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了,有些问题我们还不熟悉。比如,网上域名是否与商标一样受保护?企业的英文名称究竟有多重要?要打知识产权官司,律师们准备好了吗?
新闻背景:前不久,从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传来消息,中国化工网与澳大利亚ORICA公司之间的域名争议有了仲裁结果:因澳方公司最后撤诉,“CHEMNET.COM”(化工网)域名正式归属于中国杭州中化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围绕这一价值千万美
元、前后辗转6个国家的域名而展开的跨国知识产权争端,至此告终。
一家中小型企业积极应对国外大企业的侵权指控并获胜———该案例经媒体披露后,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作中国入世后“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第一案”,也引发了他们及法律界人士更多的思考。
主持人本报 记者江南
参与者
浙江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永明
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处长章一超
中国化工网董事长、总经理孙德良
域名是商标———原来争议的问题,现在已成大势所趋的公论
孙德良:回望一个多月的应诉历程,我们这些亲历者都有满腹感慨。对企业来说,在域名保护这一全新领域,有许多问题需引起重视。在日益增加的国际经贸交往中,中国企业,尤其是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如何适应世界经济种种“游戏规则”,并通过合乎规则的途径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我国入世后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李永明:近年来,跨国域名纠纷越来越多。知识产权保护是新事物,而域名保护更是“新中之新”。目前,我国域名保护方面的相关法规尚不完备,而世界各国的相关法规也还在逐步完善之中。专业领域内曾有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域名只是网络上的一个地址,或者说是一个“门牌号码”,不能等同于商标;另一种看法则肯定它具有商标性质。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有人认为网上资源就应体现自由共享,但也有人反驳说: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则又会破坏对知识财富创造者的激励机制。
11月14日北京市中级法院的一项判决,使肯德基、宝洁等11家跨国企业拿回了被恶意抢注的知名商标域名,这是我国首次集中对域名纠纷案件作出判决。相信通过这一事件,人们对商标的域名化使用问题,能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反过来,域名的商标化问题往往被忽视。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注册有国际顶级域名几百万个,而持有相应域名商标权的只是少数。如果你的域名被他人抢注为商标,你能否受到法律保护,就很难说了。因为从目前的法律来看,商标保护的层面要高于域名保护。
孙德良:在此次“化工网”域名纠纷中,幸亏我们中化网公司已经注册了“CHEMNET”商标,否则,按照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界定的恶意注册使用域名概念,那些注册了域名而没有相应商标的企业,都有可能被判定为“恶意”。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我国网站和企业的警觉。否则,任何一家境外企业都可能凭借其相关的商标权对域名持有者进行指控,轻则提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重则进行跨国司法诉讼,而且往往是无商标权一方败诉。这样下去,中国企业注册的国际顶级域名就有白白流失的危险。
企业没有经核准的英文名称,打国际官司会处在下风;外国人无法在网上用英文查到你,做起生意来就难有信任感
主持人:在国际上注册域名时须提供企业英文名称,而中化网公司因为没有经工商部门登记确认的英文名称,在此次“化工网”域名纠纷中面临困境,被澳方认为是“子虚乌有”的空头公司。这是否和我国对企业名称管理规定有关?
章一超:按照1999年底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修订公布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无论是外资还是中资企业,都不再需要将外文名称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如果企业需要使用外文名称,可依据文字翻译原则自行翻译使用,企业名称登记表格中也去掉了外文名称一栏。
中化网公司因使用英文名称产生问题,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为中化网公司出具了证明,表达两层意思:一是它确实一直在经营活动中使用该英文名称;二是按照中国有关法规,这一英文名称无需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
看来,随着企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频繁,特别是中国入世之后,企业需要使用外文名称的机会日益增加。是否应在企业名称登记注册时加上外文名称一项?作为地方工商管理机关,我们只能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规定办理。按目前的规定,企业使用外文名称必须名副其实,音译或意译的外文名称要符合经营业务范围。
李永明:中资企业没有登记在册的英文名称,确实是有关法规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而碰到难题的,不止中化网公司一家。没有英文名称,不光是打跨国官司时会遇到问题,在平时的国际商贸往来中也会带来麻烦。外国企业在中国工商部门资料库中无法用英文检索到你的企业,怎么和你做生意,怎么敢信任你?没有一个合法、有效的英文名称,我国企业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将面临种种困难。看来,入世之后,有关法规应该根据国际商务的特殊性作出相应调整,赋予企业英文名称以合法地位。
面对几百页、全英文的法律文书,求助律师事务所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士。这说明,专业人才太缺乏了
孙德良:此次跨国域名纠纷,中化网公司是自己组织人员完成应诉的。当时,接到澳方寄来的长达几百页、全英文的法律文书,我们曾求助专业法律人士,找过杭州、上海等地多家律师事务所,却找不到熟悉相关法律程序和条文、又能够用英语完成应诉的专业人士。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毕竟能力有限,应该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李永明:此次跨国域名纠纷,折射出我国律师行业在专业素质、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入世后,法律服务也将受到冲击和挑战。一方面,新的涉外法律问题会越来越多,涉及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等新领域的案件数量会增加,种类也会增多。另一方面,法律服务市场逐步开放,目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允许部分国外律师事务所和中介机构进入,今后国外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对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形成冲击。同样的,新形势对高等学校法学教育也提出了新课题。以往,我国大学法律系培养法学人才偏重理论,今后应当以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法律工作者为目标,对整个课程设置、安排都要相应调整。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2001年12月06日第三版)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订实用短信,获赠超大VIP邮箱、个人主页、网上相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