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经济不景气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大批港人转战内地。
齐雁冰
北上潮替代移民潮 人才流更新资金流
“在香港,谁还在谈论移民海外?那已经不是一个趋势了。”香港人甄荣辉说,“现在的热门话题是:你北上了吗?是上海、北京、深圳,还是……”
在港人时下的流行语中,北上内地是“IN”,移民是“OUT”。前者代表流行,后者则意味着过时。
迄今为止,至少有20万至30万港人在内地长期工作和生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港人在内地与香港之间“流动”。他们的公司也许在香港,但每年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是呆在内地的;他也许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城市,而是往返于两三个城市之间。这种流动的北上港人大概还有二三十万。两者加起来,在内地的港人超过50万,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51JOB)公司总裁甄荣辉这样分析。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调查估计,1997年以前,每年平均有5万港人移民外国,但这一数字去年已减至1.05万人。此外,目前有超过11万名移民回流香港。取代移民国外,北上内地工作和置业则成为新趋势。近期关于港人北上的新闻则是,香港人才管理协会会长刘湘华说:“港人北上热潮过剧”。而在10年前,没有哪个香港人会想到主动到内地寻找工作。
原因:内地经济发展VS香港失业率上升
从北京到香港的空中距离是2100公里,空客(中国)CFO(首席财务官)林侃每年需要在这条航线上往返数次。1997年,林侃来到北京,成为无数到内地掘金的香港专业人才中的一员。更好的发展前景,能够更充分地发挥自身优势,这是林侃来到北京工作的主要原因。
8月,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香港分会完成的一项对其会员的调查显示,经常往返于两地的香港会计师,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北上工作有满足感,觉得自己得到认同、有社会地位。一项相关调查表明,有着5年以上管理工作经验的香港中层会计师中,超过40%希望到内地工作。这些北上的香港会计师,主要是财务总监及财务经理,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内地经济运行良好,具有国际水准的专业有很大的需求缺口,是吸引香港人才北上的原因。ACCA香港事务总干事刘淑贞说:“他们在公司中已达到中层位置,若希望事业发展再上一层楼,到内地工作是上佳的选择。尤其是中国已成功加入世贸组织,内地需要大量专业人员。以他们的资历,估计在内地会相当吃香,难怪他们渴望到内地一展所长。”
担忧工作不保,也是港人北望神州的原因之一。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近日发表的统计数字,香港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升到7. 8%。有关专家认为,大批香港人对到内地工作兴趣浓厚,首先起因于香港经济近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经济衰退影响,持续不景气,就业市场低迷,各行各业都刮裁员减薪风。而与此同时,内地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因此凸现了内地企业对懂国际经济规则的专业人才的渴求。香港长期与国际经济体系融通,在人才方面恰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他们对内地情况相对比较了解,在语言文化上障碍少,因此,“北上”发展便成为港人越来越热衷的就业选择。
资料显示,这些在内地工作的港人,绝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四个城市,深圳和广州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成为港人进军内地的首选。
趋势:“人才流”替代“资金流”
港人北上的趋势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形式的发展而发展的。早在上海80年代初,就已经有善于捕捉机会的香港人到内地做生意,彼时,北上淘金的港人多是在内地开设工厂。瞄上的是众多的内地企业。新一波港人北上,“人才流”已经代替了以往的“资金流”。
甄荣辉介绍,最初的人才引进更多是跨国企业,很多北上港人都是跨国企业带过来的。比如摩托罗拉在开发内地业务的时候,把很多香港的领导班子带到内地。而现在跨国企业的人才正在本地化,对海外人才、尤其是香港人才感兴趣的,更多的是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
据甄分析,内资企业吸引海外专才,大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应对加入世贸的挑战,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要依靠海外人才。二是与融资有关。比如一个企业如果有香港的上市计划,就要有一个国际认可的CFO。第三与行业有很大关系。内地开放较晚的行业如金融,目前在国内快速发展的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如半导体设计等,在内地很难找到人才。另外,还有一些有开拓国际市场能力的人,内地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企业,他们很需要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人才。
专家认为,香港人才纷纷北上求发展,只是近期的一种单向趋势,实际上,真正长久的趋势是港、澳、台与内地人才的互相流动。
现状:整体薪酬缩水
据称,专门介绍港人北上工作的人力资源公司如今颇为热门,新公司不断涌现。除了举办招聘活动,这些公司还举办各种内地就业讲座、发布市场调查、进行人员培训,等等。香港晋兴人力资源公司总裁伍沛强亲自撰写了一本北上就业的专著《北上人才争霸北上人才就业攻略》,畅销一时。“51JOB”也瞅准市场,5月底在香港创刊出版了介绍内地工作、网络人才北上的杂志《中国机遇》。
随着港人北上就业无论从地域还是从职业发展越来越纵深,港人在内地的薪酬待遇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甄荣辉将香港专业人才进军内地分为四个阶段。1993年至1997年,如果有人愿意来内地,如果他在香港能拿到50万的年薪,在内地或许能拿到70万甚至更高。住最好的酒店,享受着更高的工资外加15%到20%的丰厚的津贴还有长假,第一波港人并不情愿地被外国企业拉进内地。就是说,港人专才北上的第一个阶段,是与外资引入有关的。1993年之前,中国外资的直接投资仅有每年20亿美元左右,到了1993年,就增加到100多亿。当时很多的外国公司进来,都会把自己的管理层,特别是港台的管理层“劝说”过来。
1998年,内地企业开始意识到,应该通过引进海外人才来提高自身竞争力。那时候,一些内资企业对于能够下一下“国际象棋”的海龟派抱有很大期望:从国外、港台找一个总经理回来,他就把一切都搞定了,像找一个万能医生。而事实上,反观过去的几年,尽管海龟派当中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失败的案例可能更多。
引进海外及港台人才的第三阶段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尽管需求还是以内资企业为主,但是他们已经变得相当现实了。前程无忧最近帮武汉的一家国有企业招聘了一个总经理,是一个香港人。因为产品是出口为主,他们需要一个人与国外的客户联系,开拓国外的市场。内地企业对海外人才的需求,更多的是有一个具体的原因,目的已经非常明确,不再是找一个总经理来把什么都搞定。
到了2002年初,整个香港几乎都在谈北上就业。这是港人北上的第四个阶段。实际上,在香港专才北上就业的第二、第三阶段,他们在内地的待遇基本上已经与香港接轨了,不再享有15%至20%的补贴。这一波的北上港人,他们正在接受着内地的薪金。今年年初开始,一些港人,包括大学生,愿意拿低于香港30%到40%的工资到内地工作。有些大学生甚至不要求工资,只想在内地拿到一些工作经验,建立一个商业网络。据有关报道,香港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常务秘书长张建宗和助理处长曾建和最近频繁和工业家协会、商会接触,游说其在内地设立的工厂招收香港实习生。张建宗表示,目前失业严重,让毕业生有一技之长,了解内地市场的情况,为将来打基础。
对于正在或者打算大举北上的这些港人来说,北上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据称,5年以前,在香港招一个中层管理人员,香港与内地的差距是2至3倍,香港人才比内地人才“贵”2至3倍。现在香港的中层管理人才,只比内地“贵”1.5至2倍,整个市场的价格降了一半。林侃的感觉则是,两年间,香港专才的含金量下降了10%。
“实际上,港人北上就业不能解决香港的失业问题,”甄荣辉说,“目前内地的人才储备非常多,内地企业最需求的香港人才都是比较专业的,他们在香港其实也不属于失业的一群。香港的失业者大多是技能相对来说比较低的。就是说,如果在香港找不到工作,在内地其实也很悬。”
北上港人:开拓发展空间
北上内地,空客(中国)CFO林侃得到了较高的薪酬、工作经验、“标准国语”,放弃了较好的生活环境。尽管相同的薪金在北京比在香港有着更强的购买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得到相同的生活质量。
林侃说,比语言不便、生活不便更困扰他的,是基于文化层面上的,比如办公室哲学。与香港员工相比,内地员工整体职业素质不能令人满意。如果说一件事情港人能做到100%,内地员工可能只做到90%,就已经很满意了。
对北上港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了解和适应的过程。1997年,甄荣辉在北京买他的第一辆车的时候,去了6家银行,提了三十几万元现金,拿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因为银行不事前通知,每次取款不能超过5万元。而在香港很简单,写张支票转账就可以了。各种各样复杂的手续让他头疼。
但是,如果将内地纯粹当做一块跳板、一个淘金的场所,林侃说在感情上不完全能接受。甄荣辉认为,不排除港人来内地做的是短线,香港叫做赚快钱。但是也有一些人将内地当做长远的发展机遇,二者的比例应该是一半对一半。最近有一个500强的企业在上海招聘了一个香港的财务总监。这位财务总监明确表示,未来10年20年的经济重心在中国,他是移居上海的,不打算回到香港。甄荣辉说:“我们的猎头帮助一些香港人在内地找工作,接触到一些人,他们的心态的确是,香港目前经济不好,我们去内地淘淘金吧,两三年以后香港经济好了以后再回来。但是我们发现,持这种心态的人失败的概率往往比较大。原因是,哪怕你拥有很专业的技能,在内地仍然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管是文化、不管是交朋友,还是建立一个商业的网络,都是需要时间的。如果很短视,就不会真的用心去学,不能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好好地运用他的专业。”
内地企业:看重港人职业素养
根据前程无忧目前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杭州8个城市的342户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2.3%的企业聘用了非内地员工,并且,在聘有非内地员工的企业中,香港地区员工比例居前,高达5成。可以说明,香港人才是最受欢迎的。
而香港人才北上最可能受聘的职位是中高层管理,91%的企业的非内地员工就职于管理层,而且主要居于高级(总裁,总经理,总监)和中级职位(高级经理,经理)。此次调查企业涉及行业包括IT通信、消费品、工业品、金融服务、专业服务、生物制药、零售分销、媒体、互联网、保险、建筑房地产、制造业,基本涵盖了目前内地企业类型。
丰富的专业经验,丰富的管理经验,西方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是企业聘用非内地员工的前三位理由。根据调查,即便是目前尚未聘用外籍人员的企业中,也有1/4表示欣赏其西方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1/3表示欣赏其专业经验和管理经验。并且,其中有2成半表示今后有计划聘请外籍人。值得注意的是,私营企业对香港人才的关注程度在上升。
目前没有聘用非内地员工但正在准备这样做的企业中,35.4%的企业表示要招募香港人,高居首位。以下才是台湾、美国、新加坡等。《北京人才市场报》资深编辑吴坚分析,内地企业愿意聘用香港员工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香港与内地在地缘上更接近,企业间往来更密切(内地大企业多在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在联交所挂牌的也不少);其二,香港人的合作精神比较好,与内地员工相处更融洽一些。
与本地员工相比,企业聘用的非内地员工人数其实很少,6成企业聘用非内地员工不超过5人;按员工比例计算,近4成企业聘用非内地员工不超过员工总数的1%。聘用非内地员工在1%至5%的企业有36%。这两项相加超过7成。本地人才仍是企业主要聘用的对象。前程无忧副总裁郭鸿宁认为,内地工作机会虽然多,但未必都是“香港人的工作机会”。从绝对数量上讲,包括香港人才在内的外籍人才毕竟还是内地职场上的“凤毛麟角”。所以,香港人如果想北上,首先要仔细想清楚,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同内地人才竞争的准备——你们去争的就是一个“工作机会”,而非“香港人的工作机会”。
对于港才纷纷北上发展,三九集团人力资源部长喻明认为,这对于内地企业和港才都是双赢的。但他建议港才不要随便追赶这股浪潮。他说,不可否认,港才具有超前的意识和国际头脑,现在阶段也确实有一些企业迫切需要聘请香港人才为己服务,不能一概认为,你是过江的和尚就可以念好经,应视各个行业具体的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有着更多的对国内市场方面的不足,过来之后还必须有一段相当长时期的适应,盲目地大举过江只会让自己被动,得不偿失。
-文/本报记者-资料来源:《中国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