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世界贸易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倾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6—17世纪自由贸易初期,英国人为挤垮国外竞争者,就打过倾销牌,牟取过暴利。倾销的先河由此一开,其他国家便纷纷仿效,而且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什么是倾销?简单地说,就是出口商在海外廉价抛售产品。出口商打的算盘,是用低价“收拾”竞争者,然后抬价,于是丰厚的利润便可成为囊中之物。正是倾销不惜生产成本 ,人为定价,“恶意”抢占市场,从而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事实上,当本国受到冲击时,自是一片愤怒申讨;但若一旦有机可乘,大家谁也不会客气。于是乎国际市场上,你倾销,我也倾销,明争暗斗,倾销和反倾销一时打得不可开交。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作出努力,以期制定一个能够共同接受的规则,来为自由贸易保驾护航。目前WTO成员普遍遵循的,是乌拉圭回合通过的《1994年反倾销守则》。按照这一法则,一个国家要指控他国产品倾销,必须有三大前提:一是产品的出口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二是严重地伤害了进口国的民族产业;三是产业受到的伤害要由低价引起(如果因国内企业缺乏竞争力而产业不兴,想“栽赃”他人也是反倾销法所不允许的)。如若“三罪”俱全,则是倾销无疑。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中国产品提起的反倾销指控近400起。进入90年代,这种指控更是有增无减,有关企业已是饱受其苦,应对反倾销成了一道绕不过去的“坎”。为什么谁都能拿反倾销跟中国说事儿?“中国造”价格低廉是原因之一。如家电、玩具、鞋类、服装等,价格低得在国际竞争中几近所向披靡,如此强的“攻击力”,肯定会引起别人的警觉。而且,我们的企业,出口时是争先恐后,一旦遭到指控,肯站出来与别人理论的却很少。你不应诉,别人会认为是你理亏。别人来取证,你不理不睬,而裁决权在人家手里,到时是有理也要输三分。同时也不排除部分国家对我们的歧视。我们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人家难免用老眼光看人。像10年前欧盟对我们的彩电,就是按“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框框,用新加坡的价格作标准,判定为倾销;而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是我们的20倍。当然,近年国际市场不太景气,中国出口增长让人心里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看来,我们应对反倾销,还需对症下药。
首先不能搞低价竞争,更不能兄弟之间相互倾轧,把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在某一地区的出口数量要循序渐进,给人一个适应过程。不要大家都往一块涌,出口地区应尽量分散。出现了指控,要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如果的确是我们的问题,也应主动配合别人的调查,与人协商,并通过承诺等方式中止起诉,既留一条后路,又留下一个好名声。打入别人的市场不容易,要是人家把门关上,再进去就困难了。有些企业想打“游击战”,决不是长远之计。逃避只会使自己成为软柿子,任人去捏。事实上,在我们应诉的案例中,有近一半的胜诉,还有一些得到了从轻发落,这应该给我们一些信心和启示。
中国入世,意味着国门会进一步敞开。
我们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更加频繁。
某些外国商品也有可能会对我们实行倾销。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反倾销,同时还要腾出手来,防范他人倾销。要想在国际交往中不吃亏,我们不妨也来个“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王东京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