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热点分析:8万亿储蓄存款为何不愿出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27日 07:53 人民网

  对话者:吕炜(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人民视点记者

  ●对于储蓄存款,既希望其保持增长为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但每当其增长过快时又担心其引发新一轮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秩序混乱。

  ●面对储蓄的高增长,人们担心的已不是笼关不住虎,而是虎不愿意出笼,因为在多
管齐下的刺激之后,持续的通货紧缩和内需不足仍然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增长。

  ●如果巨额的储蓄沉淀不能有效地向消费分流、不能有效地向投资转化,整个国民产出流就会萎缩,从而导致GDP失速和持续增长的不可维持。

  日前,央行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5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8万亿元。从去年8月末突破7万亿元到现在只有9个月时间,存款增速明显加快。按照传统的观点,存款多应是有利于改革与发展的。但是,在经历了1998年以来经济运行与约束方式的变化以后,目前这一轮的储蓄"提速"却让人更多地感到担心和忧虑。如何看待这八万亿存款?八万亿存款为何不愿出笼?八万亿存款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视点记者就此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博士吕炜进行了对话。

  人民视点记者(简称"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历经了怎样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吕炜(简称"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在80年代中期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1985-1990年年均增速达到34.1%,进入90年代以后储蓄存款出现了两次较大的波动,1992年出现了一个低点,增速由1990年的36.7%下降到1992年的26.8%,回落了近10个百分点,1993年国民经济开始进入治理调整、"软着陆"阶段,压缩信贷规模、控制通货膨胀,储蓄存款增速随即快速回升,1994年达到41.5%,出现了第一个高点。

  随后几年储蓄存款增速逐级放缓,1995年回落到37.7%,1996年29.9%、1997年19.3%、1998年进一步回落到17.1%,虽然余额仍然很大,但需求与投资的双膨胀一个也没有发生,人们对这一传统重要指标的监测才逐渐放松下来。

  1998年后,中国转轨经济的运行进入了一种新的体制约束状态,供给出现了明显的过剩,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与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投资、需求膨胀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加之国际国内连续的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储蓄存款增速回落到2000年的7.9%以后,2001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当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4.7%,进入2002年再次提速,1-5月各月月末同比增速分别为12.6%、16%、15.2%、16.2%、17.6%。

  视点:为什么在这20年间储蓄存款发生如此大的反复?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吕:不同时期不同的储蓄存款增速,反映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期过渡体制的运行中,供给不足、投资饥渴、需求膨胀始终是困扰我们的主要矛盾,也是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主要矛盾,在政策方面也总是收一收、放一放,通过外部的计划控制利益主体的内在冲动。对于储蓄存款,既希望其保持增长为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但每当其增长过快时又担心其引发新一轮经济过热,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秩序混乱。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在1998年以前还运行在以计划为主导的体制下,或者说在传统体制与市场体制的力量对比上,传统体制的控制和影响力还比较强,市场体制的控制力还有限,不能形成一种传导机制。

  1998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外部因素看,内需不足、通货紧缩好象主要是东南亚金融危机、1993-1996年经济"软着陆"的影响,但实质是主导经济运行的机制发生了变化。1998年国家商品信息中心宣布其监测的601种主要商品全部处于供大于求和供求平衡状态。在此之前的1996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只占7.6%,1997年扩大到31.8%,1998年为33.8%,而在此之后的1999年供过于求商品所占比重飚升至80%,2000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下回落至79.64%,2001年又继续攀升至83%,2002年上半年预计将进一步达到86.3%。显然,作为传统体制运行特征的短缺已经消失,需求约束下的"过剩"成为常态,这表明我们的经济运行已经进入以市场体制为主导的时期。

  视点:新一轮的城乡居民储蓄过快增长反映出什么问题?

  吕: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原理,任何实际产出的生产总会创造出同样数量的可支配收入,当收入没有全部用于消费而是一部分用于储蓄时,我们就说收入-支出的恒等式中出现了"储蓄漏损";与此对应的是产出也并不全都是用于消费,还包括企业部门购买的资本品,它正好是收入-支出流中的一种"投资注入",因此投资注入替代和抵消了储蓄漏损,均衡国内生产总值的分析也就转化为储蓄-投资的分析,当漏损与注入的量相等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均衡,经济运行保持稳定。

  而在实现均衡的过程中,储蓄增长过快的发生可能会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可支配收入(或纯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分配比例不当,因消费动力不足或储蓄意愿强烈而形成过多储蓄;二是储蓄-投资的转化渠道不畅,因缺乏投资动力而形成投资不足。这两种情况的分别出现或同时出现都会导致经济增长失速、市场不稳定和萎缩。

  视点:面对储蓄的高增长,过去人们担心的是笼关不住虎,而现在忧虑的是虎什么时候出笼,为什么虎不愿出笼呢?

  吕:在一个储蓄率已经很高的国家里,在一个大多数人刚刚摆脱温饱约束、小部分人至今仍然处在贫困线以下的国情下,在一个供给短缺才基本过去、明显通货膨胀预期并不存在的经济运行环境中,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花钱、反而拼命攒钱?这一现象存在的本身预示着在"储蓄"这一经济变量里面,还潜伏着制约经济增长的特殊的体制性因素,不能简单地用市场体制的一般性原理进行解释。

  这样的特殊性是与我们仍然处在转轨过程中相联系的。与过去的储蓄存款增长相比,这一轮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增存款的结构上,即在总量增长的背后,定期与活期存款的比例变化很大。2001年全年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占56.1%,比上年末上升29.8个百分点;今年1-3月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占到66.3%,比上年末上升10.2个百分点。显然新增存款中定期存款比重的大幅度上升既不能简单地用股市不好而产生的避险动机来解释,也不能面对连续8次降息后的利率水平用获利动机来解释,而只能用对未来支出预期不佳所强化的预防动机来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去年第四季度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判断:在居民存款动机中,教育支出、养老支出和买房、装修支出列前三位,其中选择"攒教育费"的储户比重达到19%,选择"积攒养老费用"的储户比重为13%。显然,储蓄过快增长与消费需求不足是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教育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各行业竞争加剧等政策推进直接相关的。因此定期存款增加在表明存款稳定性增强的同时,也反映出经济运行活力不够、预期不佳、储蓄沉淀过死的问题。

  视点:"虎不出笼"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

  吕:针对1998年以来的经济运行变化,政府已连续第五年实施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的扩大内需的战略,但从今年的情况看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4%,增幅回落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则在5月末突破了8万亿元,消费增长的失速和储蓄的过快增长仍有加剧的趋势。投资方面,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6%,而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综合测算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1.3%,表明几年来以发行国债吸纳过多储蓄以期疏导储蓄-投资机制、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操作已没有太大的空间。而从其他类型投资来看,一季度集体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2.6%,个体经济投资同比增长9.1%,增幅回落了3.6个百分点,非国有投资的增速明显慢于储蓄的增长。这种情况使8万亿储蓄背后潜藏着很大的隐忧,因为如果巨额的储蓄沉淀不能有效地向消费分流、不能有效地向投资转化,整个国民产出流就会萎缩,从而导致GDP失速和持续增长的不可维持。

  对于8万亿储蓄存款,显然我们不能局限于股市好坏、收入增加等外部短期因素的解释,更不能继续用传统的分析逻辑去解释,而是应该从目前转轨体制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层次去判断,认识到这一形势的严峻性。

  (人民网北京6月27日讯)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国际金融报:8万亿储蓄存款不会轻易进入股市 (2002/06/13 09:54)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月增加1300亿元 (2002/02/21 08:52)
2001国有银行人民币储蓄存款增13.25% (2002/01/28 09:08)
储蓄存款增幅中行列国有商业银行之首 (2002/01/24 11:22)
去年我国金融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储蓄存款外汇储备增幅可观 (2002/01/16 09:09)
工商银行储蓄存款余额超过2万亿元 (2002/01/10 18:25)
山西翼城工行储蓄存款破亿元 (2001/12/21 16:20)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7.23万亿元 (2001/12/13 10:15)
从12月1日起广州个人储蓄存款可跨银行自动转存 (2001/11/29 09:22)
安徽省居民储蓄存款涨势猛 (2001/11/06 15:20)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庾澄庆-情非得已
[N]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M]一个人的精彩
[M]梁朝伟-花样年华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世界杯商城
  • 世界球星用品
  • 国足签名足球
  • 天天特价手机
  • 靓丽手机心动赠品
  • 锂电70元还送耳机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圣女之歌豪华版
  • 游戏点卡低价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