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共同公布了“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及《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2》(简称《报告》)。在同时举办的“中国500强企业论坛”上,有专家当即对这个“500强”提出了质疑:一是采用企业的营业收入作为标准评选全国500强企业并不妥当,二是中国的500强只不过是“大”,基本上谈不上“强”。
中国500强“大”而不“强”
在论坛上,有专家指出“500强”的称谓并不准确。由于采用的评选标准是营业收入,因此实际评选出的是“500大”企业,而“大”并不等同于“强”。
据了解,这次评出的“中国企业500强”只占大型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的6.36%,其2001年营业收入却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3.64%,已尽显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即使如此,不少专家分析认为,从规模、效率、盈利性、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分析,中国500强企业“既不很大,更不够强”,只是中国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的一次简单的罗列。其实,从《报告》中也能看出,即使是处于中国500强前列的企业,在形成历史、企业制度、管理结构等许多细节方面,与世界之“强”相比还很值得推敲。
泛太平洋管理研究中心总裁刘持金说:“衡量一个企业,如果只关注营业收入、利润和资产标准而不看企业的市值,就会忽略企业再生产、再创造的能力,忽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价值。”与会专家还指出,以营业收入为评选标准不利于企业长久发展,企业提交的汇总财务报表将集团的各子公司之间的交易额重复计算,也有失准确。中国500强盈利能力并不“强”
具体分析一下排名前10位的企业,就更能看出专家质疑的分量。这10家企业分别是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如果再加上中国农业银行,也恰好是进入世界500强的11家中国企业。
从行业上很容易看出,中国企业500强更多地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与石化、电力、邮电通信等传统垄断性行业以及银行这样的特殊行业;而世界企业500强盈利能力好的主要集中在汽车、计算机应用与服务、贸易、金融、制药等行业。有专家对此分析称,一些传统垄断性行业的优势会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很快失去现有的盈利水平,中国企业的差距正在于一直不能在一些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行业上占有一席之地。而同时,银行、电信、石油石化等都是在全球市场上相对成熟的行业,国际竞争相当严峻,从这些企业今年上半年的报告中可见一斑,比如中石化降利40多亿元,而大多数电信企业业绩更是大幅下降。
中国500强远弱于世界500强
中国企业500强到底有多“强”?与世界500强的差距到底有多大?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排名最后一位的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拥有资产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资产排名最后一位的韩国现代公司资产的2.74%;我国零售业排首位的华联集团公司的2001年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零售业排首位的沃尔玛公司营业收入的1.06%、资产额的0.79%;汽车业排首位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营业收入只相当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营业收入的3.53%、资产的2.04%;其余还包括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电信业、贸易业、银行业、食品生产业、钢铁业等都是基本相当的状况。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状,有关专家认为,即使是评选为“强”的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仍然是发展的关键。
商报记者 朱秀亮 李洋J022 J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