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不可忽视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江涛)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反映出企业对我国教育现状的不满意。如何培养出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人才,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培养出真正在国际竞争中 能为企业谋利的人才,已成为高校急需解决的课题。
“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一家美国公司日前在人才招聘会上打出如此引人注目的告示。炙手可热的名校学子遭受如此冷遇,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更引发对人才培养的思考。
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免谈”告示虽然是个别事例,但也暴露出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学校教育偏重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教育,但忽视了“情商”教育,如:学生进入社会后如何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面对挑战经受挫折、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等等。在实践方面、在动手能力上,大学生也普遍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学校应该在这些方面加以调整和改进,以使培养出的毕业生更适合社会的需要。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对记者说,“免谈”事件虽然发生在美国公司身上,但很多国内公司也有类似想法和实际操作,只不过招聘时不会把这种过激的言辞表现出来。他认为,一些单位对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是“不敢要”,因在待遇、发展等方面确实不能跟民营企业、外企比,因此这些单位在招聘时不大考虑清华、北大毕业生。另外,一些大公司会较多地考虑往年录用情况,如果以前录用某院校毕业生表现不错,今后可能还会重点考虑;而一旦某院校出现几个不满意的毕业生,则会影响用人单位对这所院校学生的看法。
美国特路普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此举动解释说,应聘者录用后在公司里应选择好自己的位置,就像演员要有角色意识和舞台意识,才能准确地完成导演的要求。我们公司追求的是综合效果,要的是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只要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就能发挥其无限潜力。过去公司曾用过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会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浮躁而不务实。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他们不应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
北大经济学院毕业生小王认为,企业和学生都有相互选择的自由,如果当初招聘时企业公司承诺得很好,而实际工作后发现并非如此,或者觉得这份工作不合适,转而跳槽是很自然的事。当然也有个别的学生以企业作为自己高就或出国的跳板,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但是那只是个别现象。
北大党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代大学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他们应该倾听社会的声音,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用人单位也应看到学生们积极向上的主流,不该以偏概全。他认为,企业有没有凝聚力、向心力,能否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潜力,能否为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广阔空间,这些都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工作的最大动力在于职业所具有的社会价值与自身价值的统一。(完)
国企招聘:机制比待遇更重要
新华网广州3月21日电(记者王攀)高薪招聘不再是外企、民企的“专利”,传统的国有企业也举起了“高薪招聘”的大旗,开始参与人才市场的争夺。最近,广州市举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国企老总招聘:工业系统3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亮出了60个高职,公开从市场上招聘。
参加此次招聘的单位几乎都是广州市工业系统的龙头老大,如广州轻工集团、广州汽车工业集团、广州机电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广州化工集团等;招聘的职位属于这些企业的核心领导职位,如集团副老总、“三总师”以及集团二级企业的老总、副老总。
有600多人报名应聘,测试考察工作目前仍在进行,最后将由广州市企业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根据报名者的测试考察结果,向企业推荐聘任人选。
招聘方分量不轻,应聘的也都是高手。广州市经委主任平欣光表示,应聘者具有学历高、专业水平高和年富力强的特征,其中本科占54%、硕士占33.8%、博士占3.6%,理工人才超过报名总人数的40%、管理及金融人才分别占20%强,高级职称占31.7%、中级职称占49.5%,逾45%的报名人员年龄为36—40岁、31—35岁和41—45岁分别占20%左右。这一批年富力强又“身怀绝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正好可以弥补广州国企经营者年纪较大以及专业水平不够高的不足,而这正是今年广州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广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了下属有色金属集团的副总工程师和副总会计师,集团总部的副总会计师和珠江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等4个“三总师”的职位进行公开招聘。广钢集团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梁美莲表示,目前企业中40多岁的高层次人才出现了一个空档,因此希望通过参加这样的大型招聘会,能够吸引一批年轻的高层次人才来充实我们的干部队伍,通过外来的冲击提高队伍的素质。
广州市民航学院的副教授肖旭分析说,向社会招聘国企老总,是广州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以前广州市工业系统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基本上是由政府任命,从现在开始将逐渐走国际流行的经理人制度。此次招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广州国企领导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招聘高级人才在广州人才市场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一些高级管理人才对这次招聘既报着浓厚的兴趣,又对前景有一定的担忧。他们主要担心自己作为考试聘任的干部能否和招聘单位原有的人员和机制顺利磨合,取得良好的业绩。一位在最后关头报名的政府干部表示,他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的,主要是对自己能力进行一个验证。
广州市经委人事处处长傅岩则认为,报名者主要是对广州这几年环境建设以及整个工业经济的发展较感兴趣,许多人认为到广州会有所作为。另外,他们对广州市政府正在营造有利于企业家群体脱颖而出的机制比较认同,这种机制对这些高级人才来说,往往比某种物质的待遇更重要。同时,广州有一批在全国都排得上号的好企业也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
广州市劳动协会秘书长熊坚对招聘会作了中肯的分析,他表示:“虽然这次国企经营管理人才在向社会招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政府主导的色彩过于浓重,但毕竟它已经表明了国企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是值得鼓励的。”(完)
招聘市场呼唤高层次人才
新华网合肥3月21日电(记者偶正涛)“科教城”合肥市日前遇到一件尴尬事:中国科学院在合肥的4个研究所要招聘100名研究人员,结果报名者仅60人。
合肥聚集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城市人口平均学历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因而有“科教城”的美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科教城里的人才尴尬经常让业内人士啼笑皆非。
许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大,后赴日本从事软件开发,直到成为大型项目负责人。去年底他回合肥,感受到国内软件产业的广阔前景;到人才市场转悠,只见人头攒动。于是,他决定回到合肥,与在中国科大读博士的朋友一起开办公司。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一路绿灯。很快公司开张了,第一个项目接到手了,可怎么也找不到满意的“兵”。从工程设计、编写程序到现场测试,都得他们亲自出马。只几个月,合伙人累得缩回学校埋头读书,随后许博士本人也不得不改弦更张。他告诉记者:“无兵何以成将?先关门,待‘兵源’充沛了,再作打算。”
有这种经历的远不止许博士一人。合肥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级开发区,列名的软件公司有28家,但有完整开发队伍的企业屈指可数,包括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的校办企业也不得不常年花大力气“招兵买马”。从事移动网络信息技术开发的合肥联讯信息技术公司技术负责人郑连城介绍:公司成立一年多,几乎天天忙招聘,开始时登报纸、做广告、跑人才交流会。可报名者对软件有所了解的只有约10%,能够上手干活的不到3%。“人稀亦贵”,中国科大在校生打零工,每月工资开价都是4000元上下,高的达7000元。
高水平人才短缺造就了“人才速成市场”。合肥各类人才速成班、速成学校比比皆是,广告狂轰滥炸,有的号称“3个月学成网络专家,半年精通C++”。“认证工程师”先打美国牌,后加上欧洲,最近又时髦印度公司的幌子。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了滥竽充数的培训公司:“尽管你一无所知,只需要两周培训,即可去应聘IT业高薪职位。”深入了解得知,这家公司的“高招”是:先让培训者熟背计算机、通信业名词,掌握应聘高技术职位的谈判技巧,而后到用人单位狮子大开口。拿几个月薪水后立即开溜,重新应聘。合肥智圣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浩说,他们已碰到多位“南郭先生”,不少还扛着“博士”、“硕士”头衔。后来公司迫不得已准备了一个考试间,“比尔盖茨来了也要先考试!”王浩态度非常坚决。
接受采访的国有、民营高科技企业领导均表示:让人才市场拥有有“才”的人,才会真正使我国高科技企业屹立于世界之林。(完)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