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调整个人住房信贷政策 > 正文
 

财经时评:超额准备金利率不宜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8月16日 08:24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葛丰

  超额准备金利率降与不降的问题一度引起激烈争论,其中一种声音逐渐成了主流:君不见通缩压力不断凸现、积极财政政策面临淡出、银行惜贷日渐成风、中小企业资金匮乏,凡此种种,无不指向一个结论,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正当其时也。

  更有甚者,素来惯于跟风的市场不断造势,国债利率一路走跌,各种传闻甚嚣尘上,言之凿凿。哪曾想央行突然变脸,公开市场连续8次正回购,让人直呼“看不懂”。

  在任何一个市场,当投资者对前景预期不明时,通常就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是观望,二是投机,而无论哪一点,超过一定的限度,对于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当此之时,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明确,以正视听。

  以笔者之见,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宜缓行,理由有四点:

  首先,商业银行上存央行准备金比例过高只是当前货币投放量不足的表层原因,其深层动机是惜贷而非套利。诚然,一切市场行为本来是以获取利益为基本目的,但对利益的理解绝不可限于取得溢价,它还应该包括避免损害。因此,商业银行将资金上存央行,实际是一种不作为,而非主动的选择。

  我们现在习惯于说,对GDP贡献度达到50%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资金比例却只有20%,同时,央行基础货币投放并未见少,由此得出结论,主要的症结出在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将总资产14%的资金缴存准备金是因为1.89%的准备金利率。这实际上是把问题简单化了。造成银行惜贷的局面自有其深刻的内在机理,其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利率非市场化,其后果是资金市场的价格扭曲,商业银行缺乏承担高风险的利益驱动;二是社会诚信的缺失,超高强度的信贷风险不由得商业银行不望而却步;三是商业银行内部激励机制的不合理,各级信贷部门、人员明哲保身。这三个问题解决不了,惜贷现象当其然也。

  其次,国有商业银行处境艰难,难以承受釜底抽薪。如上所述,商业银行缴存准备金供给弹性极小,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下降的必然后果就是利润滑坡。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原因,四大银行负重极累,近年来以有限的利润冲抵历年坏账本就不堪重负,再减去这样一块稳定收益,后果可想而知。要知道,WTO保护条款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三,降低准备金利率不利于商业银行降低经营风险。这里所说的风险有两个:一个是利率风险,债市小而银行资金大是中国金融的现实状况。以有限的国债市场容量显然难以承受哪怕是极小程度的银行资金涌动。在此之前,银行间国债市场招标利率之低已经将利率风险充分放大,央行连续8次正回购本意在纠偏,降低准备金利率岂非南辕北辙;还有就是信贷风险,赞同降息者其意在于逼银行放贷,但在根本问题未能取得有效进展之前,贸然扩大信贷盘子,其后果只能是大大抬高信贷风险。

  第四,从近期来看,中国经济确实面临通缩压力,但从长远来看,通胀压力仍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隐患。高达8万亿的居民储蓄以及25%的不良贷款率如同两只笼中的老虎,稍有不慎,都会对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

  中央银行是对货币政策负责的管理部门,它要考虑的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鉴于中国经济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央行始终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正是对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国际金融报》 (2002年08月16日第四版)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