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七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对其不良贷款比例较高问题的认识,只有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才能得出客观、正确的结论。
戴相龙在这篇题为《加快改革迎接挑战促进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文章中指出,首先,长期以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一九八五年到二 OO一年,共上缴中央财政税收近五千多亿元人民币,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其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多年积聚起来的,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第一,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作为国家银行,承担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大量成本;第二,中国的金融制度不够完善,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直接融资比例过低,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形成的不良债务必然表现为银行的不良贷款;第三,长期以来金融会计制度没有体现审慎的原则,造成银行财务虚收和实际已发生的呆帐不能及时冲销;第四,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借贷人逃废银行债务比较严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任务十分复杂和艰巨。
戴相龙认为,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看待中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绝不能单纯以不良贷款问题来否定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作用和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应通过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
目前,降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二OO一年不良贷款绝对额开始下降。至年底,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了九百多亿元,不良贷款比例比年初下降了三点八个百分点。同时不良贷款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新增贷款质量明显提高。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