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朱之鑫专访:随身带计算器的局长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09日 12:18  CCTV《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朱之鑫专访:随身带计算器的局长
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

  《中国实录》: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访谈

   随身带着计算器的局长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大型系列节目《中国实录》之省部长访谈,今天我们要谈论的话题是透过数字看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倍,达到1.16万亿美元,中国还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等国的第六大贸易国。对于中国这些年发生的变化,最有发言权的就是统计部门,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有一个人,脑子里装满了这些数字,他很清楚我们这个国家的家底,这个人就是国家统计局局长朱之鑫。

  朱之鑫简介

  朱之鑫,共和国的同龄人,早年插过队,当过农民种过地,在一汽当过工人。他习惯于在办公室的会议桌上批改文件,他说老板桌官气太重。时刻不离身的是一个用了很多年的计算器。

  1999年之前,在国家计委,他是统计数字的使用者,1999年到统计局,他成了统计数字的生产者。他对统计的认识是从读懂一本500多页的中国统计年鉴开始的。

  他常说,统计人员要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唯物主义精神,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下半年经济增长将保持7.8%左右

  曲向东:朱局长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经济半小时,您是我们经济半小时《中国实录:省部长访谈》第一位出场的嘉宾。刚才我们看那个片子呀,而且我以前也经常听说到,您随身会带着一个小计算器,今天带了吗?

  朱之鑫:今天还是带了。因为工作需要,计算器是随时带着的。

  曲向东:随时随地都带着?

  朱之鑫:随时随地都带着。

  曲向东:一般您会拿它计算什么数字呢?

  朱之鑫:从我们来看的话,因为既要有年度的数字,也有月度的数字,经常地要算这个,比如同比的增长率呀,(改革)开放之后,年均的增长率啊等等。

  曲向东:您作为统计局的局长,您的下属应该把所有的数字都做好了给您,您只需要记住就行了。您为什么要带一个计算器?

  朱之鑫:应该来说,有的时候,到下面去调查研究的时候,底下也会汇报一些数字。

  曲向东:您会现场计算?

  朱之鑫:有时候我要自己算一算。有时候还真正发现,算的过程中还真有点差别。

  曲向东:我们今天就从这个数字开始,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人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今年年底,能够达到1000美元,那您带着这个计算器,也是非常追求精确的数字,您能不能精确地告诉我们,我们能够达到多少美元呢?

  朱之鑫:那么应该来说,今年如果按照现在的算法,因为最终的全年增长率,还没出来。

  曲向东:这是一个预计?

  朱之鑫:预计数字的话,我估计在7.5%左右。那么按照去年的话,95933亿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那么我们肯定要突破10万亿。10万亿我估计可能是一个大数原则,它除以一个8。

  曲向东:汇率是按8算的。

  朱之鑫:这样大概得到12500到13000亿美元的总数,然后除以12亿多的人口,那么这得出一个1000美元。但是从我们计算上来说,我觉得达不到。可以说近1000美元,大概在970美元到980美元左右的样子。

  曲向东:我想大家为什么会对这个1000美元这么关注呢,因为这1000是个整数,可以说就像上个世纪的时候,很多中国人都盼着说,我们能够早一天达到人均800美元这个标准。

  朱之鑫:800美元到1000美元,应该是一个,国际上来说,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它是一个经济起飞的阶段。到了1000美元之后,自然有一个经济可能向快的方面转化。另外一个,1000美元呢,总是一个大数原则,也好记嘛。大家说有时候,说你挣多少钱,挣1500,不会说挣1200多元钱。但是作为统计上来说,还是要更精确一些。

  曲向东:我们从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现在的接近1000美元,那么这个中间,经历了几个台阶?

  朱之鑫:那么1978年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我们当时只有3624亿元人民币。

  曲向东:今天看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可是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起点。

  朱之鑫:那么到了1989年的时候,就达到了16909亿。

  曲向东:10年的时间,已经是几倍了。

  朱之鑫:接近4倍的样子。那么到了去年,我们已经达到了95933亿元的人民币。

  曲向东:您能不能尝试着把这些数字变成一些我们老百姓能感知到,理解到的一些具体的指标?

  朱之鑫:你比如说,78年的时候,城市的收入人均是343块钱。

  曲向东:那时候我记得一个月的工资30多块钱是很正常的。

  朱之鑫:那78年有30多块钱很不错了。到了1989年就到了1376元,去年我们已经到了6860块钱。

  曲向东:你比如说,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那时候说老三件、新三件,今天可能大家都说的是房子、汽车,已经算是第几代的三件了。

  朱之鑫:应该来说老三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三件来说在城市表现为普及率相当高了,在农村也开始在增长。国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叫恩格尔系数。就是讲,在整个消费支出当中,食品的支出比重越高的话,说明你国家不是很发达。

  曲向东:现在我们的是多少。

  朱之鑫:到现在为止的话,城市是37.9%。消费支出里头,还有很大一部分,比如别的方面的,购买住房啊,娱乐呀,旅游啊,保险啊等等。所以这个比重,还是逐年降低的。这也体现了一个,我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的过程。

  从数字感受小康生活

  200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美元,在初步实现小康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受着小康,而那些翔实的数字,见证了人民生活的变迁。

  一、鼓起来的“钱袋子”

  改革开放之初,“万元户”是富有的代名词。而如今,“万元户”已经过时。1990年至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一倍多。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1990年只有7034亿元,目前已超过8万亿元。

  二、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过去,中国人首要的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如今“吃”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份量越来越轻了。恩格尔系数,是指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1990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是54.2%和58.8%。到2001年,分别降到37.9%和47.7%。而且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下降,来自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的比重明显提高。

  三、大起来的住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十几年前,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里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当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7平方米,农村为17.8平方米。到了今天,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超过10平方米,农村达到25平方米。与此同时,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

  四、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十几年前,没有多少人敢奢望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轿车。而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轿车梦”,并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从1998年开始,我国个人购车比例已经超过50%。城市居民中,每万人拥有轿车达到100多辆。我国个人汽车保有量从1990年的81.6万辆增加到1999年的534万辆。今年汽车销售增长近40%,主要归功于个人消费买车。

  五、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旅游正成为中国人新的消费热点。一到“黄金周”,到处是旅游的老百姓,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到国外去旅游。198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2001年就达到了7.8亿人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1年,已经达到1213万人次。

  六、快起来的通信方式

  过去,写信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交流方式。今天,人们不仅家里有电话,还有手机,而且通过网络发封电子邮件,更加快捷。到今年7月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突破2亿户,手机的用户数也超过1.8亿户,均位居世界第一。另外,平均每周至少上网1小时的公民已经超过45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三位。

  统计数字从小小账本开始

  曲向东:我这有一个居民的账本,非常有意思。我们也看了一下,里面记得非常细,比如说买了一个苍蝇拍,2元钱,他要记下来,收入这儿呢,你看,别人送他一桶花生油,他也要记下来,值多少钱,他要查出来,然后记下来。

  朱之鑫:算非现金收入。

  曲向东:实物性收入。

  徐先生是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他每天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记账。现在的徐先生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从超市买了东西后,都要仔细地看一下购物小票,名称是否相符。回到家里,他要把所购买的东西、数量、支出的钱数一一记在账本上。

  徐培新告诉我们,一斤的豆角也得记上,那就是今天的蔬菜一共花了3元钱,南瓜2元,豆角1元。买什么东西都得记上,哪怕5角钱、1角钱,都得记上。

  这个账本是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发给徐先生的城市居民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从账本上,可以看到食物在家庭消费中比例很低,只占到34%。大部分的支出花费在教育、旅游、服装、通讯费用等方面。在食物的开支中,肉食、蛋禽、牛奶等食品占了8成以上。

  徐先生说,从家庭开支方面能够看出,其中的一些变化。譬如说现在通讯费用增加了,原来就一部电话,现在可能得两部电话,因为上网了。现在还有无线通讯,他跟他爱人都有手机。

  每个月统计局会给他25元的记账补助,而去年还是15元。像徐先生这样的抽样调查户,在北京市西城区有160户。每个月,城市调查员会来到徐先生家里,把记录的账本收上去。

  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局城调队副队长张凤琴介绍说,这些账本要按有关规定进行编码,要核算调查户的记录情况,进行纠错。录入到计算机中的调查数字,经过简单的核算之后,就会及时地传送到国家统计局。正是从全国几万个像徐先生这样的账本中,调查出了恩格尔系数、物价指数、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统计数据。

  曲向东:我看徐先生跟您,朱局长,跟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要每天带一个小计算器,要不然这个账记不清楚。

  朱之鑫:应该非常感谢徐先生对国家统计的支持,非常细致。

  曲向东:那么这样一些数据,我们统计局拿来之后,我们会怎样去使用它呢?

  朱之鑫:因为调查城市居民的收入,是我们城市调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城市调查队里头,除了调查居民的收入,还要测算物价。还要汇总起来,来进行整个的经济情况的分析。

  曲向东:也就是说像徐先生这样的这种家庭的生活情况调查,只是我们整个调查当中非常小的一个部分。

  朱之鑫:对,它等于是一个抽样调查,你比如像城市的收入,我们现在已经在全国226个城市建立了城市调查队,那么在这里头,实际上在全国的范围里头,已经抽了4万户这样的。

  曲向东:全国像徐先生这样的调查户一共有4万户。

  朱之鑫:4万户。他们要每个月,按时地把所有的收入、支出、就业、财产情况来登记上来,是非常复杂的。

  曲向东:那么像这样的调查户都是固定的吗?

  朱之鑫:这样的户呢,是这样的,应该来说呢,就是说我们按照抽样调查的原则,有一个样本轮换的问题,有一个抽样户轮换的问题,大体上三年左右,其中要轮换一批,轮换三分之一。

  曲向东:怎样轮换?

  朱之鑫:比如原来的三分之一,我们要退出来,再补充新的三分之一进去。

  曲向东:补充进来的这完全靠抽样吗?

  朱之鑫:对,抽样的话,就是按照整个城市的分布情况,再按照居民的收入情况,来个等距的抽样方法得出的,这样为了确保样本和抽样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不要小看统计部门“挤水分”的能力

  曲向东:我们看到,新华社有一篇文章说,湖北省通过改革统计方式呢,国内生产总值缩水了800亿,其中有一个县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减少了46%以上。那么作为国家统计局,包括地方的统计部门,它怎么样去采取一些办法,去挤掉地方政府可能存在的一些水分呢?

  朱之鑫:这个水分呢,有一些是长期积累的。不要小看我们统计方面对挤水分的这种能力,你比如说,人口普查的过程中,我们曾经有500万个调查小区,调查完了之后,我们又抽出来,每八千个抽一个,等于又抽了600多个小区,完了之后进行复查,复查的结果,如果符合的,那就认你的,如果不符合的,就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曲向东:就是您说的挤水分?

  朱之鑫:对,挤水分。

  曲向东:那么经过这么多环节之后,您能不能很有信心地拍着胸脯说,我们的数字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朱之鑫:我不敢拍胸脯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当然我可以拍胸脯讲,对于中国的统计数字,或者是一些宏观的数字,我可以讲,基本上还是准确的。

  国际机构信赖中国统计数据

  曲向东:作为国内外的机构,特别是国际上的机构,有多少机构在采用我们的数字。

  朱之鑫:现在应该来说,世界银行就采用我们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采用我们的数字。

  曲向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朱之鑫:最近美国有个教授叫克莱因,也是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就写了一篇文章,中国的十几项指标,经过他的测算,和GDP的增长是一致的。

  曲向东:看来中国的统计数字,已经被国内外的许多机构所采用。

  记者在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拿到一份《2002年世界发展指标》。在这份报告中,所有涉及中国宏观经济的指标,都是来自于中国国家统计局。

  世界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援助机构之一。它向世界各国提供贷款,很大程度上要考虑这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银行就开始引用中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但那时他们会对引用的数据加以调整和分析,到了1998年以后,世界银行则开始直接使用中国公布的宏观经济数字。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说,中国统计数据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十分可信。我们足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

  其实,不止是和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目前已经和2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了统计合作项目,还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21个国际组织以及亚洲、欧洲、美洲等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统计资料交换关系,这也促进了我国统计工作的进步。

  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迪帕克说,城镇劳动力调查以及农村住户的调查,这些数据无论从采集方法上,还是计算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事实上,这种进步,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我国统计工作自身的改革。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例:

  1993年开始,国家统计局正式使用“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这个指标产生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涵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而之前,我国则一直采用源于前苏联的“国民收入”指标,它只能反映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果。

  与此相适应,统计调查范围就从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如工业、农业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如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也正在从全面行政报表的方式,逐渐向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的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法过渡。

  曲向东:看来中国数字的增长,或者说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确是引起各国的关注。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应该是7.8%,这是我们现在得到的数字,这个数字应该说是比较高的,那么您能不能预计一下,下半年我们增长的数字会是多少?

  朱之鑫:现在7.8%左右的速度,可能还是有希望的。也可能高一点,也可能低一点。

  曲向东:有希望保持到年底?

  朱之鑫:这个还很难讲。我是因为是统计局,不愿做预测工作,这样我觉得容易影响我们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因为有先入为主之惑。

  曲向东:你永远看着已经发生的数字,但是你不会去让那个未来可能的数字干扰你的这种结果。

  朱之鑫:所以我觉得,7.5%到7.8%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曲向东:像您刚才谈到的,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是20多年是持续高速增长。那么为什么我们能够比别的国家快这么多,在今后我们是不是还能够一直保持这种比它们快很多的这种速度呢?

  朱之鑫:这一点,有人称之为中国是一个奇迹,我想这个奇迹不会是无端地发生起来的。美国有一个经济学家,叫克鲁格曼,写了一本书叫《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他说经济发展,很重要的在于对经济的理解和把握,我觉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包括我们的国务院,对经济的这种理解和把握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正确地处理了经济生活当中很多复杂的矛盾。

  明天会更美好

  在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后,我国正向第三步战略目标前进,即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即1200美元以上。

  到2010年,使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即平均增长7.2%左右,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吃穿用等生活资料更加丰裕,住房和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文娱、体育、卫生、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那时,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必将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经济半小时》记者康敬峰、傅利峰、张慧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