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华民发言。
入世后的农业和加工业。
华民:中国加入WYO意味着什么?从三个角度来说,第一,从世界角度来看对WTO,这是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中国加入WTO不在是第一次自然地理发现而是经济地理的大发现;第二
,从中国自己来说意味着中国开放的变化,所有开放推动主体是政府在参于谈判、减免税收等,由政府退出,企业则上第一线。当时日本通产省在关贸总协定上也为日本规划了诸如纺织等所谓的竞争性行业,但日本崛起的是汽车、家电。日本通产省的失败告诉我们应跟着市场走,应以市场价格信号为标准,市场比政府聪明来进行结构调整;第三,中国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国有资产存量难以调整,由于现行制度障碍,劳动力要素不能退出。国有企业成为开放的一个问题因素,对此政府要做最要紧事是要成为一个看守政府,进行产业调整,让国有企业顺利地退出来。另外一个制度障碍是宏观社会保障问题,这也是劳动力转移和退出的实现所必须的条件。总之没有国内市场经营制度调整,中国产品不能走向国外市场。
秦朔:感谢华民教授的发言,现在让我们再回到企业,请广东格兰仕公司的俞尧昌先生谈一谈。
格兰仕有限公司总裁俞尧昌发言,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前瞻。
俞尧昌:我就格兰仕的实践谈些思考与体会。虽然我们的规模不小,但实际上格兰仕处在最基本的状态,整个中国家电业也基本上与我们一样,处在一种集成商状态。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以采购和组装为主业。 这也是中国与国外差距大的一个表现。在这其中,格兰仕属于钢筋式,与其它企业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但是大力发展家电工业还是我的观点。这里面的潜力很大。家电是中国出口二强之一,中国最大家电企业最大的销售收入也不过为几亿美元,跨国公司可以达到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进入WTO后,跨国公司会以资本姿态直接进入中国企业。他们凭的是两条:一是技术,二是资金。
资金中国并不缺,我们最缺的是技术。作为在这方面的补课。我们在97年在美国设立了研究所,在以前,格兰仕是一个很单一的制造型企业,但我们现在努力在变成一个技术和制造方面都有优势的企业。
进入WTO后,中国家电业看到的危机会更多,其中综合成本危机是最大的。覆盖格兰仕以定位于全球的跨国公司生产企业,去年在阿根廷突破70万元, 但从原来单一的成本优势过度到综合的比较优势。以前以中国出口为主,现在发展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同时对两个国内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进行相对的调整,要提高品牌产品占有率。
在成本上,中国企业可以下功夫的地方也很多,格兰仕做的是进行原料全球采购,这对家电来说是一件好事。不仅在原料上,而且家电企业在技术上也要实现。在主要跨国公司以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格兰仕已经在出口方面,形成一个专业化,企业化,规模化的优势。但是要支撑这个网络,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我认为家电业在未来五年十年内,会面临更大的调整。
对于中国制造业,我们认为大的方向是应该把外资吸引到中国来,不要把中国资本流入印度、泰国,家电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是与国际差距很大。
关于制造业多元化是要适合自己企业,要与企业实际相符合,关键要适合企业自身。中国企业处于同质化,散沙状,中国地域广阔,对于民营经济,国家没有任何保护的企业,不要随市场的感觉走,要超前市场。
秦朔:在下面发言的是两位学者,让我们欢迎张幼文和张乃根教授。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发言,演讲内容全球化发展战略。
张幼民: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化的,对国家来说,国家战略变化是规则性的。从理论讲,观念转变非常重要。企业的长处、优势都是动态的,不存在绝对优势。中国的资源优势,相对说是劳动力资源。但全球化根本变化是要素流动,所以我们不能抱着这个优势当饭吃。
中国的发展是后发的,国际成功的例子是使用出口导向战略。我们中国入世后,传统制造业需要寻找新的出路。进入WTO,我们的市场在国外,不能忽视国际市场,要在国际市场中接受挑战。
对于WTO,有一个媒体上发表了在变化上的20个最。我总结了有9个最:
1 最大变化是市场:市场全球化,今后市场无政府,不能有补贴的依赖和体制的依赖。
2 最大的开放是承诺:开放提供商机,对服务业是机会,对制造业也是机会。随着开放需要转变观念并且依靠中介机构。
3 最大的竞争是人才:中国企业有制度约束,跨国公司获得人才渠道可以多元化。
4 最大的机遇在海外:中国企业走出可以获得最大的发展。
5 最大的陷井在脚下:怕的就是企业光看外面,放弃了从企业内部挖潜的可能。寻找对策的基点是在降低成本。在入世后,最根本的是无论是优势企业还是劣势企业都应当调整战略。
6 最大的误区是惯性,这是由传统思维方式造成的。
7 最大的对策是用足权利:实际上,中国政府给予企业的权利,企业用足的很少。
8 最大的成功在挑战中寻找机遇。
9 最大的目标是国家的国际地位,加入世贸是第二次改革开放,使得我们走向繁荣走向辉煌。
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张乃根发言,发言内容经贸争端和企业对策。
张乃根:我本人从事WTO法的研究,同各位学者探讨入世与中外企业的新商机。WTO中国文化的解说,"O"代表"零",就是新的起点,中国入世对国有企业面临全新的竞争。
我有三个看法:第一,中国政府接受WTO法的拘束力对中国企业有何影响?中国政府承诺一些特别的义务,中国将通过修改和WTO相关的法律,对数以千计的法律进行修改调整,中国在入世后3年内允许所有成员的加入。第二,任何规则不管制定如何精细,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争端。WTO就是解决这些争端,如何利用这一机制?2001年1月至6月全世界18个WTO成员发起了144起争端。第三,中国企业应该采取双重对策,同样地,还应把国外的产品合法拒之于门外,中国要尽快熟悉WTO的规则。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