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谁是苏南老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0月11日 11:59 南风窗

  □本刊特约撰稿 程松

  在中国广袤的版图上,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同出一门,血肉情深;也可能再也找不出第二对城市,像“他们”一样明争暗斗,你追我赶。“他们”就是同位于江苏省南部,被人们俗称为“苏南模式”发源地的苏州和无锡。当全国范围的城市竞争拉开序幕的时候,过近的距离导致了两个城市对资源的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又随着人们认
知水平的提高,逐渐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可以竞争的方面。

  江苏省自然不希望两颗“明珠”的内耗,他们想让这两颗明珠放出的光芒去掩盖其它省的城市,而不是遮住自己的眼睛。于是,专家们苦心孤诣的规划摆上了政治家的案头:2002年1月18日,《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经过了专家的论证,后又上报江苏省和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磨一剑”,人们盼望着苏锡常地区能够结束无序的竞争和结构的雷同,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但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长镜头下的苏、锡

  历史上的无锡,几经辉煌。两次交通的大开发,确立了无锡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中心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无锡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跻身中国城市领跑者的行列。

  但无锡的光环在20世纪末期却逐渐开始消逝了。“富得流油,脏得要命”—国务院领导的批评似乎预言了这个城市的式微之像。先是牵涉中央神经的特大非法集资案的曝光,后是所谓“苏南模式”的日渐迷航,随后便是经济的停滞不前。虽然无锡在1998年GDP超过千亿,但一觉醒来,“领跑者”的地位已经被苏州、宁波等新兴城市替代。严峻的形势透过一组组资料摆在了人们的面前:1995年无锡和苏州的GDP只相差142亿元,而到了2001年,差额已经扩大到400亿元;更要命的是,自1995年以来,无锡的外向型经济一蹶不振,利用外资和进出口迟滞不前,大大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使得苏州在外向型经济上的相对优势转化为对无锡的绝对优势。无锡的城市实力产生衰退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城市之间的竞争,无锡市的定位和功能直到20世纪结束时还未能明确。无锡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所发挥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正在被周边其它城市蚕食。无锡的落后不单单存在于经济,而是凸显在城市的各个方面。

  为什么一个先进的城市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后进的地区?一个城市的地位是多么脆弱,哪怕一点点的失误和迟滞就能使城市几年、十几年、甚至永远翻不过身来。1992年,当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被苏州市长章新胜流利的英语和深远的眼光征服的时候,便注定了这个城市将赶上一个脱胎换骨的发展机遇—“西装打领带”的时代将完全代替“草鞋加烟袋”的时代。

  苏州和无锡相比,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区位优势是苏州的第一个“撒手锏”。苏州紧邻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上海,就好比广东的深圳和东莞紧邻香港一样。苏州正好落在上海100公里都市圈的范围内,当浦东开发和外资大举投资中国的浪潮掀起时,苏州当仁不让地成为外资投资上海的敲门砖和大后方。1992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到苏州洽谈工业园地址的时候,从上海乘汽车,居然颠簸了三个多小时。漫长的旅程对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可以说是最大的忌讳。新加坡无法再把园区的地址往西迁了,更不要说距离还多40公里的无锡了。于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在苏州城的东面扎下了根,并彻底改变了苏州在长江三角洲的地位。

  政策优势是苏州的第二个优势。不能否认,苏州先进的园区经验,凝聚着当地居民和官员的智慧。但没有国家全力的支持,苏州的工业园根本不可能发展得如此好。当李光耀在苏州建立了新加坡工业园之后,苏州的地位就不同于其它地区了。虽然只是一个地级市,却有了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经济权限,创建之初的新加坡工业园更是享有特区的待遇。苏州也成为少有的几个能牵动中央的城市。当众所周知的工业园矛盾激化的时候,中国高层毫不犹豫地向新加坡保证,全力支持苏州工业园的发展。正因为当初有这样的政策扶持了苏州的起步,使得苏州终于能够“笑傲江湖”。

  苏州和无锡比,比来比去就是园区经济的优势。人们戏谑地称:苏州是“一招先,吃遍天”。园区经济的优势得益于区位和政策的优势,可以说是环环相扣。2001年据说是“全国学苏州”年。苏州的实力在短短的六年内,的确像一只浴火的凤凰,直冲云天。她那绚丽的“羽毛”,甚至让一向以老大自居的上海也平生几分嫉妒。2001年,苏州的GDP达到了1780亿元,名列全国第六。吸引外资达到72亿美元,只比上海少1个亿。但经济强市,并不意味着苏州已经是城市强人。一个城市的实力,还取决于她作为城市的辐射和集聚功能。在这方面,现在的苏州还在起步阶段。

  人们也许忘了这样的事实:苏州所包括的那些令人羡慕的经济指标,其实是包含了五个县级市的“大苏州”。昆山、吴江、常熟、张家港、太仓,这五个虎虎生威的城市,只要少了一个,苏州的排名就会大大地倒退。在苏州2002年的GDP、吸引外资、自营出口额三大指标中,分别有67%、60%、50%是代管的县级市创造的,而无锡相应的比例分别为42%、34%和25%。苏州并没有如外界所认为的那样摆脱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而昆山、常熟和张家港似乎都不满足于经济上的富足,他们或是希望升格成为地级市,或是希望摆脱苏州的影响。未来的苏南,必将成为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试点,究竟会采用哪种方式?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下属县级市实力的增强,苏州也好,无锡也罢,都无法阻止他们离心的步伐。这是又一次城市体系的蜕变,今后的苏南,必将产生和苏州、无锡、常州一样新的中心城市,而城市的竞争将不是“集团式”的竞争,而归结到中心城市的竞争。苏州能否在那时傲视群雄?还是未定的答案。

  苏锡常都市圈:谁是中心?

  在江苏省提出的三大都市圈中,其他两个都用中心城市的名称来命名,惟独苏锡常都市圈,让专家和官员们感到十分棘手。《苏锡常都市圈规划》的出台,就是为了解决苏南地区的诸多问题。

  常州的市民对于谁是中心的问题不太关心,原因是常州在都市圈中地位最弱,只希望常州能稳定在第一梯队的位置;苏州对于谁是中心的问题也不做声,觉得苏州自然是都市圈的中心。倒是身处都市圈地理中心的无锡人,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多,谋划得多。无锡已经失去了不少机遇,如果再不抓住这次机会,就会彻底地落伍。

  无锡自近代以来就一直是苏南的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又处在苏南“井”字形交通网的中心枢纽,作为中心城市的功能比苏州要强。无锡如何把自己的绝对优势保持下去、把相对优势做得更强、把薄弱的环节变得不弱,成为无锡能否在“苏锡常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竞争中扭转劣势的关键。

  无锡的绝对优势在于自古就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特别是近代以来,京杭运河和京沪铁路这“一纵一横”的骨架确立了无锡作为国内外商品在东南地区集散地的地位。“二传手”的作用日益明显:来自上海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无锡流通到全国各地,而上海急需的原材料也是经由无锡运达上海。进入20世纪90年代,沪宁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和江阴长江大桥的相继建成,使得无锡成为中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结点。可以说,铁路、公路、水路,都在无锡交会了。但作为交通枢纽,无锡还有一个心病:那就是无锡的航空运输至今还是软肋。伴随着硕放机场收归南京军区,无锡这惟一的航空港即将失去功能。在江苏省报请国务院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中,专家们将远期干线机场的地址选择在无锡的北部。新机场落址无锡,绝对是无锡加快发展的新契机。

  新机场的消息一曝光,便让无锡周边的两个城市紧张起来。常州宣布将加紧对奔牛机场的现代化改造,苏州则婉约地在官方报道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宣称要造一个参与国内航线营运并兼顾新加坡航线的机场。方圆两百公里内就有三个国际机场,再多一个,岂不是重蹈珠江三角洲的覆辙?

  当常州和苏州都显现出争夺机场的意图时,无锡建设机场的步伐就不可能再乖乖停留在江苏省的时间表上了。苏通长江大桥即将建设,无锡交通枢纽的功能势必会有所减弱,但无锡和苏州在交通方面的竞争就好比“第二代”和“第一代”的竞争,有了实力,无锡如何保持这个“绝对优势”,抢抓先机,从“第二代”进化到“第三代”,把大交通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物流业的基石,还取决于自己的眼光和魄力。

  在《苏锡常都市圈规划》中,对于无锡的定位是“湖滨生态城市”,这是无锡未来的一大希望,也是无锡发展的一大变数。太湖周边的四个城市,没有哪个像无锡这样离太湖这么近,也没有哪个像无锡这样集中了太湖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太湖,即将成为另一个战场,而这场战斗就在无锡和苏州之间展开,而常州即将告别太湖,因为《苏锡常都市圈规划》已经清楚地说明将调整常州和无锡的行政区划,保障无锡沿太湖的发展。无锡在懵懵懂懂之后,总算重新认识城市的精髓所在;苏州则雄心勃勃地要把太湖变为和苏州园林一样的“私产”。

  竞争:两个城市永恒的话题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发展的龙头,处理好和上海的关系必然是苏州和无锡得以加快发展的前提。苏州明确地指出将成为上海的副中心,不光要在经济上和上海“互补”,错位式地发展,更是提出了“工作在上海、生活在苏州”的新思路。苏州将成为大上海的后花园,成为上海成功人士继续创业和普通居民安居的宝地。无锡也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在经济、文化、旅游各方面与上海接轨,组成联盟,支持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航运中心的地位,弥补上海城市功能的不足。今年上海提出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消息传出之后,居然使得远在128公里外的无锡产生了不小的轰动,原因是无锡希望趁这个机会成为“上海世博会”的分会场。

  苏中、苏北的发展虽然起步比苏南晚,但随着长江上一系列大桥的建成通车,天堑的阻隔将不再是苏中和苏北发展的梦魇。目前,无锡和隔江而望的泰州已经建立了联合发展委员会,共谋沿江发展的大计;而苏通长江大桥建设完成后,苏州与南通也将会共同进行沿江开发。

  但两市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过去,苏州和无锡的竞争不十分明显,那是因为两市定位、起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浦东开发以来,伴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飞速的发展,两个城市因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上的雷同,产生了不小的竞争。一个外资项目,往往一个城市在谈的时候,另一个城市便会闻风而动,一方面调集海外的同乡会,积极地进行游说;另一方面提出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周到的服务,不惜损失地方财政的收入,也要把项目从别人手里抢走。于是两市的招商团队经常会在国外大公司的门口不期而遇。

  步入新世纪,人们都在谈论产业分工。江苏省的《苏锡常都市圈规划》也提出了苏州、无锡、常州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大市,要进行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听上去一切都很有道理,你专职生产硬盘、软驱,我生产显示器、鼠标、键盘,他则负责组装,井井有条,互补合作,其实根本实施不起来。苏州和无锡的产业还未发展到进行优势互补的阶段,如何奢求他们进行合作?如果现在就“超前”规划各个城市的产业布局,那就是越俎代庖的行为。

  在江苏省召开的苏南区域发展座谈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对苏州和无锡的城市定位作了可说是“权威”的定义和诠释。“苏州……(要)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度假基地。”“无锡……要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建成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江苏省的现代化研究报告则更明确了两市的“职责”:经济中心、旅游城市、交通枢纽。于是人们惊奇地发现,21世纪两市的城市定位居然是完全相同的内容。这样,未来的无锡和苏州将会有更激烈的竞争—争资金、争项目、争技术、争人才,争影响,这是必然的趋势。

  争资金。未来的苏州,光新加坡工业园的整体开发就要1800亿元;而无锡,赶上苏州发展的步伐,就一定要有充足的资金作后盾。外资,作为一种成活力极高的资源,毫无疑问地将成为两个城市争夺的对象。2002年无锡市史无前例的招商引资活动,取得的成效令苏州感到从未有过的威胁,虽然在金额上还无法与苏州匹敌,但照这样的势头下去,极有可能促使一系列成套的大项目在无锡落户。争项目。苏州自己说要建成“交通枢纽”,则必然要上马高速公路、港口乃至干线机场。无锡是“官方规划”的交通枢纽,也要建公路、港口、机场。地方的规划完全遵从于地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国家的规划则是固定和有限的,如何使得国家规划更利于自己,就完全靠各地官员的能力了。

  争技术。无锡拥有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多于苏州。无锡工业的一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国外大企业进行面对面的较量。虽说苏州的新区和园区聚集了大批的高科技企业,但大多是简单的组装和加工。苏州也看到了这一点,大力地促使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苏州。

  争人才。苏州提出要建立研究生城,要把苏州建设成“海归派”的首选创业基地;无锡谋划整合高等教育资源,设立大学城,培育大学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优惠的落户政策和物质支持。

  殊途同归

  苏州的经济,有人概括为两点:一是外向型经济的腾飞;二是县域经济的发达。未来的苏州,必然不可能再靠下属的县级市吃饭,而新加坡工业园和新区就成了苏州发展的最大动力。20世纪末期,苏州新区和新加坡工业园这两只金翅膀带动了古城的腾飞。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中有81家在苏州落户,苏州被誉为亚洲新的“世界工厂”。在苏州2001年的GDP中,外贸出口所占比重达到58%。进入21世纪,苏州又提出了率先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经济的新目标。面对着蜂拥而来的外资,有的人陶醉了,也有人从中看到了隐忧,外资今天蜂拥而来,明天就会蜂拥而出。于是一些有眼光的苏州人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

  追溯苏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决策者始终在维护这样一个原则:绝不能成为外资飞来又飞去的“飞地”。但“亚洲四小龙”的经验证明,一旦一个地方外资饱和,劳动力价格水平升高,必然将导致外资寻找新的低落差平台。苏州自然也不能逃出这个怪圈。苏州的政府官员自始至终感兴趣的是属于自己的苏州新区,而对新加坡工业园的态度一向不冷不热,刻意保持距离。

  苏州不甘愿只是一个外资的“大作坊”,苏州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新兴城市”。于是“自主发展”的星星之火开始点燃了。政府官员下浙江,入广东,目的就是考察如何发展蓬勃的民营企业;政府官员还上北京,去辽宁,目的就是考察如何摆脱国有企业的困境;苏州也开始要求前来投资的外商,把苏州作为技术开发的实验室,建立“产、学、研”的结合体。经过思考的苏州明确地指出:吸引外资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一个“洋为中用”的思想又重新显现了。

  外向型经济的竞争,无锡暂时处于劣势,部分源于走的是一条不同的路。2001年无锡的外贸出口额只占GDP的22%,反映城市经济国际化与苏州巨大的差距。进入新世纪,无锡提出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口号。国内的四个城市成为无锡新世纪学习的楷模和赶超的目标:

  无锡要把自己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和大连一样漂亮。2001年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大连,官员们无不为大连的城市建设而惊叹。大连人告诉无锡市委书记蒋定之:“美丽的大连是拆出来的。”于是无锡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开辟了三块巨大的绿地广场,将其作为学大连的开端。

  无锡要把自己的名牌企业打造得和青岛一样多。无锡至今还没有一家营业额超过百亿的企业,而青岛虽然GDP比无锡少,却拥有海尔、双星这样的知名企业。无锡市政府在2002年初制定了培育大企业的战略性计划,将在无锡培育出能参与国际竞争,能引领国内市场的大企业。

  无锡要把自己的开发区建成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相匹敌的一流园区。无锡的新区虽然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在规模和效益上都与无锡的城市地位不相称。无锡的自营出口只有苏州的1/3,合同外资只有苏州的1/6,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无锡在外向型经济中的竞争力。2002年伊始,无锡新区宣告将要进行二次创业,要将现有新区规模扩大到50平方公里,每年的引资额要比上年增长40%。无锡要把自己的民营企业培育得和温州的一样强大。无锡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之一,蓬勃的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曾经是无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支起过无锡的“经济半边天”。但在新世纪的经济大潮下,无锡的民营经济却逐渐裹足不前,国有企业的改制也困难重重。为此,无锡两次召开“千人大会”,部署发展民营企业工作,彻底解放思想,鼓励民营化的浪潮。

  谁是苏南老大?苏州与无锡的较量,正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拉开。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 每月只需5元钱 图片铃声随心换!
· 发短信不但获积分,还拿大奖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独家推出34种鸟叫铃声下载!!
· 越洋短信 万里传情
· 爱情快递,快递你的爱情!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鸟叫铃声独家下载
[郭富城] 因爱之名
[许绍洋] 花香
[陈慧珊] 自在
[周杰伦] 半岛铁盒
[郑秀文] 上弦月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轻轻松松治糖尿
   购中兴旗舰赠电视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淄博腰腿痛专科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深职院语言培训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5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