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结算工具比发达国家落后,现金货币占非现金货币的比重也较高,达到20%以上,远远超过发达国家10%左右的比率。有调查显示,国内某些地区市场残损人民币占货币流通量的50%左右
本报记者胡海岩
人民币越破旧换手率越高
“喜新厌旧”似乎是大多数人的脾性,就连对钞票的偏好也不例外。在北京,公交车售票员对钞票的喜新厌旧是出了名的。
熟悉公交车售票员这种脾性的人都会尽量自己事先准备零钞,因为用“大票儿”买车票,十有八九会换回来一叠脏兮兮的“小票儿”——拿着吧,实在心有不甘;可要是想让售票员再换张新的,则几乎不太可能,甚至可能引起一场争执。
破旧钞票也是钱,但售票员自己怎么如此“喜新厌旧”呢?记者询问原因,几个售票员的回答竟如出一辙:“那么破,不好拿——弄坏了或者弄丢一半,损失还得我自己赔!能不收就不收,收了也得尽快找出去才好。”
不光售票员,几乎在每个人眼里,破旧一些的纸币都成了“烫手山芋”。当一个人打开钱包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先把其中最不中看的破票子抽出来花掉。
破旧钞票被拒绝的理由也都差不多,“旧钱太脏了,带菌多,看着心里就不舒服”。于是,这些破旧钞票就高频率地从一个人手中周转到另一个人手中,越破旧的人民币换手率就越高,而随着换手次数的增多,也就越来越破旧。
破旧钞票容易引起冲突在交易中,破旧钞票随时可能成为冲突的导火索;而且越破旧,冲突也就会越频繁地发生。
北京,某高速公路收费站口一片混乱,几十辆要上高速路的汽车挤作一团,前前后后堵了近百米。如果不是记者亲眼看见,绝对不会相信堵车的起因,竟是一名司机向高速路收费窗口递上的10元零钱——其中有一张两元纸币有些破旧,中间的裂口处粘了一条约3厘米长的透明胶布。
中年女收费员一看见贴着胶布的两元钱,就毫不客气地扔了出来:“贴胶布的钱不收,换一张!”
“这不是钱吗?凭什么不收?”司机又一次递上来。
收费员不再说什么,就是不抬起车道栏杆放行。司机见另一车道打开,便倒车转道排队,又递上被嫌弃的10元零钞,还是被拒收,于是就又遭到了关道待遇。固执的司机再转到另一个收费口,递上那10元零钞,依旧被拒绝。
反复三次,后面十几辆车跟着折腾换道,一片混乱,整个高速路口被堵个严严实实。最后还是一位司机出面解围,拿出新钱换走了这张两元破纸币才算了事。
人们都是打心眼里不愿意要破旧钞票,要想花出去还真得做好挨白眼受冷遇的准备。
某些地区残损人民币占流通量五成中国是世界上现金使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从1999年年底央行公布的数字看,中国流通中的人民币实物总量为2300亿张?枚?。而且,人民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仍保持较高的使用量,其绝对量也在逐年增长。
由于中国的结算工具比发达国家相对落后,人们更偏好现金结算,因此现金货币占非现金货币的比重也较高,达到20%以上,这远远超过发达国家10%左右的比率。
现钞的大量流通,加之公众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还较差,随意折叠、涂划人民币的现象比较严重;而脏污较多造成市场货币流通速度缓慢,周转次数较多,周期较长。损伤发行基金回笼、销毁滞后,造成了市场流通的人民币整洁度不高。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某些地区市场残损人民币占货币流通量的50%左右。
中国自2000年5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条例》中要求,人民币流通中必须保持一定的整洁度和完好度;同时,明确提出“金融机构不得向顾客支付残破、污损的人民币,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无偿为公众兑换残缺、污损的人民币,挑剔残缺、污损的人民币,并将其交存当地中国人民银行”。
人民币整洁度远未达到国际水平残损货币的流通有损于国家法定货币的形象或人民群众的健康,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不言而喻的。有一些国家比如德国,银行中甚至集中了高水准的专家技师,专司修补残损货币之职。大多数国家则没有这样的条件,他们——包括中国都采取回收并销毁残损货币的方法。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每个国家都努力使本国货币保持比较整洁的状态。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现钞货币的整洁度已经达到八成新左右。
在中国,从全国范围看,流通中的人民币的整洁度在城市与农村存在很大差异。
大中城市中流通的人民币普遍比较新,而在农村,人民币的磨损比较厉害。这主要是由于城乡之间货币使用习惯存在差异。农村很多地方还没有养成将人民币现钞存进银行的习惯,有的就收藏在犄角旮旯,钞票难免会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损害。
但在大城市中,以北京为例,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介绍,近几年来北京城市流通的人民币已经达到了七成新,只是在自由市场、农贸市场等集市上的交易中,才比较容易产生破旧钞票。
2001年,河北省某市人民银行对流通中的人民币票券的整洁度进行过一次专门调查,结果表明:在抽查的8万张钞票中,5元券和10元券损伤率达20%,1元券和2元券损伤率达54%,角币损伤率达56%;剔除正常流通造成的损失因素,人为损伤约占28%。
因此,从整体上来说,目前中国流通的人民币的整洁度还远远没有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即使大城市的货币整洁情况也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央行规定“人民币应七成新”
2000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了如下规定——流通中的人民币应保持七成新,整洁度低于七成新的为残损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应对市场多次流通后的钞票按照七成新的标准进行挑选更新,以保持票面的完整与洁净;对挑选出来的残损人民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清点,经过监督机构核准之后,采用极其安全的措施销毁。
在上个月召开的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央行行长戴相龙再次提出:流通中的人民币70%要保持在七成新,并且强调要“抓好10元以下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和销毁工作”;为配合10元以下残损人民币的回收,央行将发行第五套人民币的新五元纸币和五角硬币。
据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分行介绍,现在,每天都会有一定量的新版人民币从银行进入流通,以补充回收残损人民币后的缺口。目前,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民币的整洁度“已经几乎达到七成新了”。但是,小面额的残损人民币的数量还很大。“由于在流通中换手很快,回收是个难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夏业良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可以将现行的10元以下的小面额钞票换成硬币,因为硬币更抗磨损;尽管成本高,但使用时间长,可以大大减少回收的工作量。
其实,在目前10元以下小面额残损人民币回收的过程中,公交车的售票员们、商店的收银员们等等应该发挥直接的作用。因为凡经他们之手收到的这些残损人民币,上交到银行就直接回收了,而不会再在市场上继续流通。让这些人转变观念,截住残损人民币再流通,是回收破旧钞票的一个捷径。
使货币整洁要付出很高代价将流通中的人民币保持在七成新,是要付出比较高的代价的。
以瑞士为例。瑞士法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干净的钞票之一”,要付出的代价当然不会小。瑞士每年用于更新货币的开支为1300万美元,但瑞士纳税人认为这笔钱花得值得;因为脏的旧钞票会携带大量细菌,成为家庭与社会疾病的一大传播媒介。
在某种意义上,“钞票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瑞士原国家银行总司库罗兰德.托芬对钞票有一个十分形象得体的比喻:“你到每个国家所见到的第一样东西就是钞票,它就像国家的一面镜子。”
中国自然不可例外。每年为了实现人民币七成新的目标,不但要印制大量的新币,还要将旧币回收、销毁,花费不是小数目。而每个公民所能做的就是爱护流通中的人民币,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更新频率。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夏业良教授举例说,在中国的一些大中城市,集贸市场已经成为破旧钞票的主要积聚地。对此,可以向国外学习,在这些市场里提倡和推广使用电子货币进行结算——尽管现在看起来有些超前,但如果从现在开始朝这个方向建设,三五年就可能形成规模,到时小面额的残损人民币也会大大减少。这是必然趋势。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