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储蓄使用的是邮政局的场所和固定设施,在人员上交叉使用,资金上相互占用,在局部利益阻挠面前,邮政储蓄银行难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储蓄由邮政副业变为主业带来的最严重问题就是,搞传统信函、包裹、邮递、报刊杂志发行等主营业务的人越来越少,而抢存款的人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邮政局将失去其原来的属性,大家看到的将是一个打着邮局的牌子从事银行业务的特殊机构
张郭
统计显示,到2001年10月底,全国邮政储蓄余额已达到5631亿元,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位居第五;在全国1700多个县、市实现了通存通兑,有营业网点2万多个。邮政储蓄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金融配角一跃成为金融界的巨无霸?而随着邮政储蓄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早在1999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就已正式批准成立邮政储蓄银行,为何到现在还迟迟不能建立?邮政储蓄从一诞生就以一支奇特的正规冒牌金融机构的身份而存在,在其经营过程中更是怪象横生。
名不正言不顺
中国开办邮政储蓄业务的初衷是利用邮政机构的网点优势,吸收社会闲置资金,增加金融服务,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筹集社会闲置资金。但由于中国邮政储汇管理体制的特殊性,邮政储蓄从一开始就是以特殊的身份出现的:一方面它独立于邮政局的其他业务;另一方面它又隶属于邮政局,没有独立的核算体系和行政管理机构,从而造成资金上的相互占用。实际上就是,邮政局不是一个金融机构,却又确实从事金融业务(吸收储蓄)。而中国一直不允许金融的混业经营,为什么邮政可以介入银行?这不能不让人生疑。
冒牌军成巨无霸
在1986年2月仅有12个城市试办邮政储蓄业务,而到目前已在全国1700多个县、市实现通存通兑,其存款总额达到5631亿元,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而位居第五位。邮政储蓄何以在短短的时间内,由昔日的金融小配角变为当今的巨无霸?笔者认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自身的优势。邮政储蓄直接隶属于邮政局,而邮政局的网点遍布全国大小城乡,而且邮递员每天穿梭于各城镇和乡村间,大多兼任储蓄代办员。其次,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汇兑资金滞留增加,促进邮政储蓄业务红火。加上国有银行撤并网点和清理农村基金会为邮政储蓄开拓农村市场“让出”了空间。不少商业银行和农信社清退的协储员“倒戈”加入邮政队伍。而这部分金融机构的代办存款也全部划给了邮政储蓄。利率倾斜性政策也导致了邮政储蓄机构强劲的利益驱动机制,由此引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直接推动了邮政储蓄的超常增长。
目前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业务管理仍沿用转存人民银行的做法,由人民银行按季度支付利息,邮政储蓄从中获取利差。由于中国利率政策一直向邮政储蓄倾斜,邮储可以获得巨大的存贷利差,从而引发了邮政储蓄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只存不贷如何维持经营
邮政储蓄作为金融机构只存不贷,何以支付高达5631亿元存款的巨额利息?其奥秘就在于中国现行的邮政储蓄制度安排,即邮政储蓄将吸收来的存款全额转存到人民银行,由人民银行按季支付利息。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民银行对邮政储蓄的转存资金给予了相当优惠的利率。目前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利率为4.6008%,其吸收的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99%,从而可获利差3.6108%;其吸收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25%,可获利差2.07%。而商业银行转存人民银行的利率是2.07%,两者相差2.5308%。由此可见邮政储蓄只要吸收来资金,然后转存到人民银行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差收入。而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仅为3.78%,比支付给邮政储蓄的利率低0.8208个百分点。那么人民银行是如何支撑这笔巨额的贴息的呢?人民银行通过征收“铸币税”来支付对邮政储蓄转存资金的倒挂利息,因而这一成本归根结底仍是由广大群众承担的。
宽松货币政策与高价收购基础货币
1998年中国陷入通货紧缩困境,物价持续下降,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下滑。为了从根本上摆脱通货紧缩困境,中国自1998年以来积极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增加货币供应量,连续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取消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制,就是在此背景下推出的。
可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却用高出其再贷款利率0.8208个百分点的高价从邮政储蓄机构收购基础货币。这明显与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不符。从而导致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一方面央行放弃了对可赢利的巨额基础货币(包括因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而释放的部分、机关团体存款和财政预算外存款)的控制;另一方面却用高出市价近一倍的价钱从邮政储蓄标购基础货币。
副业变主业
中国恢复邮政储蓄的初衷在于利用邮政局的机构网络优势,来聚集社会闲置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此情况下,储蓄业务应是邮政局的副业,其主营业务应是传统的信函、包裹、邮递、报刊杂志发行。可由于储蓄业务可以获得巨额的利差收入,而且成本低、风险小,特别是自1998年邮政电信分家,邮政亏损严重,在此情况下,邮政局便将扭亏的厚望寄予邮政储蓄。邮政储蓄自然受到重视。储蓄由副业变为主业带来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些搞传统信函、包裹、邮递、报刊杂志发行等主营业务的人越来越少,而抢存款的人却越来越多。长此以往,邮政局将失去其原来的属性,大家看到的将是一个打着邮局的牌子从事银行业务的特殊机构。
难产的邮储银行
早在1999年,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就已正式批准成立邮政储蓄银行,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为何迟迟不能建立?造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难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来自局部利益和垄断观念的阻碍。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势必从邮政部门独立出来。而前面分析过邮政亏损严重,而其收益中邮政储蓄占了近一半。其次,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难以在一时做出了断。
另一方面,在这1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邮政储蓄使用的是邮政局的场所和固定设施,在人员上交叉使用,资金上相互占用,在局部利益阻挠面前,邮政储蓄银行难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国际金融报》(2002年08月01日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