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殷剑锋
该书撰稿人之一的梁正博士,也是牵头组织十位博士写作的负责人。在他的眼中,“当代的经济学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的确真真切切地影响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程,影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影响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为中国的经济奇迹贡献了自己的聪明与智慧。”
这种巨大的幸运,给予了中国现代的经济学巨大的光环和荣耀,但是,“经济学本身的特征,经及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经济转轨中的特殊利益格局”,都决定了几乎在所有的重大现实问题上,这些经济学家之间,都有着观点上的分歧,甚至是严重分歧。像去年的股票市场大争论,经济学家的高曝光率和他们的公众影响力,都决定了他们之间的观点争锋,注定不是一件单纯的学术上的事。
这些专家都值得尊敬
经济学家之间的由于他们的学术观点而产生学术纷争,但因为人们的关注度,其后果就是,不仅是人们对一些经济学家的学术观点产生了怀疑,对他们到处发表言论的做法更是有很大的看法。梁博士也对他们的看法也深有同感。
其实,在梁博士看来,因为学者们之间的分歧,“既可能源于学术背景、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也可能缘于个人经历、价值取向,甚至代表利益的不同。”在学者们的眼里,这只是他们的学术之争,但放到公众的眼里,这些经济学家孰对孰错,孰高孰下,却没人明白。但他们的生活却实实在在地因此而被改变。梁博士认为,其实经济学的很多观点也和新闻一样,具有时效性,在彼时的经济环境下的所谓理论和由此而发生的预测,到了此时,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因此,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有些经济学家会提出一些截然相左的观点。这就更是让公众容易产生误解和对公众产生误导。偏激者干脆将学者之间的学术之争,斥之为作秀。从而对整个经济学界产生不信任。
梁博士说,最初,他在接到这个选题时,就是想通过批判的方式,在不疑处有疑,并能为经济学界澄清一些公众对经济学界产生的误解。因为“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学家自身个性的影响,知名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同样有片面的,主观的,甚至是错误的。”
所以,他们在选择批判对象的时候,选择了他们认为的十位真正的学者。梁博士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这十位都有自己一贯系统的观点,都有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所以,他们的质疑,可以为公众澄清一些对这十位的误解,因为他们的观点,都是根据自己的学术理论,有根据的得来的,他们之间的争论,只是学术上的争锋,尽管见解有可能不同,但他们都是很严肃的。
只为倡导学术争论
对于十人合著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梁博士说,他们只是出于学术的目的。
梁博士认为,任何一个经济学家,尤其是知名的经济学家,都有自己的逻辑视角和学术框架,但经济学本身的特性决定了这不是一门严格意义上的学科,所以不论知名与否,他们在学术上都会有片面性和其不完整的一面。即使在同一研究领域,也会因为各人的经历、学识、价值取向甚至代表利益的不同,产生观点上的差异,这是必然的,这也为他们在学理上的质疑提供了可能。
所以他们试图用一种批判的方式,在我国的经济学界尚未就研究范式、学术规范和“话语体系”达成一致的时候,在继承前辈们的理论的同时,恢复正常和学术争论、批判的传统。同时,这也是他们选择那些知名学者批判的原因,一是这些学者的知名度高,在社会和学术上的影响力大,争论起来更有力量,二是他们理论基础都是比较严谨的,这样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争论。他们寄望于用现代经济学的统一学术规范,学术论证,来与前辈们对话,把一些老的问题,用一种新的学术框架来解释,以期推动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也曾与部分所批判的对象作过交流。如张岸元、曹利群、李建标就分别向张维迎、温铁军、胡鞍钢请教沟通。温铁军因为本身就执教于南开大学,并在南天主持有“三农学社”,还曾带领一些南开的学生作过调研,所以与曹利群相识,不但没有反对的意见,还向曹利群提供了相关的研究资料。而胡鞍钢则给李建标回信称:“你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只是对他们的“十大经济学家”的提法并不认同。当记者问及书出之后,这些学者有何反应时,他们称,因为采访之时,估计书才刚到这些学者的手中,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学者对些书现在有何看法。
经济学家不应媚俗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博士还对目前国内经济学研究界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他们写书质疑的第三个原因。
他说,在国外,其实应用经济学家和理论经济学家研究的领域是分得很开的,他们彼此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只在自己专长的领域内发表看法。但在国内,经济学家往往凭自己的在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成名,但成名之后,却往往可以对任何经济问题发表看法。这造成的后果就是,经济学家把学术观点上的交锋,与所代表的不同利益集团的较量混在了一起,而给外界则造成一种经济学虚假繁荣的表象。但事实上,许多知名经济学家在自己研究领域外发表见解,大多是凭直觉而得出的抽象结果,既缺少事实根据,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此外,部分经济学家有自己的理论和逻辑体系,但有一些则是跟风跟政策,其判断可以随着政策的改变而改变,这种随意的作风,贬低了经济学科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十博士之一的岩林,也在书中批驳了这种作风,即媚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