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人大博导:中国财政隐患会引发为危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4月25日 09:26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张金京

  中国会爆发财政危机吗?有没有预警和监督系统?中国应当如何去缓解和释放这些风险?企业、银行、国家财政会不会相互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高培勇教授就此接受了《财经时报》的专访。

  高称:“目前的体制下,确确实实存在着发生这些风险或出现这些困难的可能性。”

  他说,财政困难已经讲了20多年了,财政风险也讲了有几年的时间,现在中国的确存在着财政困难,财政收支之间差额那么大,债务负担也很沉重,有不少人认为,起码中国潜在着或潜藏着这样一种风险。

  高培勇认为,要走出多年来的财政困境,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适应当前经济体制条件的财政制度。

  国有企业、银行与国家财政具有传导性

  高教授表示,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是国家财政的基础环节,财政与银行之间是连档裤之间的关系。而现今这样一种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银行与财政不再是三位一体关系了。他说,如果说三者之间某一方发生问题,会有一种传导的效应,这是有可能的。特别是前两者,如果发生某些困难或运转失灵的话,肯定要传导到国家财政方面去。反过来讲就不大可能。

  因为中国尚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完善、其他保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条件下,这两个部门一旦发生运转上的问题,它所涉及的范围,就不仅仅陷于这两个部门,它会引起整个经济社会的一种不稳定。假如说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出现问题了,它起码有一批工人下岗待业,有一批工人收入上有问题。

  特别是国有银行

  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它所带来的将是全社会的连锁反应。高教授说:“到那个时候,社会的有效运行出现危机,就只有靠国家财政托底了。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最终补窟窿的,都是国家财政。因此,财政的收支安排,应当格外慎重,它是目前经济社会稳定运转的基础环节,是不能有丝毫动摇的。从这个角度讲,它们确确实实有一种传导的作用。”

  国债启动经济有隐患

  高认为:“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政府去启动经济只能通过完成国债去启动。”

  1998年以来,为执行财政政策所发行的特殊国债为5100亿元,还有为了弥补赤字而发的、为偿还到期国债还本付息而发的,4年来,国债数字的增长速度、扩张规模非常之大。

  国债都有不同的运行轨道。后两种采用旧有的运行轨道,新增的5100亿元的特殊债,政府最初的想法是短期之内作为启动经济的一种措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借此换取经济的增长,给经济带来一系列跳跃式的增加。但这5100亿元特殊债的发行,相当一部分国债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与相应付出的成本、预期的效应是不是相匹配,就不得不去研究。

  虽然总体宣传,国债投资带动效益非常大——以一元钱的国债投资,带来几元钱的投资和消费的增加,而现在看来并没有达到。它是不是意味着潜在的一种风险呢?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看来,今后国债的偿还只有靠借新债还旧债了。

  高说,当然不能说国债规模扩大了,就必然会怎样。西方经济学家曾经说过,每个阶段都总会有人预测债务达到什么水平,经济就会崩溃了,债务就危机了。但实际上真到了那个时候,经济照常运转,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是因为,财政危机、金融危机,实际上讲的是综合因素、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而不是单纯讲金融危机。假定东南亚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单是金融方面出了问题,它也不会导致那么严重的危机。而财政方面出了问题,其他方面的因素不出现,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此,可以确信一点,只要经济能够照常增长,社会能够保持稳定,财政上出现一点风险,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我们所担心的是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发生变动。

  回到原来的话题,单纯的财政是否潜藏着某种风险?就金融情况来看,可能比财政更糟糕。国有商业银行大量的呆、坏账,运转机制如此的低下,再加上加入WTO,让人担心的是,国外金融业进入中国给现有的银行体制、银行效率所带来的冲击。如果说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财政做后盾做支撑,高教授担心金融风险将会来临。

  但高认为,“爆发财政危机、金融危机和企业危机的总危机”这种提法不太准确。

  无论财政、银行,只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要求的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有可能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就能避免甚至抵御一些不必要事情的发生。

  支出控制对于显性债务、隐性债务将如何调控?高认为这是财政部历史的责任。在1996年编制“九五计划”的时候,政府曾经确立了两个财政上的主要目标:一个是到2000年政府基本消除赤字,规定可容忍界限是100个亿;同时宣布到2000年削减国债规模,累计规模控制在3000个亿。这两个目标早已突破了。从“九五”初期,政府就批准了这个规划,初衷是想调控债务,只是后来的经济形式打破了这个目标。

  调控债务规模,实际上是调整政府收入来源,而政府的支出取决于政府的活动,政府的职能相当程度上又不在财政部的调整范围内,那又如何去控制支出呢?高教授表示:“最大的问题就要民主理财——财政的公共选择机制,目前这套机制很不得力。比如人代会究竟能对政府支出规模控制到什么程度?预算是不是确实能由人代会审议,并做到公开透明?很多时候是一年预算,预算一年,这种预算不具有法制性和纲性,法制的控制力对预算的约束力太弱了。财政部也难以控制这种事情。某个部门说行政长官我现在需要钱了,而且救火似的,财政部又不能不给钱。财政部本身也有问题,它也不愿意被人管得那么死。这几方面因素放在一起,支出规模就难以控制。反过来说,财政部对显性、隐性债务的调控能力也就被大大削弱了。”

  举个现成的例子:5100亿元的特殊债,是不是必须得发?国家计委、很多政府部门热衷于这个债,你要说财政部不发这个债了,那么好多部门就会不同意。为什么呢?1998年职能调整之后,相当一些部门的政府所控制的资源在减少,而国债恰恰又抵充这种资源。

  考虑到这些因素,谨慎地把握中国经济运行的现有格局,恐怕是今后包括财政部在内所有政府部门的责任,都要在深化改革、建立民主理财机制的过程中逐步地加以实现。

  化减对策收支两条线是控制政府支出的很好的措施。再一个是强化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以本单位为单位编制的预算,它一旦被人代会通过,人们就会关心这个预算,加强了透明度和公开化。再比如实行政府采购,采购过程要公开透明,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等。高表示,这些都是财政部主动出招,化解和抵御财政风险。

  高认为,中国必须尽快建立起公共财政的收支运作机制。加入WTO后,如果收税不能完全依法而收,收费时没有行为规范,支出不透明,部分支出不纳入预算,搞不好可能被国际仲裁组织仲裁。但这样的改革,是在政府部门最痛的地方下刀子,是自我革命,阻力之大可以预知。

  高培勇教授指出,中国财政的改革,要以公共选择机制为框架,满足于大部分人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需要,调节中国越来越大的收入分配差距,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进行调控;立足于政府部门非盈利性,即它必须提供物质保障,但不能直接介入市场,避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并做到政府收支规范化,法制健全是前提。政府收支形成完整统一的预算,这也是监督审议的窗口和途径。据称,财政部亦在加强对建立监督系统的研究。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想免费学习高级商务英语课程吗?想拥有VIP邮箱吗?快来订阅成功宝典、WTO英语、白领健康手机短信吧!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免托福去加国名校!
   中科院软件硕士班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昌平鑫缘婚介中心
   日产精品汽车专卖
:韦迪进口车!值!
   “了结相思”速成
   妙善房地产咨询  
:国际长途0.33元/分
:超高分子项目招商
   2000吨葡萄原汁
:民俗村客家风情节
:生物制药专业招生
:暗香浮动花袭人
:万里健圆我事业梦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