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成果,债务、人员等核心问题都悬而未决
此前航空公司曾冀望于国家能够对被重组的各方——尤其是一些已经资不抵债的航空公司(如西北航和北航)——追加注入资本金,从而避免重组后各集团债务负担加重。但现在看,这个“外部条件”已经绝难取得,在将来的可能性“也几乎是零”;三大集团各有难言之隐:东航券场再融资能力几乎丧失,南航10亿A股计划可能推后,国航“中航兴业计划”还 需长时间努力
本报记者 丁汀
南北对台戏?
2002年10月11日是中国航空界的大日子。在北京和上海各有一出大戏上演: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人们企盼已久的航空“六大集团挂牌”仪式热演;上海,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航空2亿A股挂牌交易。
发生在“直属”航空公司与地方航空公司之间的这两台戏,被业内理解为“对台戏”,争夺眼球或者人气。不同的是,一方在求“名”,一方在谋“利”。9月上航路演时曾有投资者问:上航A股发行与挂牌时间间隔如此之久,且中间隔一国庆长假,“不怕被投资者忘记吗”?当时上航董事长周赤言之凿凿:不怕。现在看,选择11日,上航“预谋已久”。?
实际上,当人民大会堂的六大挂牌仪式热烈进行中的时候,上航在上海的表现亦可能成为各位新集团老总们——尤其是东航、国航和南航这“三大”的老总们关注的对象。上航这日的表现,可能会成为此后他们长远计划中某一天表现的预演。尤其南航,它原计划在年内发行10亿A股。
对三大航空来讲,这个在中国的最中心举行的挂牌仪式实质意义可能不大。
“更多会把此前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加以证实,但是不能期望有什么真正的成果,连阶段性的成果都可能难以呈现。”分析人士说。
国航一位参与重组核心人士对《财经时报》称,挂牌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里程碑”,它至少表明了“进步的第一步”。但是他同时也表示,即使他本人,对挂牌之后的“三大”命运也“难以乐观”,因为此前世界上航空公司之间的重组“失败案例很多,而成功的很少”,况且中国的此次重组其方式又是“开世界先河”。
欢呼,还尚早
挂牌仅仅是民航重组的第一步。这位国航人士说,挂牌后短时间内民航现有的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其中期的可能,是实现“只有一个承运人,只有一个运输规范,只有一个公司标志”即集团从“名”到“实”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的过程长短还难以确定,这“取决于业务整合的过程”,此外由于法律手续方面的需要,一个过渡期在所难免。
所以近期内,各航空公司还将保持自己的名称和标志。而这个“过渡期”长短,将直接影响到民航重组初衷的实现程度,“越短越有利,越长越复杂”。
他估计,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较长时间。因为在集团内部,各公司在业务范围上多有重叠,企业文化、运作规范以及机队整合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他承认,重组后集团内各利益体之间的碰撞将在所难免,这可能是新公司能否顺利渡过过渡期并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的关键。
但中信证券于军认为,除此之外,可能还要取决于航空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妥协结果。
“给你一个房间,给你一堆家具,至于你如何去摆放,那还要走着看。”于军说。
挂牌只是从框架上确定了各集团的组织构架,而它们内部的重组历程还很长。“故事应该刚刚开始,麻烦还在后面”。
于同时透露,在挂牌以后,各公司的重组方案“还要接着搞”,他说,中信此前参与了东航的重组方案设计,之后亦可能会介入国航的重组方案设计。
据此,此前一再推延的挂牌时间虽已确定并实施,但各航空公司与政府之间就重组后资产、债务、人员等各方面的分歧并没有根本解决。此后还可能出现长期和反复的“拉锯”。所以,欢呼还为时尚早,成败亦难以确定,这一点,连航空公司内部人士也心里没底。
瓶换了,酒呢?
国航那位人士说,民航总局提出重组的初衷,在于政企分开,理顺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并以此提高航空公司效益,摆脱亏损局面。
他确认,此前民航公司与政府角力的焦点问题,即债务处理并没有形成决议。此前航空公司曾冀望于国家能够对被重组的各方——尤其是一些已经资不抵债的航空公司(如西北航和北航)——追加注入资本金,从而避免重组后各集团债务负担加重。但现在看来,这个“外部条件”已经绝难取得,他说,在将来的可能性“也几乎是零”。
由此可以确认,在全盘接收被重组方资产及负债后,新“三大”负债率将不可避免高于现“三大”。对于“三大”已经高达70%-80%的资产负债率,这些新负担将是未来的最大难题。这位内部人士分析,由于寄希望于国家政策这个“外部条件”已不现实,新集团可能采取的方式是,将现在的各公司核心业务剥离出来,划为一体,由母公司(集团)“暂时负担”其债务,以期核心部分能够从资本市场融得所需资金,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
于军分析,按照此思路,“三大”未来的经营将更加困难,而自资本市场融资的希望也不乐观。
于说,东航以其现在的表现,就已经丧失了证券市场再融资的能力。东航2000年每股收益仅为0.004元,2001年也仅为0.027元,以这样的业绩,无论增发还是配股,亦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东航都不具备资格。
南航局面可能稍好,分析人士说,南航此前牺牲了集团利益,使得其股份公司2001年业绩相对好看,其目的即是今年的10亿A股。但根据一位内部人士的说法,南航此计划“可能推后”,从承销商的角度看,南航其A股计划在前阶段热热闹闹,但最近冷清了许多,“似乎不再提了”。
至于国航,前阶段盛传的“中航兴业(1110,HK)计划”(透过中航兴业在香港上市)也销声匿迹。国航内部人士说,此计划“还没有通过专家论证”,“只不过是可能方式之一”,付诸实施则“还需要很长时间”。
国航人士也认为,对于资产状况,重组的意义可能仅在于,规模扩大了,调整空间也随之大了,透过内部的重组,优化其核心部分资产,并求“以点带面”,实现全面突破。
但较一致的看法是,此种思路前途莫测。连主持国航重组的国航重组办主任魏振中也表示:“挑战很大,不敢做乐观预计。”
麻烦还很多
据透露,由于高层近期更多自稳定及安全角度考虑,重组后人员问题亦可能暂时搁置。
分析人士说,这可能有悖于民航重组的最初计划,也对重组后各方磨合以及实现减负增效带来长远负面影响。
这位人士说,包括人员、债务等多方面的原本都应当在挂牌以前解决,由于年内两次空难以及多方分歧难以妥协,现在推至挂牌以后,可能为此后公司内部融合种下隐患,且可能此后长时期内,政府难以置身事外。果真如此,对实现“政企分开,理顺产权”的重组初衷而言,亦将大打折扣。
他同时分析,由于此前中国航空公司人员过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此次“没有裁员的重组”也会加重原本人员结构较合理的现“三大”的此中负担,提高其管理成本。
这位人士同时说,对于新集团过于庞杂的机队来说,其重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同时也可能会使其维修、培训成本上升。
这和当前世界流行各廉价航空公司采取的低成本战略截然相反。大幅度缩减员工,采取单一机型是这些公司统一的战略。
最新的消息说,廉价航空公司澳洲航空从这个月开始飞凯恩斯至新加坡、至台北、至香港及日本等六条航线,把这种席卷全球的廉价模式带到了亚洲。已经让全世界的大型航空公司吃尽苦头的廉价模式,料定也会让亚洲及中国正在变得庞大的航空公司头疼。
“三大”绝难置身事外。所以,10月11日是一个好日子,但是戏中人恐怕很难笑得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