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个人征信系统 > 正文
 

李子卿:对中国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一些看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9月16日 14:27 新浪财经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今天我想谈一谈对中国建立个人征信系统的一些看法。因为我们国家最近大家注意到,我们现在各银行到现在为止个人消费信贷总的贷款余额,资产这方面已经是达到了五千亿。光大银行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已经有了一百亿的个人消费信贷。在银行来说,个人消费信贷,个人资产业务这一块,在银行中的比重越来越多。过去银行主要是对公,对企业提供工商、融资、长期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现在不一样了,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越来越快。大家对个人征信、企业资信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民银行业在
抓紧建设这个系统。我是从一个商业银行的角度谈谈个人消费信贷引起的个人资信、个人信用这方面的看法。

  大家知道,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快,整个经济也像西方一样,很多东西都很多,有卖不出去的趋势,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正常的循环,现在比较鼓励进行消费。这样从生产变成真正的交换,实现分配,实现真正的价值,整个社会经济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这样国家比较鼓励消费。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比较活跃,现在各阶层的收入拉开了差距,所以说很多收入灵活性比较强,过去是固定死了,大家都挣56块钱,这方面已经比较活跃了。还有一个方面,国家最近几年的改革力度、房改、车改等一系列改革把一些很多东西转向了社会。在购房、买车的问题上,很多人没有那么多的积累,需要借助银行信誉来实现自己的消费目标。这方面也需要加大对银行信用的要求。

  新一代的年轻人工作环境比较好,收入比较高,这些同志对消费信贷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要求,希望自己在未来有保证收入的情况下,先提前购房、购车,也对各银行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

  面临这样的要求,银行一定要积极对社会的要求作出回应,银行这几年个人资产业务发展比较快,是银行一个突出的方面。可是社会信用如何做?怎么能保证银行的资产贷出去以后能够稳定地收回?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对社会信用,信用调查,信用的评估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现在银行一些传统的做法是什么样的呢?你买车,我们提供消费信贷,为了保证还款,把保险公司纳进来,缴纳保险费,如果不能还款,由保险公司进行还。这样对个人增加了压力,并不是一个唯一的好办法。最好的办法是对个人信用进行评估,根据个人的信用,根据未来的收入不同,提供不同的信用贷款,这样就提前实现目标,减轻负担。

  今天就此问题我谈一下看法。

  征信系统的建设目标,首先企业合格人经济行为的信息汇集,必须把经济行为做一个汇总出来,提供有关部门进行查询,不是局部部分的,特别是企业的经济行为,应该是比较健全的。第二,企业和个人融资行为的信息汇总,向银行借了多少钱,还了多少,这种状况要如实披露和汇总。第三个,企业和个人的资信信息汇集是全国唯一的,不能各地搞各地的,有的城市也在酝酿,上海搞了征信机构,北京也在搞,就跟信用卡似的,各地18个城市都在搞,现在又要合并,这方面带来的问题比较多,应该是唯一的。现在人员流动比较多,这几年在上海工作,过几年在北京,这种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应该是全国唯一的,而不是一个地区性的,如果是地区性的,势必造成进一步的混乱。各地的资信行为不好评估,历史上的资信情况也不好评估,所以应该是全国唯一的,不是分割的,地区性的。

  另外企业和个人的资信披露应该有标准和规范,这是特别重要的,特别是个人的消费,个人的一些资信,应该是带有隐私性的,不是随意都可以公布的,这样做也是对整个资信系统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危害。另外,企业和个人的资信应该及时更新,如果是唯一的,就比较容易能够及时更新,如果是分散的,就不容易及时更新。如果信息不能及时更新,信息就没有价值。相反,还能起到负作用,人家还款了,信息上没有记录。这对建立整个的社会信用是很有害的。我考察过欧洲国家,别的国家都是在一个国家建立一个两个集中的综合信用,当然有的国家比较小。像法国、英国这样的大国家,也都是集中式的,不是分散的。国内一说建征信,报纸上在不断谈,很多地区政府牵头建立各式各样的征信中心,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走到这种路子上去,以后又是非常零乱的。现在的清算,银行间的卡信一样,又是比较混乱的。

  企业和个人自信的区别,企业是社会法人,其经济行为的合规性对社会影响巨大。企业和个人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企业的危害比较大。蓝田公司,有人披露以后,才发现借银行几十亿巨额资金,自有资产不是很多,把很多银行陷进去了,最大的银行是十几个亿。我们光大银行这样的也进去了一点,这样的社会影响比较大,必须要彻底披露,大家都知道才可以,逼迫企业应该很规范、负责任。最近美国也揭露了一些企业,危害非常大,和个人不一样。另外,企业的资信披露应该尽可能公开,企业规范,披露的信息该应该多一些,这个企业可以查询到哪家银行借款,有多少还了,目前欠款情况如何。第三,企业的资信包括银行借款、对外负债和欠款等等。不应该仅仅包括银行的借款,还包括对其他企业的欠款,这样才能防止企业不良行为,比如对社会的欺诈行为,把银行拖垮,产生社会上连带的债务链。第四,企业的风险评估,应该公布企业的风险情况,资金流动比率、速动率、债务状况、产品销售状况,这样才能有效监督企业,有效地让企业对社会负责任,否则,银行发现企业不好了,几千万,几个亿已经进去了,清偿的时候,资不抵债。各银行的资产坏帐,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银行的责任,都是企业恶意的欺诈行为,真是因为经济形势变化了,银行的借款还不了还好说,多数情况下,企业的资信状况不好,几本帐来回倒,对付银行,银行就陷进去了。

  私人信用带有隐私性,不能什么都公布,什么都可以查询到,这是不行的。对公尽可能披露,对私是有限的,有规范的。现在有的地方建立的征信企业,是政府牵头,把公安局、税务、工商等系统都放进去,等于每个人都建立一个黑档案,什么事情都可以查到,这就有点侵犯公民的自由了,这是非常有害的。我讲的观点是针对很多地区很多部门参与建设的情况,把很多人的情况调查得很清楚,我认为不合时宜。国外对个人资信专门有例子。我们国家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要说明的是不能所有行为都进去,仅限于消费行为或经济行为。私人的经济行为的披露应该是有条件的,受限制的,还有,私人资信应仅公布其收入状况、银行借款状况,其他情况不宜公布。自己愿意填可以申报,不愿意,就不应该公布太多。

  第三方面,企业与私人的征信系统主要服务于银行。一是企业与私人征信系统服务对象应该是有限的,很多地方政府都在牵头,为了建设征信系统,动用各种力量来做一个全面的系统,就变成了慢慢的多目标,带来了很多不应该有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单一目标容易建设成功,多目标比较难,工商有工商的目标税务有税务的目标,公安部门有公安的目标,银行有银行的目标,其他一些部门都想通过这个系统来获取信息是不可能的,而且扯皮的多,根本建立不起来。大家都是金融圈的,可以回忆一下,金卡中心14个后来变成18个,不是银行的主意,是电子部的主意,14个城市,14个标准,做起来难度非常大。我们在进行联网的时候,14个城市14套标准,硬件投资不大,软件的投资不计其数。现在也是一样,三五年建不起来,银行又急需这些信用共享。这方面应该是单一目标的,不要多目标。各部门共建一定是失败的。失败的结果,花钱了,做不起来,各行又开始建自己的,建起来不通用,结果是重复投资。我们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另外,银行是社会信用的中介机构,而不是别的实体,工商局或税务局做这个中介机构,这是不妥当的。第四个,银行是社会信息的信息汇集者,银行要发放信贷,要搜集信息,申报收入情况,纳税情况,申报资产情况,是不是有房产等等,银行应该是信息的汇总者,也是提供者,整个社会信用互相沟通的提供者。第五个,因钢应该是社会信用最大的受益者和使用者,银行一方面提供得比较规范,另外银行也是受益的。我知道银行客户在别的行贷款买了房子,到我这儿做汽车贷款,也有可能,或者做其他的消费信贷,或者将来发信用卡,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到两个行领信用卡都有可能,信息共享以后,有利于防范风险,银行是最大的使用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并不是因为我是做银行的,我这么提,国外也主要是银行在做,其他的使用部门应该是比较少的,量也比较小,也是从属的使用,不是真正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我想阐述一个观点,应该是以银行为中心组织一个信用征信中心,银行使用,面如果太大,不好控制。上海市政府就抓过这个事情,市计委来做,对企业怎么样,可能单搞,不一定都搞在一起,这样银行的作用就没有了,乱七八糟了。

  第四方面,企业与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与其他系统建设同步。房地产征信系统应该能够有效地查到房产登记状况,登记过户、抵押情况,应该能够有效查到。首先房地产征信系统要建立起来,他自己说房产没有抵押,我们也查不到,房产有时候是租的,有的是买的,有的是借的,不准确,所以各行业建立自己的系统,将来方便查询,这是对整个社会资信最大的贡献,不是建立一个整体。另外,企业和个人纳税情况也没有查询,纳税是收入的证明,收入越高,纳税越多,特别是最近几年,大家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盯得比较紧,纳税多寡说明收入的帐户,纳税越多,说明收入越多,资信越高,这样系统建立不起来,对其他的征信系统也不会正常运作。另外企业和个人保险信息查询系统,是否上保险了,如果上保险了,说明企业各方面正常,我们可以获得一些资信情况。另外是工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企业有没有资信,是否在正常运作。我们在深圳有企业欠我们钱,但是我们找不到这个企业,但是每年都到工商管理局登记,也做年检,但是找不到人。这是一个缺口。企业也许在运作,也许没有运作,就是找不到他们。这样的系统你应该建立起来,只有建立起来以后,个人征信、企业征信才能有效地运作起来。否则,查的都是空的,这个企业也借钱了,但是也不还你,你也找不到这个企业,但是,他们每年都注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应该有社会的相关系统做调查,当然犯罪记录也应该有,这样好查。

  第五方面,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最佳方案是集中式数据库。我们国家比较习惯于这一点,不做也罢,一做就一窝蜂,而且都想自己垄断,以此来谋取利益,特别是机关分流以后,很多人都想找题材做事,不做的时候大家不关心,一做就是一窝蜂,这方面的教训很多的,信息最好是汇集和规范化,一致起来。当然一致起来最好的是通过银行来搜集,银行管理比较集中,全国就19家商业银行,把19家管住了,92家城市银行管住了,自然信息就比较整齐了,如果从企业征集就很难,没有很好的自律,拿不到。

  另外,这个系统的建设应该方便跨地区进行信息查询,很多有母公司,子公司,各地都有业务,所以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查询系统。另外,要建立集中式的,节省投资,维护成本比较低,如果是各地的,各有一帮人马,都不一致,成本比较高。各银行都在搞集中,就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分散到集中就是为了这个目的。企业和个人资信的对外披露要规范、严肃,不能任何人都可以做,应该规定一个口,两个口,不是任何人都可查询,都可以对外公布,要建立有很多技巧,不能连续查询,不能一查能打印出几百个个人,几十个企业的资料来,随便公布,这也不行,这应该有法规上的规定,如果随手泄露别人的信息,应该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应该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另外,便于企业个人经济行为资信分析与评估。虽然企业搜集的信息一定方便于对个人的资信和行为进行评估和分析,这必须是要一致的,这样才可以。不能说资料不齐,不规范,有的要年龄,有的不要年龄,有的要婚否,有的不要,应该都一致,这样才能便于分析。国外有一个例子,人要结婚了,你的资信就好一点,如果未婚、单身资信就差,女性就比男性的资信高一点,都有规范。我们中国也跑不出这个圈来,也应该这么做。这样就比较规范,各银行根据自己的情况,根据自己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可以给不同的资信。光大评分可能是70分,可以给他贷款,也许别的银行是50分,就不给贷款,这是你自己的判断,但是信息的来源和披露应该是规范的。

  第六个方面,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计算机结构。要建立全国唯一的征信信息库,第二个建立1—2个异地灾备数据库,一定要方便查询、标准统一。第三个,各城市设置前置机与各个银行联接,不宜分散。我们国家的信息库建立两千万个企业的信息容量足以了,因为主要是一些比较大、有规模的企业,真正个人企业,小企业就不需要,直接进入个人系统就可以了。个人的信息库,建1—1.5亿足够了,不要想得太大,中国12亿人口,但是农民可以不要,城市人口中,也是少数人愿意信贷消费,多数人还是存款的。所以不要规划很多,其实有这么多就足够了。

  第七方面,企业私人征信系统的管理。最好为会员制,大家都加入,有义务有责任。银行是企业征信系统的基本会员,因为要提供信息,使用信息,银行是最大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另外,银行应该有偿提供信息,使用信息,各行不一样,工商和光大银行拥有的客户资源不一样,人家是上亿的客户,我们是几百万,这样提供的信息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要付钱,使用也要给钱。我们的定义比较窄,查询上付钱就会比较少,这样比较合理,才能有效运转。其他信用机构或组织为外围会员,如果有意做这方面工作的企业可以作为外围会员参加,不能绝对不能提供。像公安部门要查犯罪记录,查这个人的资料,也可以,但是只是外围会员,不是基本会员。信息的使用是有偿的,不是无偿的,这样才能使整个资信系统有效运转起来。

  我准备得不是很充足,我们光大银行也在大力开展私人资产业务,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些想法和需求,所以我提出这么一个粗略的想法,跟大家进行交流,我的观点介绍就到此,谢谢大家。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