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2月6日电(记者陈杰人) 今天上午,知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三专程来到北京,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状告财政部的行政诉状。
今年7月31日至8月7日,财政部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分销了今年第七期记账式国债。
根据销售公告和财政部《关于2001年记账式(七期)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该国债发行总额为240亿元,“发行结束后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谢百三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国债的良好声誉和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以及较低风险,特别是允许国债流通的规定,他和许多单位、个人一样,购买了今年第七期国债。
令广大券商和购买者想不到的是,该国债发行结束后的第二天,财政部国库司以便函的形式通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深沪证券交易所:“本期国债在交易所市场上市时间另行通知,上市后,交易方式首先为现券买卖,回购交易起始日将视市场情况安排。”
谢百三解释说,所谓国债的回购,是指国债持有人以国债作抵押借钱的一种融资方式,它以国债可以上市交易为前提。
据悉,自从1993年12月以来,我国历次发行的国债都可以自由流通,也正是国债的流通性,导致投资者纷纷看好国债。
谢百三认为,财政部是国家领导机关,但同时又仅仅是国债的卖方,而全国人民(买国债的个人和机构)是买方,双方拥有平等的权利义务,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商业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
他说,财政部在发行该国债以前,以承诺国债可以自由上市流通作为要约,使得广大投资者纷纷购买。但是,等到发行结束,国债的流通却遭到禁止,侵害了普通投资者的财产权。另外,该通知也违背了1992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库券条例》中“国库券可以用做抵押”的规定。因此,这种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范围的规定。
基于此,谢百三请求法院撤销财政部的便函通知,并判令财政部向全国投资者道歉。
谢百三说,财政部以一纸便函的形式,就剥夺了广大投资者对手中所持有国债的抵押权,这种随意的行政行为既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也不符合WTO的规则精神。
他说,这次诉讼之所以没有提出赔偿请求,目的是给行政机关和全国的投资者提个醒,希望以后杜绝类似的随意行政行为。如果外国投资者在中国购买国债遇到这种情形,肯定会要求赔偿。
据悉,在谢百三递交诉状后,法院已经表示在7天内决定是否受理。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