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力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商业银行难贷款———“惜贷”与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短缺的矛盾非常突出。针对这种状况,观察家认为,中央银行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以缓解上述矛盾正当其时。
经济学家张曙光近日公开预测:“央行可能会降低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减少商业银行的无风险收益,迫使其增加贷款。”此话无疑点中了要害。因为,如果能把超额准备金利率降到让商业银行无利可图的水平,并且明确将逐步取消超额准备金乃至法定准备金利率的政策意图,加之商业银行完善贷款激励机制的动力,就可望激发商业银行以扩大业务范围、改进服务质量来营销贷款的热情,有助于充分发挥商业银行作为“超级”投资者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
目前我国法定准备金率为6%、利率为1.89%。对超额准备金(保证存款支付的“备付金”),央行无比率要求,但其利率与法定准备金相同,高于商业银行加权平均综合利率。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左手获得企业和居民存款,右手上存央行即可获得稳定的利差收入。在贷款风险较大的现实条件下,有人形容这一收入对商业银行无异于“救命的稻草”。这无疑是近年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增速趋缓的一个重要因素。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存差不断扩大的同时,其存放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也持续增加。超额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最高时曾达7.9%。再加上6%的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总额的近14%都存放在央行,没能直接形成贷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
正因如此,尽管上半年央行通过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但由于这些货币资金在经过商业银行“过滤”到企业的过程中卡了“壳”,大多又以超额准备金的形式流回至央行,使得一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感到资金紧张。国家经贸委日前对部分城市1688户企业的调查显示,88%的企业认为信贷资金“供应紧张”或“非常紧张”。
可以说,如果目前能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促使银行迫于经营压力,把这部分钱拿出来向企业发放贷款,那么,对求资金若“渴”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天降“甘露”。
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还可望将商业银行“逼”向货币市场。由于不可能再继续吃准备金利率的“大锅饭”,商业银行更需要通过同业拆借市场解决资金余缺。而银行普遍积极参与同业拆借市场,一方面有助于形成一个真正的全国性的货币市场利率,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状况;另一方面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成本较低的可持续资金来源渠道。
当然,也应看到,在目前体制框架内,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作用仍然有限,因为商业银行“惜贷”,更多的原因还在于对“心腹之患”———坏账的恐惧。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银行加快产权改革、企业重树信用形象以及政府切实维护信用秩序等改革措施的逐步到位。
《市场报》(2002年08月09日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