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派记者 管克江
结果在意料之中
12月21日是日本决定是否对中国大葱、鲜香菇、蔺草席3种农产品实施全面进口限制的最后期限。此前一天,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和农林水产大臣武部勤专程赶到北京与中 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进行最后一轮谈判。21日中午时分,好消息终于传出:日方决定不启动对中国3种农产品的正式保障措施;中方决定撤销对原产于日本的汽车、手持和车载无线电话、空气调节器3种进口商品加征100%特别关税的措施;双方通过政府和民间两个渠道,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并加强两国农产品贸易合作。此外,双方同意就3种农产品尽快建立民间贸易协议会,在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稳定健康的贸易关系。
此次农产品贸易争端圆满画上句号与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沟通与协调密不可分。正如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谈话所说,“这次谈判按照我与江泽民主席达成的对话解决的原则,达成了协议。”如果说10月份小泉访华前双方谈判仍在各执己见的话,那么,小泉访华后谈判焦点则集中在如何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协方案上。日方坚持要求中国政府介入农产品出口、实施自主限制,而中国方面拒绝对农产品实施官方监控。据报道,最后决定成立的贸易协议会是中方的建议,并非日本最满意的结果,但却是能够接受的结果。所以,小泉乐得说好话:“为了日中两国的长期友好和贸易发展,日本政府决定接受谈判结果。”
日本各媒体纷纷发表看法
连日来日本各主要媒体都用大量篇幅报道日中贸易谈判的进展,邀请专家发表看法。协议达成之后的第二天,各大报纸用两三个版面进行了报道,并配发了社论。《读卖新闻》的社论认为,这次达成协议后,今后日本的农产品进口将继续增加,日本农户要直面困难。
生产者需要采取具体措施削减生产和流通成本,政府需要加以支持,帮助农户发展生产。
《朝日新闻》的社论指出,中国之所以采取强硬态度是看到农产品进口是日本综合商社开发输入的结果,贸易争端不是日中问题,而是日日问题。除了农产品,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其他领域。今后双方贸易摩擦的增加不可避免。社论希望双方借助农产品贸易协议会,通过定期磋商和对话,按照规则一个一个地将问题解决,以此构筑成熟的贸易关系。
《日本经济新闻》的社论说,双方的协议并没有确定抑制中国农产品的进口程度,但是通过民间协议会可减少今后不必要的摩擦。今后日本急需对国内农业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改革。比如通过机械化作业使大葱价格接近中国产大葱水平。价格不利的可通过质量、鲜度和安全性等补足。社论强调,日本应当采取强化国内竞争力的进口政策。
汽车和空调厂商喜笑颜开
会谈结果传出之后,虽然日本的农户心有不甘,但汽车和空调厂商等则是喜笑颜开。一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公关人员表示,各厂商要重新在中国大干一场,为避免再次成为报复对象,各家都在考虑本地化战略,准备将制造工厂移至中国。
舆论认为,这次中日贸易争端没有付诸WTO,而是通过双边谈判得以协商解决,无疑为今后日中双方解决贸易摩擦探索出了一个成功的模式。《环球时报》(2001年12月25日第十七版)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