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中国经济:通胀不是大问题 内需不足成新顽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1月29日 10:02 中华工商时报

  袁钢明

  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7.3%,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到2%以下的低水平,衬托出中国经济的较高增长。但从中国经济增长近几年的变化情况看,增长速度连续下滑,2000年刚有回升动向,2001年重又下落,外部冲击造成出口下滑,内需出现减弱趋向。2002年,抵御外部冲击和扩大内需,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

  内需减弱比出口下滑的不利影响更大

  2001年中国出口受美国经济及世界经济衰落影响而下落,从上年增长27.8%下落到6.5%,上半年出口下落幅度很大,从2月份的29.9%下落到6月份的-0.6%和8月份的0.9%。9月份以后出口略有回升,但这种回升并不是趋势性好转。在全球贸易增速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不大可能逆势而上。外部冲击加重,出口趋于下滑,继而造成内需的不稳定。去年9月份以后,内需下滑趋势日趋明显。1-11月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3%,比1至8月减慢2.6个百分点,其中,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减慢幅度较大。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下降0.1%,这是自去年5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负数转为正数以来首次出现的下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连续16个月保持正数的局面被打破。11月和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下降0.3%。工业品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指数连续下降时间更长,下降幅度更大。工业品价格指数的大幅度下降,将拖动其他价格指数进一步下降。前几年随需求不足和经济下滑而出现的通货紧缩,刚刚减弱趋于消失,现在又加重起来。通货紧缩是需求明显减弱及经济严重下滑的集中表现。价格指数全面由升转降,通货紧缩卷土重来。价格指数下降的背后是需求力量的严重减弱。通货紧缩重新出现并快速加重的变化情况表明,在外部需求减弱的冲击下,内需没能对宏观经济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外部冲击的影响或国内自身因素的问题,内需开始出现由升转降的变化。

  内需减弱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要比外需冲击强得多。9月份以后,虽出口增速略有上升,但国内投资增速下降,导致工业增长及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到9%以下,全年增长速度下降到10%以下。去年下半年以来,对出口给予极大的重视,把较大力量放在扩大出口上,但在全球贸易下降的总体不利形势下出口没有取得明显的回升效果。与此同时,内需没有受到像对出口那样的强劲政策支持,内需由强转弱,不但没有起到弥补出口缺口的作用,反而对宏观经济产生比出口下滑更大的不利影响。

  收缩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扩大内需

  货币政策在市场经济的宏观政策体系中占有核心重要的地位,其调控目标及松紧度的选择,对宏观经济运行及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2001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经济增长设定为7%,定得比较低,低于去年的8%,价格调控目标为1%-2%,定得比较严格,不能低于1%,表示要防止通货紧缩,不能高于2%,表示要防止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目标不高而预防通货膨胀目标严厉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下,货币政策既要支持经济增长又要防止通货膨胀,而防止通货膨胀更重于加速经济增长。2001年货币供应量调控目标为M2增长13%至14%,M1增长15%至16%,现金M0增量控制在1500亿元以内。各个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设定在不超过或较大幅度低于上年水平的位置上,清楚地表明了货币当局对防止通货膨胀比对防止通货紧缩更重视的倾向。2001年M0增长7.1%、M1增长12.7%、M2增长14.4%,其中与国内需求及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关系最为密切的M1增长速度比2000年大幅度下降3.3个百分点。从货币量增长的实际结果看,2001年实行的是一种紧缩型货币政策。这样的货币政策,重点在于防止通货膨胀,但对内需扩大形成不利影响。

  2001年货币量增长减缓,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企业贷款增长速度下降。2001年全年贷款增长11.8%,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下降到多年来少见的低水平。贷款下降与一些收紧性措施有关。比如,个人消费贷款方面取消了零首付贷款和无明确用途的消费贷款等政策,而个人消费贷款是支持先前经济回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占到了新增贷款的50%以上。再比如,提高再贴现利率并加强对票据贴现融资的控制,从总体上提高了贷款利率,造成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成本的提高,实际上起到了收缩贷款的作用,特别是对近年来急速发展起来的、市场化的企业贷款形成了猛力压缩。

  货币政策是松还是紧,对国内需求是起扩张还是收缩作用,在目前中国货币金融运行机制条件下,关键是看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增长情况。2001年银行间货币市场及金融机构参与的国债市场上,出现了利率下降的现象,表现出资金供过于求,很多人依此认为货币政策是宽松的,只不过是货币传导受阻,没有传导到企业层面。实际上,这是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收缩所表现出来的货币在中间层次拥塞梗阻现象。银行同业拆借及国债交易市场上的利率下降,只反映银行之间、金融机构之间货币过多、供过于求,而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供给和企业对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的资金需求关系在这里反映不出来。由于金融机构受到种种控制不能向企业顺畅扩大贷款,资金被积存在金融机构里,钱存进来贷不出去,而同时企业方面得不到贷款,资金发挥支持需求扩大的渠道被堵塞,资金堆积在货币交易市场里形成一种供大于求的不正常现象。债券市场及货币交易市场这种虚假的资金供过于求及利率下降的局面实际上是由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贷款不宽松、不活跃造成的。因此目前债券市场及货币交易市场中的利率较低及资金过剩现象,不表明货币政策的宽松,而是对企业贷款收缩、对实质性内需支持不力的不正常现象。

  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不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

  通货紧缩再次加重,表明内需不足已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新的顽症。通货紧缩反复出现,宏观经济连续下滑,除了制度改革构建的约束需求的微观机制以外,很大程度上与约束需求的适度从紧宏观政策有关。

  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在需求形成方面实行偏紧的宏观调控,在宏观供求总量关系上构造出总需求略小于总供给的不平衡局面,使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增长,以约束总需求形成对生产供给方的市场压力,迫使生产企业在数量扩张难以轻易实现的情况下致力于质量的提高,以期获得经济效率提高的积极效果。但是,需求增长慢于供给增长,对供方产量增长及规模扩张形成很大障碍,对宏观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经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容量进行生产,在需求总是小于供给的市场中,企业的投资经营扩张受制于缓慢扩张的需求,使企业投资风险增大,失败概率增高,投资效益下降。需求增长慢于供给增长,使不断追求新奇和扩张的需求难以对供给发挥出先导带动的刺激力。在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条件下,市场需求约束对经济发展及创新所造成的限制和阻碍远大于对企业的效率提高效果。构造需大于供的市场条件,将企业从供不应求条件下没有压力的环境推向承受需求约束压力的市场中,具有推进市场化转型的意义。但是,在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经营转型的压力不主要来自市场需求的约束力,而是主要来自市场供给的竞争压力,经济效率的提高产生于竞争之中,而不主要来自需求对供给的约束压力。需求小于供给的市场失衡,不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率的经营发展,对市场中所有企业都可能造成损害,在供给受制于需求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供给增长很难突破狭窄市场的约束,反过来,缓慢增长的需求很容易对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造成障碍和伤害,需求小于供给的市场失衡形成价格下降压力,导致出现价格全面下跌的通货紧缩及经济下滑。1998年和1999年,宏观经济下滑局势严峻,宏观调控部门采取了扩张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增加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但宏观政策主旨仍坚持适度从紧,对扩大需求的一些措施形成制约,使扩大内需的一些措施畏首畏足,力度不够,起不到扩大需求的有效作用。企业和居民的需求行为受到市场风险约束,宏观经济下滑使企业和居民未来预算安排的不确定风险增大,出现了企业实业投资倾向下降和居民消费下降的新情况。1999年下半年,针对需求倾向下降的一些改革调整和政策调整的措施出台,加强社会保障,增加工资,鼓励长假消费,停征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等,起到了减缓需求抑制、推动经济回升的作用。但是,宏观政策总体上仍保持对微观主体需求从紧约束的方向,鼓励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措施只是局部的、表浅的。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主旨与宏观经济扩大内需的要求不一致,与已经变化了的微观机制不协调,对微观主体受到的需求约束抑制放松不够,不利于需求不足问题的解决。

  应当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目前我国不存在通货膨胀的威胁,而是存在着通货紧缩继续加重的危险。现在和1998年所谓放松货币时贷款贷不出去的情况根本不同。上一次企业更新改造投资的贷款需求不强,而这一次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和房地产投资自主加速势头本来已经启动起来,贷款需求强劲,但货币政策面对这种变化,不是随之增大对企业贷款,而是收紧贷款,加强了对企业贷款的控制。在出口下滑的情况下,内需的不稳定性也会增大。在出口主要由外部因素决定的情况下,扩大出口的资金效益不高,货币政策对出口的效果相对较小。货币政策对出口过度重视,资金过度向出口企业倾斜,出现厚此薄彼、重外轻内的问题,削弱了对内需的支持。目前出现的通货紧缩,不光是一个简单的货币问题、价格问题,它反映出整体需求减弱的问题,是总体经济下滑的集中反映,通货紧缩问题处理不好,会造成企业效益、就业、收入、消费、投资、心理预期等发生螺旋式下降。

  目前宏观经济变化的不确定性增大,下一步走势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选择。如果宏观政策保持不变,或政策措施选取不当,不仅出口下滑难以止住,而且内需也会继续减弱,宏观经济形势有可能更为严峻;如果因势而变地采取得当有力的政策措施,则可促进宏观经济好转。应采取一个比原先的力度更大的、与以往思维不一样的政策方式来加大对内需的拉动及对外部冲击的抵御。应对实质性紧缩的政策思路进行调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以扩大需求解决通货紧缩,对内需扩大和供给效率提高给予更多关注,进一步推进企业和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取消对企业贷款的管制和歧视,鼓励企业自主投资,以内需扩大推进宏观经济走上回升之路。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中国经济面临最严峻挑战 (2002/01/23 12:03)
茅于轼:入世带动中国经济跃上新阶段 (2002/01/21 17:21)
解读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不等于“一马平川” (2002/01/20 10:14)
国家经贸委官员分析当前中国经济3大主要矛盾 (2002/01/18 15:04)


新 闻 查 询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短信传情不言中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千首新浪短信点歌
闪电传情不看不行


分 类 信 息
:动画短片剧作大赛
   中国日报英语招生
   企业特区浙江城
   秀身堂减肥食品
   新年租车新领域
   买房租房二手房
:大众polo开始预定
   浦江工业园区招租
   ★巴西烧烤美味
:出国留学的摇篮
   欢迎加盟平安保险
:留学澳州首选澳宝
   友和道通商务网
:全新人才招聘信息
:便携式电话小灵通
:一诺广告设计印务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