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公开发布对每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阅读这些报告,人们无疑会受到许多启发,对判断整个经济形势的走势、把握货币政策的取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央行2001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9·11”事件后全球经济的发展轨迹作出了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中国如何利用利率政策减轻经济放缓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成为央行的一个重要品牌。
本周一央行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这篇万余字的报告仔细分析之后,人们可以发现央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调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尤其是提出要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的范围。分析人士指出,加大利率改革力度,不仅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更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央行的报告认为,2002年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当前,全社会货币信贷总量与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基本相适应。货币政策达到预期调控目标,金融整体运行平稳。
尽管央行认为货币信贷总量适度,但却没有否认资金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的现状。一方面,近几年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减少了分支机构,目前大约60%的邮政储蓄均是从县以下地区筹集而来。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向大城市和大型企业集中,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资金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削弱了商业银行对于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支持。目前,中小企业反映贷款难,商业银行反映难贷款。
分析报告认为,从市场供求关系看,由于经济结构变动,许多产品供大于求,企业对银行贷款实际有效需求不足。例如过去大量发展的乡镇企业,现在相当一部分已重组,不少已关闭了,再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县域经济内寻找发展新的中小企业的机会需要一个过程,有效贷款需求难以立即产生。很多中小企业存续期较短,产品积压、财务报表不透明,部分企业资不抵债、逃废债情况严重。
另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策略机制的问题,金融服务方面还存在缺陷,也加剧了上述矛盾。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需要综合治理,逐步加以解决。
加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比较突出。这一问题是经济供求失衡和结构矛盾的综合反映,是我国企业制度和融资结构不合理以及商业银行改革滞后制约了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企业、银行、政府和社会共同配合,实行综合治理,逐步解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尽管我国仍然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带来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增加了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如果不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只能十分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利率市场化,这对中资银行来讲十分不利。
中央银行一直强调要坚持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利率改革思路。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我国对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十分有限,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下浮10%;大企业的上下浮动范围都是10%。权威人士建议,如果能够将向上浮动的范围加大到50%,将会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去做这项风险较高的信贷业务。
因此,央行的分析报告指出要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总水平的稳定,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幅度,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央行呼吁要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将加强对商业银行向企业集团发放贷款的管理,防止信贷资金过分向大企业、大集团和上市公司集中带来的风险,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
这些对策包括: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及时根据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确定授信额度;督促商业银行按照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要集中、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要适当分散的原则,调整贷款审批权限,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各商业银行对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已经评定为本行优质客户的中小企业,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合理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期限和额度,要防止脱离中小企业的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要,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中小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等。
在社会呼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多年之后,随着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人们也许会找到一个满意的解决途径。 文/本报记者王智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