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保胜
汇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6月14日开始全面运作,为汇丰集团在全球的业务进行数据处理。该中心目前拥有员工200多人,今年之内计划增至550人。这是继广州之后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二个数据处理中心。在上海,汇丰是首家设立数据处理中心的外资银行。
这给已经开始在信息化方面追赶外资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以黑云压城的紧迫感。
上海成为市场争夺战的前沿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艾尔敦称:“上海为汇丰集团开设在内地的第二个数据处理中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包括具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发达的电信设施。汇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将帮助减轻广州中心在工作量方面所面临的压力。”
除了设在上海、广州和印度的数据中心之外,汇丰集团最近还宣布,计划于2003年在马来西亚开设集团的第6个数据处理中心。
汇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设于上海市中心,租用面积达1.3万多平方米,为汇丰集团在欧洲、香港和亚太区的附属公司处理数据输入和账户处理。这表明,在外资金融的亚太战略版图中,上海不仅是市场份额争夺的前沿,还将成为跨国金融营运的“后台”与“心脏”所在地。
汇丰大规模的数据中心为何选中上海?汇丰银行的回答是,上海有很好的基础建设、交通设施、受过良好教育的工作人群和政府的支持,当然,还因为上海是汇丰银行的中国区总部。
据介绍,该数据中心之所以引人关注,还因为这是汇丰在中国设立的惟一一个定位于集团全球业务的数据处理中心。此前,汇丰集团在广州已设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数据处理中心,但该中心主要负责汇丰在香港方面的营运数据处理。上海数据中心和汇丰在印度的数据处理中心也有分工,后者主要负责英国和欧洲业务数据处理,也就是英文字符的处理。而上海数据中心则将同时处理英文和中文字符的业务数据。
客户服务的一把利剑
数据处理中心实际上成了汇丰银行在客户服务方面的一把“撒手锏”。看看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如何重视和运用数据处理的,便可知道其中的厉害。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大的银行,资产超过1850亿美元,雇员超过2.33万人,拥有1000万个个人账户和300万个企业客户,交易涉及215家本银行支行和147家恒生银行支行。其信息管理系统需处理来自9000个银行终端和自助终端每秒钟超过200件的交易,在业务高峰期,每分钟处理的交易超过1.5万件。
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集中业务处理,如同其他被委托、代管人们血汗钱的金融机构一样,银行的信用和客户的信心成为商业银行技术投资的方向。因此,银行除了建立一个能够伸缩自如的信息基础架构,使其能适应未来业务增长,信息数据量增加的需求外,不存在任何其他取得成功的捷径。
信息化革命的潮起潮涌给银行业带来的不只是商业机会剧增的满目黄金,更是剧烈市场竞争的刀光剑影。新银行的不断涌现,客户对银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服务类型不断增加。为了立于不败之地,各银行必须确保其信息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使其能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因为,客户一旦发现银行停止运作,就会失去信心,从而将业务转移到别处。
国有商业银行倍感压力
一向忙于争抢客户、扩张网络的四大银行,去年也开始掀起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浪潮,以期在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之前革除各分支机构的各自为政、客户资源割裂而引致的业务创新滞后的弊端。
据业内不完全统计,去年内银行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已逾100亿元,中国农业银行去年已经启动设立在北京的数据中心,并计划在5年之内完成全国性的数据大集中。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无一不计划斥资数十亿甚至逾百亿展开世纪性的技术大革命。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资银行的5年保护期已成为银行完成此次革命的最后时间表。
业界人士称,四大银行这次革命的成败及进程快慢,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与洋巨头对抗的实力。但四大银行与花旗、汇丰银行之间的差距真能就此拉平吗?据介绍,世界银行巨头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着手进行此项工程,并已按各大区域划分建立统一标准的信息中心,形成大型的信息网络,以便处理全球性业务,并为每个客户建立数据库,即客户档案。银行系统内对每位客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并综合客户的各方面情况为其提供咨询方案,开发个性化产品,成为客户的理财顾问。因为这种关系,客户常跟随银行一同发展。而中资银行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
随着汇丰上海数据处理中心的全面运作,带给中资银行的压力不仅仅是类似于外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这样的金融产品优势上的压力,而是银行的管理运营、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形成的黑云压城的紧迫感。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