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央行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 正文

评论:降息弊大于利 渐成市场共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21日 10:25 财经时报

  银行存款增长摆脱了利率控制——即便零利率,居民仍然会将储蓄视作第一选择,这是面对未来可预测和不可预测支出的安全选择。有专家担心,再次降息只能“钝化”利率工具的作用

  本报记者魏璇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02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仍然呈负增长状态,指标显示,中国的通货紧缩的形势有所加剧。就此,中央银行是否将再次降息重新引起普遍关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曾经介绍,关注利率变化有一个窍门,就是要特别关注CPI(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因为中国的利率政策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盯住这个指数的变动。如果这个指数连续两个月的下降速度在-0.7%以上,年内再次出现一次降息几乎成为定局。

  降息能否有效地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难得出肯定的答案。

  利率水平跌入历史低点中国银行资金运营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连续八次降息后,目前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已差不多跌入历史最低点。他举例说,一万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按最近一次调整前的2.25%的利率计算,在扣除了20%的利息税后,一年期利息收入只有180元;而按1.98%的新利率计算,一万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扣除了20%的利息税后,一年的利息收入将降到158.4元,比原来的利息收入减少了21.6元。然而,这样的降息并未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利息再降也得存钱。一来安全,二来防备不时之需。我就这么些钱,得为今后打算。”当《财经时报》访问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时得到这样的回答。另外一位在私营企业工作的刘先生提起降息同样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个人收入水平“还可以”,但是今后看病、子女上学、养老都要花钱,因此现在只能“抓紧存钱”,至于个人投资或者适当地享受一下都还没有列入计划。

  最新数据显示,在CPI连续5个月走低的前提下,社会居民储蓄存款仍在大幅增加。到2002年5月末,居民储蓄余额历史上首次突破8万亿元,同比增长17.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前5个月居民储蓄累计增加671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628亿元。这一现实,不能不令人对这次降息试图通过分流储蓄、刺激消费的实际效果产生疑问。

  储蓄存款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而言,收益率已经非常低。但为什么百姓的储蓄仍然有增无减?据记者了解,重要原因仍在于国民的消费信心不足,而消费信心不足又来自对收入与支出前景预期不定的担忧。

  国民心理预期难以稳定“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不明朗。一是至今还没有进入基本社会保障体系,万一有个大病小灾或者失业什么的,谁来管我?还是得靠自己。怎么靠?早存钱。”某知名企业白领员工董小姐倒快人快语。

  北京市商业银行个人业务部负责人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指出:“即便是零利率,居民仍然会将储蓄视作第一选择,这是对未来可预测和不可预测支出的预防性的安全选择。而消费、贷款购物、投资,这些都是在老百姓衣食无忧的前提下才可能产生的需求。”

  日前,路透社曾经撰文指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趋势,已经开始对中国的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中国人确实富起来了,但是花钱也更谨慎了。”

  海外人士的看法也许有些片面,但中国居民的储蓄意向与利率变动基本无关却是市场中的一个普遍共识。究其原因,普遍看法是中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转轨与保障制度重建的特殊时期。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多项制度改革远未到位,所以绝大多数人还是要通过储蓄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中国国民面对个人资产最终选择了储蓄方式,其实是将银行储蓄视作“保险柜”,而非投资方式。此外,个人投资渠道狭窄,投资品种有限,大多数居民缺乏相应的理财经验和基本技巧。在某种意义上,出于安全的原因,大多数国民也只能选择储蓄——少得到一些利息相对于证券市场的高风险,已经不算什么损失了。

  实际上,从现实的数据看,降息对于投资的拉动也十分有限。银行人士指出,与存款大幅增加相对的,是贷款增速一直维系在10%至12%的水平之间。这表明降息并未使银行贷款发生变化。若不是财政增加投资需要银行贷款与之配套,那么银行贷款增幅又会如何?

  降息令长期债券雪上加霜?近期有关降息动向的讨论热度逐渐升高,还源于证券市场人士的争论。第一波高峰是在今年5月底财政部发行30年期国债的时候,利率招标结果仅为2.9%,大大出乎先前业内人士的预料。在此之前,财政部发行2002年国债已经有两期出现中标利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现象。

  “市场资金富余,是导致今年发行国债利率一再走低的原因。”财政部国债司内债处处长在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表示,国债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市场利率走向。中国银行资金运营部负责人同时指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确实存在着再次下调利率的要求,以及降低央行存款准备金利率的预期。”

  华夏证券国债部的负责人分析指出,从2001年以来,观察债券市场中固定利率的债券,特别是期限比较长的固定利率债券,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收益率下降)趋势,实际上就意味着市场在预期利息有可能下调。

  但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提出了警告意味的观点:“国债利率处于扭曲状态,如果不对金融政策进行调整,降息只会使事态雪上加霜。”

  债券市场火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商业银行资金的大量追捧。据央行公布的5月金融运行报告表明,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存差已经在3.5万亿元左右。为了减轻存差给银行带来的压力,商业银行只能通过购买国债来进行稳妥的资金运营。

  股市不能只靠降息拉动银行有降息需求是不是就应该降息?“降息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就是导致市场对经济走势的悲观预期。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都更加谨慎地对待花钱,而更加乐于储蓄。如此一来,银行的存差如同滚雪球会越滚越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主任肯定地说,“不用更多的证据,只要看看1998年(中国开始降息)以来不断增加的银行存差,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降息将鼓励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对国债的疯狂追捧,尽管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后果是同样的,就是扭曲国债利率,损害市场健康发展。”有业内人士在国债投资网上发表这样的观点。

  股票市场似乎也没有指望降息能够带来持久的效力。华夏证券分析师告诉记者,从2月降息后的效果来看,对股票市场的拉动作用转瞬即逝,这种情况在此前几次降息中也曾有过表现——即使今后继续采取降息措施,幅度也会较小。因为这对市场产生的作用十分有限。

  国泰君安的一位分析师则明确指出:“股票市场不能只靠降息来拉动,关键在于投资者进入市场能不能找到相对的安全感。如果不能,就不会轻易拿出钱来投资。试想,一个没有回报的市场,有谁会愿意拿钱去打水漂?”

  对降息各执一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日前在一次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研讨会上分析认为,2002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平稳趋势,但对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并不能掉以轻心。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了7.6%,但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下降,其中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大幅下降。他认为,应当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再次降息则是必要选择。他说:“在治理通缩的压力下应该降息,而且上次降息还留下了0.25的存款利率和0.5的贷款利率的下调空间。”

  中国居民储蓄首次超过8万亿元;CPI指数连续下跌;一年期定期名义存款利率虽只有1.98%,可加上物价指数的下跌幅度,实际利率达到了3%以上;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流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顺畅,诸如此类的原因都将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稳定。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市场人士,确实对中国经济仍心存担忧。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钟伟博士认为,面对通货紧缩的困扰,货币政策能做的无非两点:一是降低利息,二是增加贷款。扩张信贷的渠道——通过银行系统把信贷资金注入企业当中,这个渠道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对于增加贷款,央行的态度还是比较保守。两相比较,降息可能比增加贷款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

  问题仍在于降息是否能有效增加直接投资。这方面无非通过两个渠道,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融资。但是这渠道在中国不太通顺。因此有专家担心,降息未必能取得预期效果,同时担心再次降息只能“钝化”利率工具的作用。

  国债投资论坛上有业内人士发表意见认为,降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CPI持续下滑的问题。目前通货紧缩的担心不过是经济系统结构性矛盾显露的冰山一角而已。金融环境不改善,越降息银行越惜贷,中小企业融资越困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越降息老百姓越舍不得花钱,“吉芬效应”越明显。

  这种观点认为:“降息的正面效应有限。央行与其采用降息手段来调控,不如从自身入手,改革央行的监管和管理体制,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必随之改变,通缩问题也就解决一大半了。”

  面对降息与否的争论,国家经贸委发展研究中心的赵晓研究员则指出:“今年央行已将广义货币M2的投放量较预算增加了1个百分点,这是管理当局改变货币政策,谋取多种策略以刺激经济意图的反应。降息向来是一个谨慎的决策,央行一定会是在慎重考虑后才做出决定。”

  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专家称:降息不是治理通缩的最佳选择
分析:通货紧缩形势呼唤再次降息
分析:通货紧缩趋势加大 人民币是否应再降息?
徐宏源:要改变通货紧缩趋势 应该再降一次息
降低成本刺激消费 降息未必解决问题
降息不是唯一选择
利率改革悄然起步 八家农信社试点浮动利率
多位专家呼吁:中国政府尽快进行第九次降息
央行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专题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短信图片铃声推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庾澄庆-情非得已
[N]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M]一个人的精彩
[M]梁朝伟-花样年华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世界杯商城
  • 世界球星用品
  • 国足签名足球
  •   igo5精彩奉送
  • 买考研书手册
  • 五折皮具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圣女之歌豪华版
  • 游戏点卡低价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