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子恢4月23日北京报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对第八次降息以后依然存在降息可能的分析与预测再度引起高度关注,记者今日采访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时,该部研究人员朱明再一次向记者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降息可能。
此前,徐宏源称由于国内通货紧缩压力仍在,消费需求正在放缓,政府应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如降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他说:“如果消费物价指数(CPI)到 4月份连续两个月保持负增长0.8%,那么我个人建议应该第二次减息,在5月底或6月初对利率作微调,即下调0.24个百分点。”
朱明对徐宏源的观点表示赞同,他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看,稳健的货币政策有“保守”嫌疑,货币政策应该而且有能力进一步发挥其对经济的刺激和拉动作用,当前,有三大因素决定仍有降息空间与可能。
首先,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严峻,美国经济复苏迹象尚不明显,连累欧洲、日本及其他亚洲地区国家陷入低迷,出口和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其次,中国股市在去年由于各种原因从2245点的高位巨幅下跌,一万多亿元的市值化为乌有,股市下滑使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几乎丧失,广大投资者饱受“套牢”之苦,纷纷缩减消费支出,企业则相应压缩投资规模,“负财富效应”凸现,给本已步入下降通道的宏观经济起了一种雪上加霜的作用。
第三,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的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在一季度各月均大幅走低,1到3月份分别为-6.3%、-5.4%和-4.9%,第一季度累计同比下跌5.7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的大幅下跌,似乎又在预示刚刚略有转暖的消费价格又开始掉头向下,重归通货紧缩。
此前,徐宏源称:推断是否降息,应该根据两个宏观经济指标,一个是货币供应量M1,另一个是消费价格指数CPI,而CPI尤其重要,利率政策的调整就是以消费价格指数为参考的。如果CPI指数连续两个月的下降速度在负0.7%以上,则年内肯定还会再有一次降息。
“事实上,CPI(消费价格指数)的实际走势也完全支持我们这一判断。”朱明称,国家统计局刚公布的数据显示,CPI在2月份与去年同期持平的基础上,3月份又开始掉头向下,达到-0.8%,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6%,由此带累一季度的CPI整体下滑0.6个百分点,通货紧缩压力又开始显现。
“从发展趋势看,通货紧缩现象恐怕短时期内没有治愈的希望。”朱明称:“中国国民经济在总体上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经济体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很好解决,股市低迷及货币流通性严重不足、产业的重复建设、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等都是造成目前情况的重要原因。”
“作为宏观决策部门,理应对宏观经济的异动提前作出反应,防范于未然,如果4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依然在-0.8%左右徘徊,那么,央行选择再次降息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