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 > 正文

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自由论坛实录(1)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9月19日 10:02 新浪财经

  大家好!

  主持人:现在自由论坛开始。前两届,最后一次也是自由论坛,我们请了中国银行业,负责IT业方面的专家,以及国内外有关从事IT技术银行应用以及战略分析的专家,与我们共同讨论。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论坛的嘉宾情况。

  贾振陆先生,是华夏银行技术总监。

  苗玉峰先生,中国农业银行软件开发部总经理。

  刘静芳女士,中国建设银行信息与开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文胜先生,ORACLE中国公司金融行业总经理。

  庄志澄先生,原新加坡滑联银行副总裁,现在是新加坡信息化专家。

  刘世平先生,金融信息化资深技术专家。

  今天我们讨论的木题目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对挑战,我们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新丝路。第二方面,就是关于数据集中的情况和问题,其中包括安全的问题以及数据集中以后,我们加快运用,包括数据仓库的运用及挖掘技术的运用等。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中国的银行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国银行的现代化建设也是非常的紧迫,其中包括银行卡的运用、联网通用、加快发展银行卡的受理市场等。第二方面是我们进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时代,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集中反映在银行网络应用的服务要求,包括虚拟银行的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的网上结算,也包括移动银行等等。第三个挑战就是中国已加入了WTO,根据中国政府的承诺,2006年以后外资银行要全面享受中国银行的国民待遇,就是说中国银行可以办的业务,外资银行都可以进行,当然包括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以及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避免的利用他们这种优势和中国的银行业展开竞争。这种竞争会促进中国银行的进步,也促进中国银行业的服务,但是中国业如何面对这个竞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也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现实,面对挑战,中国银行业加快体制的改革,加快了金融创新,对改革的深化,对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对金融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的出现,都加快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的建设,事实也如此。在上个世纪末以来,中国银行业加快了发展,从以银行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银行的客户为中心,这里面整个的信息化建设,出现了新的高潮,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数据大集中。这里面出现很多新的情况,怎么集中,怎么保证可用性,防止出现系统风险等等,都是当前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同时想进一步利用新的技术,包括网络技术,包括数据仓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来提高银行业的水平,防范水平,防止出现新的风险等这些问题,都是大家提高的,包括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水平等等。

  今天,就这些问题,通过自由论坛,进一步的深化,台上的嘉宾可以讨论一些问题,同时希望出席这次自由论坛会的场内的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你们给提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同时通过互联网,也希望网站的网民一起开展讨论。

  我先做一个介绍,下面首先请贾振陆总监谈对这个题目的想法。

  贾振陆:刚才陈先生讲了,关于金融信息化建设实施数据大集中的问题,涉及的问题很广,我不想多说,留给专家讲。作为华夏银行IT服务的人,我从应用的角度提个困惑的问题,就是数据大集中本身,把银行经营的风险,也同时集中了,面对这样的一个风险,如何搞好大集中系统的安全,从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对这个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咱们的人总行发表了指导性的意见,要求搞好大集中的安全工作,而这个数据安全工作、信息安全工作又是一个很广的话题,我从应用的角度,谈谈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当中,我们现在的困惑。

  灾难备份中心的作用是不庸置疑的,大家一致都认为,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精力、财力来构建它,作为一家中小型的商业银行,在构建灾难中心必要性已经认识到的同时,能够拿出多少资金构建灾难备份中心,这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安全问题确实不能不说不重要,当时我们搞同城系统建设的时候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毕竟是针对小概率事件而建设的。另外,平时要闲置一些大量的设备,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讲,没有下足够的决心来建设,现在搞大集中了,这个问题绕不过去了,怎么办?如果象国有商业银行,比如说象工、农、中、建这些银行,他们有这样的实力,象中行已经有这个实力,而作为小商业银行来说,这么做有一些具体的分析。说到结论,出路在哪里?我本人认为,出路有两个,一个是共建,一个是外包。共建可以和若干个有同样需求的银行业或者说金融业或者其他的行业的单位一起考虑。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外包到设备上去,这些方面,有一些兄弟行已经先走了一部,比如说深圳发展行,委托一家公司搞了备份中心,比如说进出口行,最近也有新的考虑。对于我们来说,为了适应大集中的建设,如何考虑设计我们的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我也希望各位能够提出很好的建设性的意见,我们一起共同探讨。谢谢大家。

  苗玉峰:刚才陈司长让我们大家做一个自由论坛,贾总提了关于灾难备份以及构建备份体系结构,到底采取什么方式的问题。我来自农业银行,大家知道农业银行是全国机构网点最多,人员最多,在这方面是国内最大的银行,有将近5万个营业机构,人员是将近50万?现在商业银行讲究效益,减员增效,在网点上撤并,虽然撤并后网点还有4万多个。从农业银行的角度来讲,对IT或者说作为银行经营的支撑部门,我们这些年最关注的是怎么把农业银行基础设施做好,同时把农业银行的应用体系给予完善、统一规范。我们做的基本上是这些工作。昨天来的同志知道,我们唐行长讲了IT技术在国际国内发展的阶段,所以,农业银行由于过去从微机开路,微机起家,从单机应用开始到局部县地市建网络,到今年年底位置,能够做到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建区域性的网络,农业银行基本上走了这些阶段。这个建设过程中,从基础设施来讲,数据中心、网络来进行建设投资,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在应用体系来讲,我们是比较难的。过去开发比较分散,总行集中很难,因为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因为经济发达的程度不一样,业务品种有差异,这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从管理的角度,总行管理相对来讲是粗放式的管理,农行底下是37个经营单位,以省行为主来进行考核,会计进行核算,来看经营效益如何。这样的话,总行相关部门只是管一些粗的、大的指标,至于在会计帐目各分析,一级科目给定一些,所谓的二级科目,很细的,各个省都不一样,所以,业务上不规范,更谈不上应用体系的规范统一。如果说搞数据集中,没有规范的统一的应用体系,数据集中根本是没有基础的。所以,从97年开始,农业银行就着重推广新一代的应用系统,来规范我们的各省的应用系统,到今年年底为止,基本上各省分行,按照总行的统一需求来推广,基本上做到全国基础上一样的,但是还有差异,因为毕竟有一些省,有一些城市仍有自己的特色,至于核心的会计核算系统应该是统一的。这一点,我们这些年做的非常难,也是非常艰苦,基础设施是每个省建立一个数据中心,把全省的网络,从省分行到各个网点、网络全部建起来,几次的更新换代,从拨号线到DDN,到现在的光纤,从通信网络设施上也在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所以,我觉得,对农业来讲,毕竟网点多,华夏全国是两三百个网点,而我们是四五万个网点。这里面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IT建设,和本身农业银行经营的资深的承受能力,应该相适应。因为大家都知道,农业银行过去长期以来,不只是一个经营商业银行的业务,还承担一些政治性的农业发展、扶贫等农业开发的业务,这些业务对农业银行长期来讲,是一种包袱,在经营管理上,出现了一些管理的问题,不管是各种风险、市场风险、道德风险,资产上面,来讲,不良资产几所国有独资银行中,占的比重比较高,我们的效益比较差,我们拿出很多的资金投入到电子化建设,中间要有一个过程,可能我们一些兄弟行经销比较好,投入多一些,而我们农行来讲,受到自身经营本身效益的限制,所以说,投入也是有限的。

  总的来讲,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认为,我们农行的IT建设,一个是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是有一条,目前来讲,目标还是比较明确,任务也比较明确,路子对我们来说还很远,比起象工商银行他们来讲,我们在这方面可能要晚两到三年。因为他们已经做到南北两个中心集中,应用系统是统一的逻辑上的集中,是统一的数据库,我们现在是省一级的今年完成,同时刚开始起步,开始做全国数据大集中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一些做试点,软件的一些需求的准备。这里面有些地方,可能在摸索的过程中。但是同时,业务部门、行里面也有各种的压力,所谓的压力,就是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比较厉害,竞争领域根本来讲就是对客户的服务,对个人服务的需求的满足,对企事业单位的客户,公司的客户怎么满足他们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在现金管理,内部财务的管理,以及内部的整个资金的调度等,满足他们的需要,提供好的服务。同时我们面对内部的压力,自己本身体系刚刚统一,集中在省的中心,全国没有统一的中心,作为行业来讲,有的不少客户是属于全国性的公司性的客户,所以,我们压力也很大。

  总的来讲,有的时候觉得,顾了这个顾不了那个,人力有限,软件开发人员,现在在行里面,总行集中的就是两三百人,当然省里有大量的人员,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扎扎实实的做工作。当然,同时IT的一些行业,技术服务商、包括设备服务商给我们很大的帮助、协助和支持。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有不少IT的服务商参与了我们的开发,国外的一些IT服务商在技术上给予的支持,我在这里也表示感谢。总的来讲,农业银行的情况,先给大家汇报一下,目前来讲,我们的工作主要在干什么,华夏银行贾总说了他们的难处,我们也有自己难念的一本经。

  主持人:去年我们请了工商、中行自由论坛,这次请了农行和建行,听一下建行的想法。

  刘静芳:非常高兴有这次机会,谈一下信息化当中我们关心的问题,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正如刚才贾总和苗总谈到的,涉及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技术体系的问题,标准化的问题,他们谈的工作非常的具体,切合实际,而我想更多的谈一谈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考虑,我讲三点。

  第一,我所理解的加入WTO以后,我们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特点。国内也有分析说,加入WTO以后,五年之后,中国的银行将由25%的人才流失,外资银行将占据30%的市场份额,用子银行主要利用电子手段来克服他们网点稀缺的障碍。但是有一些人认为,这种分析简单化了,实际上加入WTO以后,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远远不只是客户的丢失和人才的丢失这么简单,实际上加入WTO是一系列事物的催生剂,会引起竞争的格局的改变,引起竞争模式的改变,新的竞争领域会形成,新的竞争方式也会出现。中国按照WTO的规则,我们将在几年内逐步全方位的开放国内的金融市场,随着这样的趋势,高度监管的银行监管体制会慢慢放松,而这样带来的结果就会产生脱媒和结构跳跃现象。脱媒就是直接绕开银行,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象汽车制造商,向社会销售票据吸收资金,不管制造商还是消费者,都不通过银行贷款,这样一种脱媒现象在国外有加剧趋势,而在中国已经出现了。第二个结构化跳跃,是指外资银行进入到中国,和我们展开竞争的时候,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而监管分析对这种竞争态势,并不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方式和产品进行限制,而是引起监管制度的修改,这样一来,在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结构化跳跃表现利用网络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和手段,从而引起不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的重新组合,这就是引起市场的变化。

  不管是脱媒也好,还是结构跳跃也好,是信息技术直接牵动的,掌握信息技术的公司,可以利用脱媒和结构化跳跃,两种手段成为传统银行的替代者,就是说除了外资银行以外,非银行或者金融门户网络公司,都会参与中国银行业的竞争,这是我理解的一点,就是竞争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

  跟外资银行相比,我们加入WTO以后,我们所面临的是同一个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之下,中国的银行业和外资银行相比,我们有哪些弱势?实际上我们的起点是不同的,我觉得和外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的主要竞争优势有几方面。第一,他们的战略决策和经营方式是市场导向和利润导向,而中国市场是政策导向。外资银行比我们强的是非常强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客户关系管理比较完善,客户的分析能力比较强,从而可以比较快的、准确的给客户提供适时适应的产品。第三,产品和开发管理体系比较完善,产品定价很准确,产品的定位非常的清晰,营销手段也是多样灵活的,当然第四方面,就是他们有强大的完善的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系,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比较高,信息资源利用的程度也非常的高。面对这样的一种竞争优势,外资银行利用这种竞争优势,和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我想竞争焦点主要是几方面。一个就是客户,那些效益很好,数量并不多,效益很好,影响很大,能给银行带来高利润的客户群,象跨国公司,大型的效益好的企业,还有高收入的消费者,都是他们争夺的对象。第二,他们会跟我们争夺利润高、而风险较低的业务,象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和消费信贷等等。除了这个以外,他们还会跟我们争夺更多的依赖于电子化手段和专业的银行金融知识这方面开展的新业务和综合性的业务,象投资理财、现金管理等等,还有竞争的焦点、地域是经济发达,最先开放的城市,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的弱势,如果我们要是不利用有限的时间,快速的跳跃式的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的话,在未来的竞争当中,我们肯定是被动的局面,即便不被淘汰局,也会被边缘化,市场边缘化、人才边缘化、业务边缘化,不能够占据竞争领域的核心地位。这是第一个体会和理解,就是加入WTO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竞争的态势。

  第二,我想和大家谈一下我对信息技术或者是信息资源利用程度跟金融企业金融管理水平的关系。这方面我有一些体会。首先,我认为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质内容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可能这样说大家会觉得怎么这样讲呢?基于几点分析,实质内容是信息的利用过程。第一,金融产品是信息产品,大家都知道,货币是信用的度量,货币的实质是信用的度量,金融产品是和货币相关联的产品,是货币的所有权形式,金融产品是最容易被数字化的,因为真正让它具有意义的不是它的载体,而是它所代表的货币的信息和数量,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产品,所以最容易被数字化,可以以电子的方式存在。第二,银行的办理业务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典型的信息处理过程。第三,银行获得收入是利用什么?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源,一般我们认为,银行获得收入是基于承揽风险,实际上凭借是所掌握的金融信息资源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就在于银行的中介角色,他利用它的中介角色,掌握到放款人和贷款人都需要,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收集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把金融产品设计成灵活的金融产品,象票额,根据期限的长短,利率的高低等等,吸纳放款人的货币,给借款人贷款。当然银行利用中介的便利获得中介费的收入,结算手续费代理费等等,银行业可以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利用这些信息给客户提供服务,投资理财方面的服务,获得直接的手续费,直接的服务费收入。第四,银行的管理决策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生产、加工、分配和使用的过程。不管是战略规划的制定还是产品的定价,还是客户关系的建立和维持等等,都是一种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信息化活动。

  基于这四点,我认为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是信息处理的过程,银行的生产系统。其次就是银行的生产系统,是信息系统,不管是手工作业的方式也好,还是电子网络的方式也好,金融企业除了不创造使用价值的,没有物流,不同于一般的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它的生产系统就是信息系统,系统的加工处理的对象就是以信息为元素,同时为处理对象的。处理的目的就是获取信息的采集、加工、分配和使用、存储等等的积累的系统。既然是生产系统是信息系统的话,必然信息技术就会被高度的重视,它采用任何一个先进的技术,改善生产系统的效率,提高它的应用水平,都是必然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在金融企业得到深入广泛应用的原因。

  第三,既然它是信息,银行经营管理的实质是信息处理,那么信息系统是它的生产系统,信息系统的价值又是从何而体现呢?我觉得,衡量信息系统的价值,在我们条条的单项业务的电算化已经完成,专项的管理系统已经建立的情况下,衡量信息系统的价值,就是通过整合资源配置最优化,还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来体现。在纵向的整合效率已经提升,已经达到提升的目的以后,信息系统建设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横向整合的目标,这样的战略项目目的就是为了优化企业的流程,提高企业整体的价值和整个的竞争能力,但是非常的难,这类工程是很难,要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打破原有的部门间的职责划分,这样的情况,难不是难在技术上,而是难在业务和管理上。我觉得,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观点,难在技术和管理上,因为这种打破,以来于管理,这样才能体现它的技术的应用水平和程度,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果信息资源利用的好,给产品定价准确,客户及时到位,为客户提供非常好的产品,说明信息资源开发的好,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很大的程度更多的依赖于信息技术,说明整合的好,信息技术和管理业务整合的好。所以,信息技术应用的程度,是代表一个金融企业的金融管理水平。

  主持人:包括我在内的都是银行的,我们请了著名的IT产业的,也包括ORACLE,听听杨先生怎么讲?

  杨文胜:非常荣幸有机会和诸位金融界科技方面的头面人物讨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刚才刘总讲的非常的全面,把我们国家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企业的信息化的特点讲的非常好,讲的很充分。今天论坛的主题,叫做新思路,银行信息化或者大集中,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我想从两个方面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也提一些问题给在座的领导和嘉宾讨论。

  第一,我想提的问题就是有关我们国家金融企业对于IT投入的有效性的问题。刚才刘总讲了很多关于银行经营理念和方法,银行是经营货币和服务的企业,虽然有它的特点,但是还是面临市场竞争的企业,每年以市场盈利最大化为目标,如何最大化,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方面目前我们国内的金融企业在这方面,由于可能是历史上的科技投入的欠缺,包括整个国家的金融体制的改革的要求,这方面考虑的不是很多。我有几个简单的数字,在国际上非常知名的大银行,他们的资产规模,每年的盈利水平,可以说和我们国家的同等类型的银行相比,是非常领先的,但是每年的科技投入,只有我们能够看到的一些数字的一半或者是三分之一,因为ORACLE是一家软件企业,我们是跟我们国家的金融界方面合作的非常多,我们是一个乙方,很多大的银行是我们的甲方,我们当然希望他们多花钱,我们的生意更多,但是对IT投入的有效性,我想听听在座的贵宾和几位专家的意见。尤其在国内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的专业银行,在数据大集中的过程中,对于IT资源的有效性利用,如何发挥现有的一些电脑设备,包括已经买的一些软件、硬件的项目,在整个大集中概念下,发挥他们的效应,这方面我想提一些问题,希望大家讨论一下。

  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的国有银行本身受体制的影响,看到的公开的数据来讲,盈利并不引人注目,和IT投入是相关的,他们每年的IT投入和每年的利润来讲,是几分之几的关系,和国外相差相当远,我想听听在座几位专家的意见。

  庄志澄:大家好,我是从新加坡来的,刚才几位谈了各自的想法,我对刘女士的想法很赞同。我谈几点意见。

  一般来说,中资银行在销售方面是比较缺乏的,据我的看法,很多银行在销售方面还是不够积极,一般来说,他们等客户找他们,在竞争环境之下,客户不可能来找你,你不去找客户的话,其他的竞争对手会找他们,所以,就会市带客户。

  另外,很多国内的行业,在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刚才建行的刘女士也谈了。很多不是银行的行业,也开了银行,比如说索尼。非银行业的金融行业,竞争最厉害的还是保险,他们有非常多的客户资料,银行一般来说,对客户资料有一点缺乏,虽然我们说做数据大集中,真正真正有关客户的资料非常少,除非是对企业的客户资料稍微多一点,对私人、个人的客户的资料非常少,除非是和银行贷款,如果是存款,他们没有必要把有关的资料给银行,所以说银行说要分析客户的潜能,尤其是分析客户的能力是缺乏,因为有关的资料非常的缺乏。

  另外,要跟各位交流一下,有关的客户关系的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很多问题,很多的供应商找银行说,和他们的客户关系系统配套以后,肯定会帮助银行增加他们的客户市场占有率,增加他们的收入、盈利之类,或者说提升服务等,他们讲的对,但是不是全部的对,因为有效的应用客户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要是买一套客户关系系统,就可以把银行改变,增加它的竞争优势,那每家银行买了都没问题了。最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是银行本身的经营模式和思维方式。目前,一般的中资银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不可能有效的去应用客户关系管理。

  最后和各位争论的就是,大家听了好几位讲了数据大集中以后,要怎么去做备份中心,怎么样去挖掘客户资料等,其实,根据我的经验,我们在做数据大集中以前,就应该有这个计划,应该有长远的计划,然后分阶段的去实施,不是等到做好大集中,才想下一步,我不知道中资银行的做法是不是和我们的做法不一样,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主持人: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下面刘世平先生讲一下自己的想法。

  刘世平:我很高兴有机会来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我介绍一下我的经验。

  第一,昨天听的比较多的,我们大家都在谈外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其实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我们撇开这个观念,我们应该考虑作为商业银行或者在现代的体制下,如何运作的问题,有没有外资音强,象建行的刘总讲的,外资银行是催化剂,但是关键的本身不在外资银行,而且在于商业银行的本身应该如何运作,这个竞争,除了外资银行和我们国内的银行之间的竞争,也有国内银行之间的竞争,以后还有包括银行和其他行业之间的竞争。比如说在美国,象其他的一些行业在和银行竞争,关键是抓好银行本身的运作,体制的问题。不管在哪一种竞争模式,竞争的焦点在什么地方,在客户,主要是一些优质的客户,要竞争优质客户,竞争的方法和手段是什么,主要在金融产品,主要是服务产品、渠道和销售,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如何从这几个方面加强我们的力量,对于我们国内的好多银行来讲,我们的出路是什么,我们面临的外部银行的竞争,其他行业的竞争,还有对每一家银行,牵扯到银行之间的竞争,我们的主要出路在什么地方?一个是把握市场,把握住客户,要有一套有效的操作方法在金融产品开发商下工夫,在金融服务上下工夫,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紧紧的抓住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不管是外资银行,还是其他的行业和你竞争,都无所谓了,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你现在讲要把握住客户,搞或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怎么做,关键在于信息,这几天,前面讲的比较多,工行的张行长,讲到最关键的就是信息。根据陈司长给我们布置的任务,就是怎么提高银行信息的利用,信息的新思路,关键是如何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信息,第二个是信息的利用。这方面,根据我在国外咨询的一些经验,国内的银行和国外的银行确实有很大的差距,现在的问题是信息,首先我简单的谈一下信息。

  信息是从哪里来?是从数据上来,数据这几天大家都在谈,一个是大集中,但是大集中远远是不够的,可能和前面讲的观点有点差别。因为集中把现在分散的数据整合和集中了,在国内的几家银行咨询的经验中发现,因为本身在现有的数据收集的过程有问题,好多数据收集不到,所以说,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从业务流程上考虑,在业务流程上,哪些数据没有收集,哪些可以收集,往往我们以产品为单位,没有集中,集中了,但是不全,所以说,每一家银行,收集的再全,只是说客户在这家银行的业务比较全,一个客户可能和很多的银行有关系,比如说和建行有关系,和华夏有关系,如何把这批数据收集和整理起来,李行长讲的比较多,这部分从数据信息的来源,这几方面我们应该考虑。

  另外就是信息的利用,这个数据收集起来,数据是原料,米是原料,但是有的不吃米,有的是吃稀饭,怎么把数据收集起来,是国内欠缺的一环,比如说讲到大集中也好,都是把数据转换到信息,只有转换到信息,才会对银行有用,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增加我们的利润,增加抗风险能力,这一点我要特别讲,刚才ORACLE杨先生和庄先生讲的几点我比较赞同。有一点就是说这个在信息的提炼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银行的目的是什么,是盈利性,不管你的投入,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盈利性,保证你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的情况下,最大的目的是盈利。做每一件事的时候,考虑这件事划算不划算,所以说,盈利性要有。所以建设数据仓库也好,数据挖掘也好,首先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解决这件事,对银行带来多大的效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从咨询公司来讲,从厂商来讲,我们卖的东西越多越好,但是不能杀鸡取卵,希望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和交行做项目的时候,做未来的IT规划的时候,我们是一步一步做,不是一步到位,这样投资大,见效太慢,我们做这件事,这个课题本身带来的效益,使银行不断的滚动向前发展,我希望朝着这个方向走就会比较好,从信息的获取的方法,主要是什么,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就是商业智能这一块,数据仓库和挖掘,细节我不讲了,希望分布区做。数据挖掘,今天早上民生银行的行长讲了九步的方法和几个观点比较准确,信息的获取的方法,考虑几点。一个是查询,另外就是报表,从报表上获取信息,第三就是多位分析,第四就是深层次的挖掘。从这几方面把信息获取。信息抓到以后,从数据、信息、应用,关键下一步很重要,就是如何把信息应用到商业决策过程中,很简单的讲几句话。国外运用到哪些方面。风险有审批模型,利息多少的问题,还有交叉销售,客户的丢失,客户的贡献度分析,所有的这些,在国外运用的比较多,像新加坡、泰国都用,美国、加拿大利用的更多了。这几方面,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真正把信息利用起来以后,最终达到的目的就是CRM客户管理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大家常常听到的五个准备好。这中间包括了银行的最重要的几点,就是渠道的整合问题,客户的定价问题,你的产品客户的定位问题,从这几方面,希望围绕这几方面,真正的提升我们银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提高我们银行的竞争力,我主要谈这几点,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

  主持人:台上的嘉宾谈了很精辟的看法,有些看法不一致。提出了很多当前要加快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想法和思路,包括数据集中,以及数据大集中以后相关的建设思路。

  我们讲了一个多小时了,在场的代表还有什么想法,涉及面可以很宽,从贾总提出来的建立灾难备份中心,采取什么样的机制,怎样投入,怎样才能成本最低,效果最好?提出了外包,联合共建的思想。刘先生讲到数据集中不是最终的目的,谈到了和银行相适应的数据流程的改变。还讲到整个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等等很重要的事情。我们围绕这些大问题,看在场的代表有什么想法。

  提问:我问庄先生两个问题。第一个,华联银行在数据大集中以后,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什么新应用?在华联银行是怎么推进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的。

  庄志澄:数据大集中是做不完的,是一个里程,不是一个终点,早上有些人也谈到,客户的需求在改变,市场在改变,所以这是一个走不完的里程。一般来说,数据大集中要分几个阶段去做。因为每一个业务部门有他们不同的需求,要挖掘不同的信息资料。所以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满足银行各个部门的要求,这是做不完的里程。讲到数据大集中,开始做数据大集中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把目标定好。数据大集中有两个做法。一个是目的是什么?要做数据大集中是因为降低成本,一定要有备份中心,不可能有太多的备份中心。另外是要提升IT的监控管理,中国国内很多数据中心是分散的,要监控管理就比较困难。这是比较技术性的数据大集中,另外一个数据大集中是要提升风险管理,做商业智能。做法不一样。要做这个程序就非常非常困难,要做商业智能,做风险管理,要跟业务有非常好的配合和沟通。因为要做风险管理和商业智能最主要的是在数据定义上面。不同的业务部门没有统一的对数据的定义。比如说,前几年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我们要分析客户的风险,披露风险,这是非常难的。比如说有跨国企业要做一个定义,披露风险的定义是非常难的。有些机构讲,大股东是中国人,可是公司注册在新加坡,业务是在马来西亚,客户是在泰国,我们要讲风险,到底是哪一个国家披露风险?这是非常难于做定义的。所以要做风险管理还是做智能、商业智能的时候,最要紧的是在数据定义方面做好,否则效果就不好。

  IT部门和业务部门有非常良好的配合和沟通。第一,在新加坡,一般比较先进的国家做一个业务项目的时候,一般来说,项目经理都是从业务部门带头的,因为做一个业务项目的时候,业务部门对需求比较了解。第二,产品、服务开发了以后,谁负责推销这个产品,谁对业绩负责,都是业务部门的事情。一般来说要把业务项目做好,项目经理和总监都要从业务部门带头。当然IT部门要跟他们做配合,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会效果比较好。

  陈静:我们在人民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确实信息化建设是为银行的改革业务服务的,要处理好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关系。我们感觉到有问题的也是,某种情况下,搞IT的人员比较先知先觉,说很重要,要办公自动化,业务人员意识不到,不着急。过一段时间以后,业务人员意识到了重要性,非常积极,本来需要两年办的事情,他要你半年办完,IT人员很苦恼,你完不成,说你效率很低,怎么半年都搞不完。两个极端,是配合上的问题,相互有差异。随着银行业,IT业的素质的提高,包括领导层和业务层,包括在座的商业银行,这个问题不断解决,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中国金融电脑记者:跟在座的各位嘉宾探讨一个问题,有这么一个事情,有一个知名的企业老总,曾经谈到过,有一个知名的国外银行,进入中国之后,很快发了一张VIP的卡,他说没有任何的国内银行有类似的举动。大家都在做数据大集中,现在是后大集中时代,我们做的是数据挖掘和客户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客户信息都分析了以后,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优质客户,优质客户的数量是有限的,我们做完这些工作以后,高端的优质客户被外资银行争取到了,我的问题是各位嘉宾有什么很好的想法,如何能够快速争取到我们为数不多的20%的优质的客户呢?

  贾振陆:谈到关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时候,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从实质上讲,客户管理系统应该是一家商业银行营销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如何更有效地把客户的信息全面地搜集起来,加以清洗、整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这远远不是技术部门的事情。刚才有位先生提问,陈司长也讲,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关系,也渗透在这里。因为在以前,在电子化发展的初期,我们电子化的工作重点放在用计算机来模仿和代替手工上。那时候,由业务部门来提需求,我们技术队伍负责实施,进行实现。随着技术的不断往前发展,比如说现在到了网络时代,一个网络银行能够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求业务部门提需求的话,未免太难为他们了,因为人家不知道网络能够提供哪些服务。从我们华夏银行来说,我们在客户信息上做了一些工作,也买了某一家CRM系统,但是并没有真正用起来,为什么?不是技术不过关,也不是厂家服务部到家,就是业务部门提不出来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拿这些信息怎么利用。涉及到怎么能够用到行里的整体营销工作当中来,这对银行来说,目前既是一个困惑的问题,也是有待于提高的问题,这个问题一旦解决了,银行的整个经营管理也就上去了。

  苗玉峰:提到我国怎么充分利用IT投资,这是一个课题。这个观念,我们做IT的人,做计算机技术开发、应用开发的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存在一个不对称。过去是四级管理,一级经营,农业银行总行、中心支行、县支行、营业所,除了营业所搞经营,上面全部是管理。其他小商业银行可能还好一点。管理本身层次太多,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基层行不能把最高层行的旨意贯彻执行,传达到位,把上面的一些意见让基层贯彻到位,很难。另外,市场的一些需求,从下面上来反映非常迟钝,管理人员离市场太远。这里在经营管理上面,体系设计应该是很不合理的。商业银行当做政府机关来办,处长、科长,还有官本位现象。本来是经济上的经营活动,搞得比较官僚,很大的精力不是出于研究经营管理和效益,而是研究其他的一些的乱七八糟东西,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但是不搞也不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第一责任人,从各级领导来讲,不能把自己的三分之二,甚至二分之一的精力拿到搞经营上去,为什么呢?有很多其他的负担。我们政府化、政治化,这是从毛泽东时代带来的现象。不能把社会分工搞得很细,大家都搞政府式的管理,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的银行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的更新和结构太差,他们对IT了解太少、不关心,现代化的银行各种业务知识是否能跟得上需要,认为银行就是存款、贷款、结算,满足于常规的业务。没有把现代化的银行,以客户为中心进行管理,各种理念和经营的新业务,了解很少。另外内部的管理机制也没有驱动这些人学习和了解这些东西。我们要IT充分实现,首先要把经营管理者,银行的业务人员,金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看他们能干一些什么。另外业务方面,现在的银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经营管理上应该搞什么业务,怎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办好银行,这比根据现有的需求开发软件更难。没有落后的IT,只有落后的业务需求。我们在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新的业务出来,业务部门的需求是几片纸,而且规定时间,一个月拿出来。他们对IT了解太少,不知道计算机是怎样干活的。如果没有系统的流程和完整的系统设计怎么能编出程序来呢?现在业务部门有这样的问题。目前来讲,让IT在银行起作用,首先不是IT的问题,是业务部门的问题,是经营管理者的问题。

  陈静:刚才记者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保住自己的优质客户,刚才也提到了一个例子,一个客户收到了外资银行VIP卡,在中国银行就凑来没有收到过。这不完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问题,这是中国银行业面对挑战的问题。加入WTO以后,刚才几位嘉宾都谈到,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不是竞争对手,他们的竞争来自于银行本身,这话很有启发,跟银行的体制有关。我概括一下,竞争是来自于银行本身面向市场的能力。我陪吴副行长走了一圈,很有体会,很多重点大企业做得很好,但是讲不清楚。讲得最好的是柯达公司,是一个老外,戴一个耳机,一看是美国市场经济多年陶冶下来的人,讲得很来劲,这是向客户宣扬他的东西。一大批中国公司的也是不错的,但是大部分都讲不出来。就说我的产品不错,经过什么政府部门的批准,谁要听什么批准啊?要听新特点。我们就说不要说这个批准,说一些新特点,他们就讲不出来,或者很短,讲不清楚。这不能简单说他们面向市场能力不够,但是给我的印象很深,中国企业加入WTO以后,要提高资深面向市场的能力,包括银行在内,银行也有这个问题。(晓夫)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专题
 相关链接
郭尊华:建立坚固信息基础设施以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
童至祥:台湾银行电子化的历程
叶杨诗明:渣打银行网上发展路线与前瞻
洪琦:数据集中与数据挖掘
李子卿:对中国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一些看法
李晓鹏:信息化技术在金融资产管理处置中的作用
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直播实录四)
第三届中国金融信息化发展论坛(直播实录三)
· 寻情记之水上艳情
· 发短信不但获积分,还拿大奖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越洋短信,万里传情
· 爱情快递,快递你的爱情!
· 经典整蛊搞笑短信推荐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华语歌手快速查询
[F4]     流星雨
[许绍洋] 薰衣草
[陈 琳] 爱就爱了
[周杰伦] 半岛铁盒
[林志炫] 单身情歌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e房房地产
  • 幸福一村售尾房
  • 水云天
  •   亲密爱人零点接触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暑期电脑特卖场
  • 奔腾之心火爆到底
  • SONY纯平特丽珑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