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02年的中国经济将面临12年来最严峻的挑战。”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姚余栋博士,道出了他对中国未来经济环境的判断。
中国经济严重缺血
姚余栋谈到,今年中国经济工作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不等于高枕无忧。他认为,中国 当前的货币政策应作改变,要防止历史性失误。不能因为中国经济总体健康成长,就放弃检讨货币政策的得失。在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的情况下,金融监管超前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分强调金融风险,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灵的情况下,从而货币供应量严重不足,中国经济严重“供血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增长需要。
姚余栋认为,由于过去三年出现通货紧缩趋势,加上2001年物价回升乏力,2001年11月通货紧缩重新抬头,导致实际利率过高,严重抑制了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社会民间投资增长有效启动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最终目的,货币政策要配合。低的实际利率不一定启动投资,像美国经济目前的困境一样,但高的实际利率一定压制投资。
降息不是最好选择
姚余栋并不认为降息是最好的选择。他说,人民币的低利率政策已维持了相当长的时间,2002年降息政策的操作空间仅有0.5个百分点,人民币降息的空间其实已经非常有限,降息意义不大,甚至可能导致利率陷入“流动性陷阱”。
中国1996年至1999年连续降息的背景是防止经济出现大幅滑坡。可是,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不是十分明显。1996年至1999年中国连续七次降息,并没有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赶出银行,而是持续攀升。从投资来看,能够从银行贷到款的国有企业对利率是很不敏感的,而对利率较为敏感的中小企业则由于制度性原因融资较为困难。
他认为,应采取的措施是,中国人民银行在贷款利率下调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应大幅度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实际利率,为社会民间投资的启动和增长奠定基础。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