此来区分学者的层次,因为你要想在学界拔尖,你就必须让别人感觉你是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的,这是流行时尚,否则就应该自惭形秽。
但问题是真有“弱势群体”吗?什么样的人是“弱势群体”?深究这一问题之后,大家会发现,现在被唱得热火朝天的“弱势群体”,其实完全是一种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概念。
“弱势”向来就是个比较意义上的词汇,有强才有弱,但这种比较必须有一定的客观条件才是理智的!在一切科学中,比较的条件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研究基础和讨论基础;在社会中,也依然如此。令人搞不明白的是,中国有这么多自命学富五车的人,怎么就看不清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何区分强弱?按照现在的说法进行比较,那么我相信中国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找到比自己强的人、比自己更有钱的人,这样比下去,恐怕中国的未来,只有靠中国“首富”刘永好先生的觉悟了,因为他最富有,与他相比,大家都是“弱势群体”的一员,大家要求分享他的财富是理所当然的,他必须把自己的财富贡献出来。
“弱势群体”一词还有一个严重问题在于,它模糊了财富的概念。表面上看,“弱势群体”只是个财富问题,但其实“弱势群体”是一个比“富人”和“穷人”大得多的群体概念,绝对不是单纯的财富问题。现实中,有没有“有钱的‘弱势群体’”?肯定有,比如在我国发展历史上,有钱的“个体户”就曾经是一个不光彩的名字,那个时代没有什么人真正愿意听听他们的意见;有没有不努力工作而导致的“弱势群体”?肯定有,问问现在的厂长们,不少人都可给你讲出不少“吃定”工厂的人或事;至于有没有“无钱的富人”呢?也肯定有,那些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其实拿的工资都不多,但他们又绝对是富人。
由此可见,“弱势群体”一词是有混淆视听之嫌的。在财富观问题上,最重要的是理清概念,大家不要乱争一气,不要乱出主意,这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其实,溯本清源,富人就是富人,穷人就是穷人,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加以正视,也没有什么可避讳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起码的数量标准或是阶层标准来加以区分,而这样的数量标准或是阶层标准,不但可以构成基本的、客观的比较条件,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社会混乱。如果不让“不是穷人的穷人”奋起工作,改善自己的命运,那么中国的“弱势群体”可能高达十几亿人,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坦率地说,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不但是穷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就是富人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不但没有正视穷人的困境,事实上对富人以及财富的理解和认识也极端肤浅。中国的穷人和富人均处于泥沼之中这一现实,至少表明,我们至今还并未学会如何面对财富!
必须要指出的是,对于弱势群体的讨论并非仅仅是因为对一个名词的争议,“弱势群体”大兴于世是有显著现实危害的。真正的穷人,在“弱势群体”大兴于世的时代,反而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照顾,因为弱势群体的人数必定会突然猛增,让已经很稀的粥愈发稀薄。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在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切事务又都必定是在发展之中。
(作者为安邦集团研究总部策略分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