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深圳8月25日消息: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董辅礽昨天出席在深圳举办的半山海景财经沙龙。据香港商报报道,针对近期国际上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他指出,由於新旧体制的冲突及新体制的不完善、不配套,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尖锐的矛盾,但中国经济不会崩溃,中国的问题通过改革和发展完全可以解决。他预计在未来的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仍可能保持7%的年增长率。
中国经济面临八大矛盾
董辅礽在两个小时的演讲中首先指出了中国经济正面临的8个矛盾:第一,经济继续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同时有效需求不足,居民消费价格连续下降;第二,经济调整增长,同时失业率上升,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第三,居民收入和储蓄继续快速增长,同时城市贫困问题引人关注;第四,银行的风险大,但存款依旧迅速上升;而不少企业依然深受资金短缺之苦;第五,财政收入猛增(今年除外),同时财政赤字也猛增,内地有一半的县一级地方政府入敷出,连公务员的工资也发不出;第六,一些沿海地区和城市異常繁荣,内陆许多地方与它们的差距越来越大;第七,水土资源越来越短缺,同时资源的浪费又极其严重;第八,经济迅速增长,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的破坏未能遏止。
六大问题导致矛盾
当记者请董先生解释为何会存在这些矛盾现象?董先生分析说:首先,新旧体制的冲突产生了许多问题。例如经济高速增长,但还不足以吸纳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技术运用所释放出来的城乡剩馀劳动力,於是旧体制中存在的隐性失业转化成显性失业,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
其次,新体制的不完善、不配套产生了许多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困难重重,一方面出现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供给。再如实行农业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农业的改革放慢,不敢触动现有的土地制度,而城市又无法吸纳众多农业剩馀劳动力,以致农业的规模化经营难以推进,农民收入增长放慢,农村市场的扩大受限,加剧了治理通货紧缩的困难。
第三,在市场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结果导致财政状况恶化,赤字迅速增加,为未来经济的发展留下隐患。
第四,对外开放、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引起中国产业结构大调整。而市场机制不完善,又造成产业结构调整不快,从而引起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不足,居民的货币无法转化成现实的购买力。这是当前通货紧缩难以治理,价格继续下降的一个原因。
第五,对内开放滞后,国内非公有制企业享受不到作为“国民”应有的国民待遇,由此限制了民间投资、就业和消费的增加。
第六,经济改革与政府改革和社会各项改革不协调,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政府的改革滞后实际上也导致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董氏乐观地表示,在未来的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经济的年增长速度保持7%左右是可能的。他的根据是,改革和发展本身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办法。即使是银行坏帐多和财政赤字大这样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改革和发展求得解决。
倡银行资金有序入股市
另外董辅礽在接受本报记者採访时也提出,银行资金违规入市的“规”有些可以突破,如个人股票质押贷款进入证券市场,以引导更多的银行资金有序地流入股市。
董辅礽分析说,在银行存款大量增加的同时,由於缺乏增加贷款的激励,银行将大量存差用於购买国债,另一方面企业又缺乏资金。他认为,原因在於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滞后,在银行内部未能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称的机制。他由此指出,资本市场的创新有时要领先於银行的信贷政策,而不是一味採取堵截的消极防禦办法。只有适时调整有关金融法规,让证券市场的资金合理有序地流进流出,才是健康的证券市场。
董辅礽分析说,从发展的趋势看,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政策迟早会有改变,进入股市的银行资金会越来越多,合规渠道会越来越宽,比如开展信用放款,发放授信额度,让证券公司开展倂购业务,甚至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对资本市场的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