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金王与青岛家电巨头相比,还算一个“小弟弟”,但就是这家生产蜡烛的民营企业却创造了“出口三支小蜡烛等于一台大彩电的创汇纯利润”的佳话
文/本刊特约记者李刚
“蚂蚁战”
印象中,蜡烛只有在停电时才会使用。现在停电的记忆已经少的可怜,谁会想到蜡烛?在金王集团总裁陈索斌的眼中,蜡烛不再是蜡烛,变成了一种文化的载体。很多人看到金王生产的,过去只有在欧美国家才会看到蜡烛时,都会有“很惊讶”的表情,陈索斌对此很自信,“可以说,完全出乎人们意料,这么漂亮的蜡烛!跟人们印象中的蜡烛完全是两个概念。”
1993年,陈索斌开始创业之路。当时的金王只是一个作坊,资产不足2万元,主要生产一些工艺玻璃制品以供出口。在开拓市场时,细心的陈索斌发现客户买了他的玻璃制品后,又从别的商家购买蜡烛等进行配套销售。这大大激发了他开发新产品的热情,经过几年摸索,金王的科研人员研制出与传统蜡烛截然不同的新产品——果冻蜡,这种蜡高度透明、无味、无毒、无污染,并且经久耐燃,燃烧时间是普通蜡烛的20倍,而成本却与传统的石蜡相同。继“果冻蜡”后,晶莹感剔透的“水晶蜡”、随时间和温度变换各种颜色和气味的“魔术蜡”。新的产品、新的行业、新的领域、新的市场”。陈一口气说出几个“新”。“就像做螺丝钉、曲别针,东西不大,能做到全世界NO1,那是不得了的。”
金王的产品主要销往国际市场,陈索斌对自己的竞争处境认识一直很清醒,“他们是大象,我们是蚂蚁”。陈回避与欧美大企业正面冲突,开展“蚂蚁战”,借助国内人工、原材料便宜的优势,不停地研发新产品。小而灵活的战术使金王的产品很快占领市场,继而打入国际销售网络。现在,金王已经与世界500强前10位商业企业沃尔玛、麦德隆、家乐福等7家建立起合作关系。“中国第一家使用自己的品牌直接进入沃尔玛销售的,就是金王的kingking。”
股权多元化
两年前,金王出口创汇突破5000万美元时,陈索斌明显感觉后劲不足,开始意识到企业又到了一个关口。“规模小的时候,有了问题大家会反对你,等大的时候,没有反对你的,大家都举手赞成你。”陈看到了一种危险,下决心进行股份制改造。当他到有关部门咨询时,却被认为是“瞎起哄”,内部争论也很激烈。但陈坚持认为,这一步必须要跨过去,谁改得早,谁就早受益,谁的发展就快。随后,一个由金王集团控股、中科院、青岛科技风险投资等企业参股的全新的产权机制平台搭建起来,使金王有条件引进世界一流的产品生产线,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储备,使其产品始终在市场上处于上游资源的地位。
全球化标准
金王的全球化路径逆向而行:先攻国外市场,后占国内市场。陈索斌回忆起刚开拓市场时的患得患失,真切尝到了观念、技术、综合实力落后的苦涩,对国际化经营的认识更加理性。“不是说我们的产品卖到日本、美国,卖到欧洲,就是全球化经营了,而是看我们能否持续、健康地按照国际顶级大公司的标准来做。”所谓国际大公司的标准,其实也简单明了,用陈的话说就是:出“黄铜的价格”要你做出“黄金的质量”,并提供“五星级”的服务,缺一个都不行。陈不断地向他的员工灌输一个观点:离失败只有一步。让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他认为只有每个人都处于危机感中,才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产生动力,才会有强烈的创新欲望,陈说这些年来自己一直是在巨大的压力中前行。
随着WTO的加入,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化市场中,“开拓中国市场不也是参与全球竞争吗?”陈索斌看到了国内蜡烛市场孕育的巨大商机,加快抢占国内市场的步伐,到2001年底,相继在北京、上海、大连、青岛等地开设近30家专卖店,初步建立其国内的物流及零售网络系统。
“中国市场真是太大了!”国内市场专卖模式的成功验证了陈索斌抢占国内市场的战略是正确的,“这一仗又打赢了,我们要一直不停地开下去,争取5年内开500家连锁店,国内销售实现10亿元。”
2001年11月17日,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发布拟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告。
陈索斌和他的事业就像金王的“魔术蜡”一样“燃烧”起来。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