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忠(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强迫中国升值人民币从而限制中国发展的做法不符合任何经济体的利益。
日本的政策制定者抱怨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因为中国的工资水平有时甚至只相当于日本的3%。其潜台词是,要么人民币应该升值,要么日元应该贬值。然而,在1990年—2000 年期间,日本的贸易顺差高达1047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总和的13.5倍。以此来看,相对于人民币,日元其实应该升值才对。
日本政策制定者的真正意图是希望中国容忍一个庞大贸易赤字以便日本有更大的空间解决其通货紧缩的难题。这意味着日本大量生产并出口,而中国则应该进口并消费,也就是说一个发达国家应该储蓄、投资、出口,而一个发展中国家反而应该进口、消费。他们认为这样的想法合乎逻辑。
汇率是一个相对价格。它的短期波动通常由相对增长率之类的边际变化决定。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形成的经济体来说,汇率取决于创造就业机会吸收过剩劳动力的速度。其中的关键又在于到底有多少资金可用于创造就业。
创造就业机会的资金来自出口收入或外国投资。日本的模式是出口模式。这种模式要发挥作用需要很高的储蓄率。当出口发生时,高储蓄率就会把出口收入转变成资本积累,从而创造就业,形成一个循环。如果有了充分的就业机会,并且劳动力市场像在一个成熟的经济体系中运转,这个过程就会停止。
美国则采用了将出口和吸收外资结合在一起的模式。19世纪,美国的农业出口曾经是资本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英国吸引资本流入被认为同等重要。
相对于美国模式,日本模式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需要较少的资金支持,但从长远来看,则需要更强大的资金支持。而对美国模式来说,假如流入的资本足够强大,那么对出口收入的需求则相应减少。但是在一个更长的期间里,国家必须提供给外国的投资者一个稳定的收入源。
中国正在追随美国模式。预计2001年流入中国的外资将达到500亿美元,人均40美元,相比较人均出口将达到200美元。中国人民币汇率将更多的由外资流入决定而不是其他的因素。假如资本效用性创造的就业增长过快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那么货币就真的会贬值。
当然这并不是实际情况。通货紧缩的压力四处可见。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没有使人民币贬值。由于通货紧缩,中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1997年—2000年期间,中国的GDP紧缩指数平均为—1.4%,同期日本为—1%。除了香港之外,中国正在承受着比亚洲其他经济体更严重的通货紧缩。
韩国是惟一一个把货币政策用到极限的经济体。韩国在1997年—2000年期间GDP紧缩指数平均为0.5%,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中惟一有着正GDP紧缩指数的经济体。在我们看来,韩国良好的经济表现主要得益于其货币政策,除此之外别无他由。
假如中国的人民币也贬值,会发生什么呢?像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样,劳动力市场将会调整以对抗通货紧缩的打击。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可能是世界上最灵活的。工资方面少有限制。每年大约有1800万的年轻劳动力拥入劳动力市场,其中11%受过高等教育。这使得对工资的要求根本无法维持。在中国,工资和兑换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交换的。
日本并不乐意本国的制造商将工厂迁往中国。但是通过调整日元/人民币的兑换率会不会改变这种趋势呢?除非日元贬值50%或者更多,否则这种调整并不能阻止日本制造商将工厂转移到中国。
这种重大的货币调整的主要益处在于向美国和欧洲的更多出口,而并非是能减少从中国的进口。欧元对日元的兑换率不像美元对日元那样飘忽不定,是因为欧洲比美国面临来自日本的更激烈的竞争。欧洲地区已经陷入经济衰退。日元的大幅度贬值几乎肯定会引发欧洲保护贸易论者的反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民币的升值也不能解决日本的问题。中国的财富水平太低,这使中国还不能成为一个较大的需求源。人民币币值过高只会给中国造成宏观扭曲,并拖延中国最终形成强大消费经济的发展进程。强迫中国升值人民币从而限制中国发展的做法不符合任何经济体的利益。
日本必须正视现实,转变为像美国一样的消费国。日本的财富水平大大高于中国,所以它不能像以前那样推行“投资—出口”模式。而要成为一个消费国家,日本必须降低它的储蓄率。货币主义者鼓吹负的实际利率或盯住通货膨胀以达到这样一个结果。
如果只靠日元贬值,日本要避免成为更贫穷的国家,将只有短暂的喘息时间。中国“投资—出口”模式还仅仅处于开始阶段。中国的人均出口只有区区200美元,仅相当于日本的6%。中国的人均出口量大致相当于东亚主要出口经济体的3%—6%。消除这个差距还有待时日。
事实上中国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这种差距的缩小速度比预想的要快,因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供求的全球化的基础上的。而日本模式是通过发展本土生产能力来创造出口,这种策略导致对外国公司的严重歧视。相反,中国竭力吸引外国公司。外资公司可能占有中国GDP的20%。世界上没有其他的经济体有如此高的外资水平。
中国通过引进外资企业的生产技术来发展它的生产制造能力,它正在迅速缩小和亚洲四小龙以及日本之间的差距。日本的出路在于尽快重新部署其在华的生产企业。也许就在接下来的10年,中国的生产制造企业也能具有与日本企业同样的生产能力。到那时,日本的制造业资产可能会大幅度贬值。(何雪峰译)
短信节日传情奖中奖:数码相机、CD/VCD……大奖总值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