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敏
日本有关方面去年对中国3种农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最近又利用具有歧视性的标准,加强对中国产菠菜、松蘑、青豆荚等蔬菜的残留农药的检验,并要求进口商自主限制进口。因受日本专门检验检疫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影响,我国部分农产品对日出口大幅下降,一些蔬菜出口已停滞。
对此,国家质检总局表示:日方《食品卫生法》修正案为其实施技术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方应按WTO规则,在实施前至少给予6个月的过渡期。质检总局官员说:“对于进口国特别关注的安全卫生项目,中国检验检疫部门将作为出口前检验检疫的重点检查项目,如日方严重关注的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等有害化学物质残留,均已被作为当前输日蔬菜的重点检测项目。”
中国蔬菜产品质量真有问题吗?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张玉香说,今年4月,农业部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及山东省寿光市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生产、销售的蔬菜进行检测,总合格率为97%。因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的市场以外地蔬菜为主,这一检查结果反映了中国蔬菜产品的整体质量是有保证的。今年1至3月,日本、韩国和香港从中国大陆进口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超标率约为0.4%左右,这也说明中国蔬菜产品有质量保证。
外经贸部官员江帆说,中日两国农产品贸易是中日经济优势互补的典型代表。“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农业生产,带动了日本种子、设备的对华出口,生产的农产品又返销日本,满足了日本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两国农产品贸易非但没有“双赢”,却屡起纠纷,其深层原因是什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秀荣博士和陈永福博士认为:中日贸易纠纷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蔬菜对日出口的快速增长。“中日蔬菜产业悬殊的成本差异、中国蔬菜产业的技术进步、蔬菜出口品种结构的改变及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是长期性因素。”
贸易战的主因是经济因素吗?学者对此质疑。以2001年3种中国农业产品与日本3种非农产品的贸易战为例,据估算,中方损失约不足3000万美元,日方损失约合5亿美元,因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来自政治和策略方面”。
何秀荣博士和陈永福博士建议对日蔬菜贸易中,要注意出口流向多元化和蔬菜品种多元化,集中化则易受较大打击;出口方式要从低价扩张转向优质高价,低价易遭受反倾销制裁。两位博士同时提醒,我国应迅速培养了解国际贸易争端的专业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