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汀
2001年11月11日夜,每一个知道或者期待WTO的中国人都眉开眼笑,这一天中国正式成为WTO大家庭的一员。至2002年5月11日,距离WTO多哈部长级会议整6个月,换句话说,中国正式入世也有半年。在这180天中,人们见到的WTO,却似乎总和摩擦紧紧联系在一起。如何评价中国入世这半年,5月9日,《财经时报》就此独家专访了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教授、WTO 问题专家张汉林。
没有想不到《财经时报》:距离多哈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已整整半年,与半年前的预期相比,哪些想到了,哪些没有想到?张汉林:没有想不到。如果一定要说想不到,那可以说,想不到一季度的外贸形势会这么好。
《财经时报》:能不能就半年来中国与WTO做一个小节?张汉林:四个方面。
一是外贸表现正常,此前人们担心的一些情况没有出现,尤其是进口汽车拥入、出口受挫等情况。进出口增长比预想的要好,尤其是出口。同时,进口增长也没有太快。应该说还是良性增长,进出口比较协调,保持了200多亿的贸易顺差。
第二,可能是最大的变化,即政策环境,从去年到现在,中国废除了几百项行政规章,新修订的接近百项,重新制定的有几十项。特别是对外经贸领域的管理体制开始完全走向法制化,法制体系走向健全。在立法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即使是在这方面经常抱怨我们做得不够的欧美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第三,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做出了相应调整,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公平贸易局等新的职能部门相继成立。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和国家质检总局合并,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产品实行同样、公正、客观、规范的检验检疫标准和技术标准,改变了国内国外两套标准的做法,符合了国际通行的惯例,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四,国内服务业的开放已提上议事日程,服务贸易领域立法已经完善,服务贸易领域的惯例条例相继出台,对金融、电信、旅游等领域的开放进入快车道。一季度我们发放了8个外资保险公司的经营许可,作为保险业刚刚起步的国家,这让很多外国人都感到惊讶。
摩擦越来越多?《财经时报》:感觉这半年来贸易经济领域摩擦都在增多。
张汉林:这是一种错觉。在加入WTO之前,这些摩擦就已经存在。例如反倾销,过去比现在还严重。最多的时候一年40多起,现在一年才十几起,总量实际在下降。
《财经时报》:从世界范围看,摩擦还是越来越剧烈。
张汉林: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从国际角度看,全球经济明显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尤其缓慢,特别是去年,全球贸易发展放慢,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就容易抬头。
——高关税下降。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关税已不再是主要的贸易障碍,非关税措施必然增多。
——从国内情况看,我们自身还确实存在发展的差距。现在中国的出口产品,按照国际标准生产的不足50%,如果剔除加工贸易,更不足30%,所以中国产品在国外尤其发达国家受到某些限制,也并非完全不公平。
——过去我们仅有几十家企业有外贸进出口权,现在则是几万家,在基数增大的基础上,摩擦增加实在很正常;从另一个角度看,过去我们的进出口贸易额是四五十亿,那时候人家自然没必要限制你,现在我们是5000亿,有人就要限制你。平和一些看,这其实是好事,这说明它把你当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WTO与中国没有蜜月《财经时报》:WTO和中国,如果能说“蜜月”的话,那么现在,蜜月是刚刚开始,还是已经结束?张汉林:没有蜜月。WTO和中国,决不是恋人或者夫妇。对中国来讲,这是谋求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个革命性的变革。如果不做现在的这样一个变革,不做一个以“大动力”为出发点的这样一个重要决策,中国的经济不会有大的发展,中国也难以走向强大。
(完)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