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冀文海
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这是自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实施方案以来,正式决定国有股减持从“急刹车”改为“停车”的重大举措。
业内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记者先后采访了北京证券分析师蔡玉贤、银河证券分析师张曙华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郭励弘。他们都表示支持我国政府的这个决定,并分析指出,这次停止国有股减持方案的决定是由国务院来实施的,一则说明国家对此事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了,这个方案的出台不是孤立的,它是充分考虑并平衡了各方利益后慎重做出的。因此,它不但直接刺激证券市场回升,也对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首先,停止国有股减持方案执行是对证券市场的重大利好。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的核心是第五条,即新发、增发股票时,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最受争议的是第六条,即“减持国有股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把高价减持和首发、增发“捆绑”起来。这个政策出台后股市出现大幅下跌,而且一发不可收拾,显示了市场对这一政策的恐惧和抵抗。正在股市面临更严重的危机时,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实施方案,股市开始有所回升。此后,中国证监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减持意见,后把这些意见归为7类,因此国有股如何减持更加扑朔迷离,证券市场也在短期震荡后走低,一度跌破1300点大关。而管理部门尽管出台了其他众多的政策利好,如减息、降佣、新股二级市场配售等等,但市场并不领情。因此,停止国有股减持的政策出台,成为管理部门托升证券市场的一记重拳。
除了股市的直接利好,专家们认为,这个决策也是为缓解当前银行和保险业危机采取的重要举措。
从银行业来看,一方面由于大量不良资产难以化解,需要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活跃起来,持续低迷的股市无疑加剧了银行风险;另一方面,居民存款的持续增温导致存贷差进一步扩大,仅仅支付存款利息就让银行难以承受,因此银行冀望股市尽快恢复正常上升,从而缓解自身压力;再者,大多数券商都有银行背景,减持国有股不但直接影响券商利益,而且危及银行业自身安全。
从保险业来看,由于当前保险业通过大量投资基金进入股市,国有股减持造成的股市低迷直接导致保险业利润减少,甚至一度出现保险基金跌破面值的情形。长期下去,不但解决不了社会保障的难题,现在的保险公司如何生存都没有了保障,出现的社会不良后果更难预料。
专家们指出,随着我国成为WTO成员,金融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我国目前的金融资产实力、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必须认真对待,谨慎行事。证券、银行和保险作为金融业的核心领域,其相关性越来越强,很多问题需要通盘考虑,综合解决。这次停止国有股减持实施,就是这样一种考虑。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