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在银行间国债市场首次将正回购品种全部转换为中央银行票据;累计正回购量已达到2250亿元。
继连续14次在银行间国债市场进行正回购后,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又改变了公开市场的操作手法,将2002年6月25日至9月24日间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91天、182天、364天等未到期的正回购品种全部转换为相应的中央银行票据。这是自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以来,首次 引入新金融工具。
中央银行票据为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券。经过此次转换,中央银行票据共有19只,发行量合计为1937.5亿元。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相应的公开市场业务正回购合同将中止执行,中国人民银行用于正回购交易的质押债券同时解押。据悉,中央银行票据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交易,并作为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工具。
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次引入新的操作工具可谓一举多得。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又多了新的交易品种,有利于进一步活跃市场交易。对于央行而言,这一新金融工具的引入提高了现券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度。自6月25日以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正回购量已累计达到2250亿元,若要继续回笼资金,则必须保证手中有足够的现券持有量。引入中央银行票据后,央行手中持有的现券便可以实现滚动操作,增加了回笼资金的"筹码"。同时,有了大量现券作后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手法也将随之多样化,除了正回购外,还可采用卖出现券方式回笼资金。
此外,最为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票据引入后将缓冲因连续性正回购造成的负面影响,避免因回笼资金,使市场短期利率提升过快。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交易中央银行票据,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盘活金融资产,因而减轻短期资金压力。
(记者 秦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