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挑战权威--十博士质疑中国经济界十巨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8月28日 13:18 《远东经济画报》杂志

  文/本刊记者 殷剑峰

  要对吴敬琏、厉以宁、萧灼基、茅于轼、林毅夫、张维迎、樊纲、温铁军、胡鞍钢、张五常这些知名的经济学家进行指名道姓的集中批评,是需要一点勇气的。近来,就有人干了这样一件“捋龙鳞”的事。

  南开大学的十位博士合著了一本书--《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对当今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十位经济学家的部分学术观点,挨个儿地进行了一番质疑。这些无名小辈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勇气?他们这么做有什么意图?为此,本刊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为什么要知名道姓地批判经济学家?

  “不是为了炒作,只是为了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本书策划王子奇在接受采访时开宗明义地说。王子奇先生二十年前毕业于华东师大经济系,此后长期从事出版工作,但并未丢下本行。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选中经济学家作为批判对象时,他说,现在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比较繁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经济学家的群体,而在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期的经济建设环境中,时时会有很多的经济问题出现,于是很多强势媒体就纷纷请经济学家出镜,请他们发表看法,这种高出镜率,就给了经济学家极强也是极有鲜活力的的公众影响力。有时,这些经济学家的一两句话,都会引起第二天的市场波动。策划这样一本书,也有意提醒经济学家注意自己的操守。

  王子奇侃侃而谈:许多经济学家在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是中肯的,但也有很多是在作“秀”。因为经济学是一门分类很多,领域很广的学科,而且各种领域之间是分得很开的,一个经济学家,一般只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有所成就,并发表看法。但现在我们的情况是,只要一个经济学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成名了,媒体就会不论情况,所有的经济问题都会请他出来发表看法。这就在很大的程度上有做秀的嫌疑了。通过这样一些质疑,目的也是为了告诉大家,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实践检验的学问,经济学家说的未必都是对的,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意见,所以公众不应盲从。

  王子奇接着分析:不同观点的论争,本身也是促进经济学繁荣、发展的传统,经济学的正确观点从来就是在论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指名道姓的批判,有助于加强双方的责任感,共同为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做一点自己的贡献。

  在谈到另一点策划原由时,王子奇说,因为目前市场上还并无此类图书的出现。

  他说,目前的图书市场上,经济类的图书很多,但内容大多是切合热点的,缺乏理论深度和思想深度,经济学类的专业图书更少,且大多数都是一些互相吹捧之作,对多位经济学家的观点集中进行批判的书,除此之外,更无第二本,即使有批判经济学家的观点的文章,也都是散见于报端或网上的零星小文。而且这些观点也只是对部分经济学家的部分观点进行质疑,既不成系统,也没有理论,因此也就没有很大的影响力。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编书

  当这个选题落定之后,王子奇就开始寻找写书人。因为是对名家发难,所以他对作者的遴选也就格外的严格。这个作者首先是要对经济学这个圈子里的“游戏规则”比较了解,二是得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否则就成了泼妇骂街了,徒给人添笑柄。

  鉴于书所批判的对象的身份和地位及在社会上和经济学界内的威望,王和出版社决定邀一批博导、教授级的名家学者作为写作班底,但因为顾及到诸多的原因,这些名家纷纷辞谢,于是这个选题就被搁置了下来,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碰到了十位作者之一的梁正博士。

  梁正博士就读于南开大学。2001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王和梁在很偶然的机会下碰上了,于是他们就聊起了这个话题。会开完之后,批判十位名家的任务就落在了南开大学的十位博士的头上了。

  向名家权威发难,却由十个籍籍无名的小子上场,就不怕玩砸了?

  据王介绍,当初他是有这种顾虑,主要是害怕两点,一是别人说他们哗众取宠,二是书出来之后,因为水平不够,贻笑大方。

  因为该书所质疑的对象,都是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大腕级的人物,他们的学术影响不仅限于国内,声名还远播于海外,在社会上也都有极强的影响力,对他们进行质疑,一不小心,就给人以“借骂名人出名”的嫌疑。

  而最大的风险还是怕10个小辈,功力不够,怕他们质疑的不是地方,到时候画虎不成反类犬,那就成笑话了。

  不过,王子奇说,他们是有短处,但是他们也有长处,一是这10人都是经济学的博士,对这个圈子很熟悉,而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包袱。如果写得好,那就是点正了这些经济学名家的“穴道”,也就达到了出书、以引发起学术讨论的目的。于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就尽量的盯瞩这10位博士,既是批判,就要批判得准:一是只对这些经济学家的个人学术观点进行批判,不能搞人身攻击,二是要有自己鲜明的观点。

  半年之后,新书终于出笼。

  从书的内容看,10位博士的质疑,观点都是非常鲜明的,也很有冲击力:每个经济学家一个章节,在批判的正文前,是对所批判对象的一个短篇个人介绍,文辞热情,在肯定其学术成果的前提下,再在正文中,以一条一条实实在在的质疑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推理进行质疑,并严遵学术讨论的原则,绝无意气用事,乃至人身攻击的痕迹。而在每篇文章的最后,他们都用了一句很简单的话概括了自己的看法:包括对前辈的质疑和自己的观点,言简意颏,一目了然。

  为什么是批判

  作为后辈的年轻学子,向前辈学人的学术观点提出质疑,为什么不用诸如“商榷”、“探讨”之类比较温和的字眼,而是选用了一个很霸气、且显得咄咄逼人的“批判”二字呢??

  “首先可能是想有点轰效应吧?”王的回答有些狡黠的味道,但随即他就用一种很严肃的口吻说,“其实,批判是经济学界的传统。国内、同外的任何一种经济学观点的提出和流派的创立,都是建立在对前人成果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没有批判,就不可能有经济学今天的繁荣。”

  王说,他的本意也是想通过质疑的方式,与名家权威的学术观点的交锋,,达到促进经济学研究发展的目的,“对热点问题的热点人物的关注是有的,但绝没有炒作,借机成名的想法。”

  质疑吴敬琏 卿志琼/文

  质疑樊纲 陆长平/文

  质疑胡鞍钢 李建标/文

  质疑厉以宁 梁正/文

  只为倡导学术争论--访《中国十位经济学家批判》作者梁正 殷剑峰/文

  不但要勇于批评还要善于批评 上海社科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左学金/文

  学术批判没有禁区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石磊教授/文

  这样的批判有炒作的嫌疑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华民教授/文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专题
 相关链接
这个人为什么能让海尔沉默?
人物特写:李书福--豪赌汽车城
《证券市场周刊》:寻找赢利模式
《创业家》:打工创业
《中国证券期货》:券商转型摘掉“红顶子”?
《新财富》:家族股--中外家族控制上市公司比较
《理财周刊》:信托--靠什么帮我们赚钱?
《南风窗》:税不可漏 富不必仇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许美静] 城里的月光
[许绍洋] 幸福的瞬间
[范玮琪] 爱情白皮书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e房房地产
  • 幸福一村售尾房
  • 水云天
  •   诠释我们的性感
  • 佛裸蒙男用香水
  • 性感香水
  •   暑期电脑特卖场
  • 奔腾之心火爆到底
  • SONY纯平特丽珑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