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营企业倒下去能重新站起来的不多,史玉柱算一个。一直在幕后进行“脑白金”的品牌运作的史玉柱,对媒体谨小慎微,十分的低调。日前由《南风窗》杂志在上海主办的一个“入世与中国企业竞争策略”的高级研讨会上,本报记者与他进行了一次聊天式的交谈。
话题从还债开始。今年初,珠海一神秘公司斥巨资收购内地及香港及1个多亿人民币的 巨人大厦“烂尾工程”的楼花,事后证实幕后为史玉柱所为。谈到这些,史玉柱长舒一口气说,自己从良心上讲就觉得要还钱,只要是借的钱,一分钱都要还,没有想得更多。不仅是个人的债务还清了,另外不到两个亿的法人债务到下周可以全部还清,到今年年底,我无债一身轻了!无论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是这两年做“脑白金”东山再起,有了些积累,他一直坚持,“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从来没想过要赖账。他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史玉柱坦陈,这还款的近3个亿资金中,有1个多亿是他以个人名义借来的。“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永远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的经历,那是一段怎样艰难的日子啊!”1997年巨人“出事”,在所有的自救努力失败后,经朋友的安排,他于1998年底一个人悄悄躲在南京的东郊“疗伤”,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内部招待所。这期间他明白什么叫卧薪尝胆,他白天经常一个人开着一辆旧吉普到东郊,随身带的就是矿泉水和面包,车上有几本书都被他翻烂了,那几本书是《毛泽东和第五次反围剿》、《太平天国》、《洪秀全》、《长征》,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所经历的重大事件的成败得失都给他以巨大的震撼和启迪。当然这期间他也看经营管理方面的书,反省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盲目追求速度、盲目扩张搞多元化,在一些不是自己优势的领域铺很大的摊子,搞“阵地战”,结果有限的资金分散在跨度很大的领域,被“各个击破”,最终在财政上陷入了困境,并且是掉在传统的陷阱———房地产上。事过境迁,如今想来,他有次与四通的老板段永基的一段对话十分经典:成功的经验总是因放大而扭曲,而失败的教训才更加真实。
史玉柱告诉记者,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是很难很苦的,鼓励创业的社会要宽容失误,不能简单地以“成者为王败者寇”的惯性思维去审视企业的经营者。
沉寂4年之后东山再起的史玉柱在上海健特时时以过去的教训警示自己,认识到所有者、经营者、决策者三合一的弊病。现在上海健特的总裁是原来巨人的常务副总裁,其余四位副总裁也都是原巨人的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有2/3是原巨人的。但是史玉柱的身份却很特殊,他给自己的职位是决策顾问。这自然有韬光养晦的考虑,身为“决策顾问”的他被员工称为“老板”。碰到不同意见,史玉柱说:“我们激烈争论,但最后由办公会议决定。”不难想象,有过沉痛教训的史玉柱,会更加尊重民主决策。管理方面,史玉柱说,他正在向联想学习。比如“敢于承担责任”的理念,要求分公司不准有一分钱烂账,一旦发现,分公司经理必须自己掏腰包补上。三年过去,健特的确一分钱烂账都没有。
采访快要结束时,他对记者说,他和南京是有缘的,现在生产中心在无锡,决策总部在上海,他想到南京去投资。他现在感兴趣的是生物制药和金融产业,他听说南京某医药大学研制出一种新药,他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说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在南京找到投资项目。本报记者陈志龙 贺晓亮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