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中国经济时报》精彩文章 > 正文

邱晓华:中国不能强行超越工业化阶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8月19日 09:22 中国经济时报

  记者邹建锋北京报道 过去20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未来20年,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还需经受严峻考验。这是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日前在2002中国经济增长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表述的。

  制造业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所在。邱晓华说,我国巨大的本土市场容量使制造业发展成为可能,而充裕、优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更是制造业成长的保证。而另一方面,国内采
掘业由于资源限制不可能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农业资源的劣势使得中国必须正确看待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服务业的发展本身又依赖于社会结构性的变化,只有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才会有稳定的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主要依赖制造业的成长,邱晓华介绍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以上。细算下来,制造业为国家提供了50%的财政收入,吸纳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同样比重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制造业还是中国商品出口的主体,尤其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总出口的80%以上,创造了近75%的外汇收入。

  邱晓华驳斥了“随着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制造业的存在意义将要下降”的观点。他指出,不可能强行超越工业化阶段追求和发达国家同样层次的产业结构,我国的工业化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展望未来,无论从制造业占GDP和财政收入的比重来讲,还是从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来讲,都可以肯定地说:至少20年内,制造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但是,邱晓华也指出,我国制造业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很多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产品品种少、附加价值和技术含量低都是不争的事实。譬如电子信息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力,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都要进口。所以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不是世界工厂,还不是制造强国。同时,外资进入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支持的同时也使国内产业的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壁垒也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

  邱晓华认为,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应从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更多地掌握核心技术,培养高端人才;二、把制造业发展和服务业、信息业的发展结合好,“新经济”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是高端的制造业,如信息产业。我们要着力干做大高端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则要通过技术改造、企业重组等手段进行提升;三、在国际化、市场化的环境下,制造业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灵活的内在机制,这就需要强调制度的创新;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牢牢抓住市场导向,决不能盲目发展。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中国经济时报》精彩文章专题
 相关链接
有关专家:农民增收难与发展阶段有关
中国水业酝酿变局 大型国企要干水仗
货币供应量增长难阻消费价格下跌
低成本增加流通股 合理解决国有股问题
高法公布企业破产若干规定 ST股打响保卫战?
基金、信托短兵相接 中小投资者将收益
香港贸发局认为全年出口有望达到2.3%
持有大量低息国债 金融机构风险积聚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载新浪手机铃声图片 每天有四次机会中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和心爱的人养一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的虚拟历程
手机号:
密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S.H.E ] 无可取代
[巴赫] C大调前奏曲
《薰衣草》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e房房地产
  • 幸福一村售尾房
  • 水云天
  •   诠释我们的性感
  • 登喜路红瓶男士香水
  • 爱慕女士香水
  •   暑期电脑特卖场
  • 奔腾之心火爆到底
  • SONY纯平特丽珑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