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机场餐饮存在暴利”的报道后,经济学家茅于轼又致信本报,对航空保险提出质疑
本报记者王旭报道“在激烈的竞争下,利润率能达到10%的项目就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在这些年民航安全记录比较好的前提下,民航人身保险的利润率能达到百分之六七百,航空保险是不是也存在暴利?”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继日前“直击”机场天价咖啡后,再次致信本报,这次他把“矛头”指向了民航人身保险,并提出质疑。
-茅于轼观点:
民航人身保险利润率700%
茅于轼为民航的人身保险算了一笔账,“现在我国每年坐飞机的旅客数大约有8000万人。假定每人都买保险,每张保单20元,8000万人的销售收入就有16亿元。而这两年民航的安全记录非常好,索赔和每张保单印刷、人工的成本相当少,这样每年总利润能达到14亿元左右。当然,并不是每个旅客都买保险,但是不买保单的人也不用赔付,航空保险的成本利润率是不变的,能达到700%左右。”
记者昨天在首都机场采访时发现,不少乘客都挺赞同茅于轼的观点。一位李先生说:“坐飞机买保险无可厚非,可是保费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是不是也该让大伙儿心里明白。”
-保险专家观点一:
利润进入滚动基金,保险不是暴利行业
记者随后咨询了几位保险专家,他们都明确表示:保险不是暴力行业。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系主任黄华明说,保险费率的计算都是根据政府监管部门多年的数据统计,利用概率论的“大数法则”科学计算,不是哪家公司能说了算的。更何况,保险保的就是“万一”,不仅看事后结果,还有事前监督作用。据了解,航空人身保险万分之一的费率,其他人身险千分之几的费率基本上与国际接轨。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也指出,“人们对保险产生误解的关键,是误以为保险公司的利润都由公司盖了大楼,发了工资,自行支配。其实,保险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人员工资等必要开支都要由财政、税务等部门严格核算后发放,剩下的利润则都要进入滚动的保险基金。”
据郝主任介绍,保险推销人员表面上看第一年提成能拿到30%左右,但是以后每年是逐年递减的,平均收益率也就是8%左右,保险公司总的开销成本则与金融证券等行业基本持平。“可是一起航空事件,可能就要用去保险公司半年甚至几年的总保费,像“9 11”事件,几乎就动用了一些国外公司所有的基金。所以,保险公司是把各险种的利润都纳入保险基金,遇到意外事件才能相互协调,全额偿付。因此,不能以一个险种的利润评价它是不是暴利行业。更何况,为了人们的平安,保险公司还应不断积累基金,做实力雄厚的百年老店。
-保险专家观点二:
对保险怀疑是因为产品宣传跟不上
虽然茅于轼与保险专家的观点差异较大,但是如此多的消费者对航空保险产生认识上的偏差,无疑表明保险公司在服务质量、产品宣传上还有欠缺。一些专家也毫不隐讳地指出,人们对保险产生怀疑,主要是因为个别推销员、个别保险公司夸大产品内容,欺骗消费者,有些产品在设计上对消费者利益考虑不足。因此,保险公司不能只顾着收钱,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诚信”,任何一个产品、保险的运作机制和公司情况等,都应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另外,虽然险种费率是由国家监管部门制定的,但是各公司竞争的最主要方面——服务还有待提高。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