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炜
近来,业内人士都把视线对准了国有银行的改革问题上。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负责人首次披露了上市时间表,建行甚至表示争取力拔头筹。那么,国有银行改革究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又何在呢?
重压之下改革提速
国有银行现在纷纷披露改革和上市时间表,改革的目标是用5年或更长时间,把4家国有银行改造成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具有全面竞争力的大型现代商业银行。
5年正好与入世后银行业的缓冲时间相吻合,工行、建行等披露,力争在2006年末或之前完成股份制改造。银行业实现改革的目标也十分明确:按照国有独资公司,建立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管理制度,或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银行上市。
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话说,接下来就是国有银行该实施商业化、股份制及现代化改造。
对国有银行来说,爱立信“倒戈”事件即便不是改革的“导火线”,也是促进改革的“催化剂”。至于国有银行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中资银行在“倒戈”事件中所暴露出的“软肋”。
业内人士称,国有银行和国企,同样存在“做大”却难以“做强”的问题。论资产规模,国有银行已在国际上名列前茅,有3家国有银行已挤进世界银行百强行列。国有银行能够“做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政策因素、中国经济增长及高储蓄率等。
但解决“做强”的问题,就需要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清泰近日在论述国企改革时指出,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成长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有的企业“块头大”,可竞争力与世界优秀企业有差距,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经历充分的市场竞争过程。
对照国企难以“做强”的原因,不难发现国有银行同样缺乏市场机制的洗礼。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谢平谈到国有银行改革时认为,因国有银行的产权100%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在与中央政府“博弈”过程中,也“套取”国有银行的贷款。二是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存贷款业务约占62%的市场份额,结算市场占80%。虽然,国企给国有银行制造了大量不良资本,但也是国有银行的利润来源。国有银行约95%的收入来自存贷利差,而存贷利差又主要依靠效益好的国企。一方面,国有银行具有准政府特征,分支机构特别多,与地方政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具有准财政功能,国有银行过去往往需要发放政策性贷款,这些都是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用机制激活国有银行
国有银行改革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其中,妥善处置不良资产十分关键。1999年开始建立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1.4万亿元不良资产,为银行改革创造了一定条件。按计划,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将平均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确保到2005年底降至15%以下,达到我国对银行监管的标准要求。
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对国有银行来说是一个系统的改革。据谢平透露,目前,国有银行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改革国有独资产权制度、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实施审慎会计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补充资本金及加强外部监管等。
谢平称,今年财政部新公布的会计制度,其中有几项根本性的改革,以呆账准备金制度为例,银行可根据自己的贷款质量确定呆账准备金,原来仅限于贷款余额的1%,现在这一限制已被打破。根据贷款质量,银行可按1%至100%的比例提取呆账准备金。新的呆账准备金制度对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有利,背后隐藏的信息是财政部可以不要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国有商业银行可把所有的利润用于冲销呆账。如应收未收利息账务处理,应收未收利息只要3个月没有利息收入就可以放在表外,而在表外就不用计息,不作为收入,不再算入税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若谷表示,国有银行改革将改进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以利润目标为中心的综合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的经营业绩,明确行长的责任。另外,将精简机构和人员。按业务量和发展前景而不是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对连续3年严重亏损、扭亏无望的营业机构逐步撤并。
据悉,国有银行将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拉开内部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关键岗位和高素质短缺人才的工资水平。另外,银行工资总额增长与增盈减亏将挂钩。在加强内部财务控制的基础上,国有银行将逐步取消商业银行的工资总额限制,实行绩效挂钩、责任和风险相称的薪酬制度。
银行界人士担心,若再不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中资银行将难以留住人才。现在,很多高级管理人员在中资银行分配到住房后,就往花旗银行等外资银行“跳槽”。对此,有些国有银行已开始采取相应措施。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