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中国入世各产业开放的时间表即将正式公布。而无论时间表何时公布,中国市场的放开都是大势所趋。有人说,这个时候考验的是企业市场嗅觉的敏锐度。在商业流通领域,4年前,商贸企业已经蠢蠢欲动了。
近几年,我国商业零售业的发展速度之快,可以从各省、市对大商场的规划和引资建设窥见一斑。而与外商合资的商贸企业远远超过了国家的11个试点城市,已涉及20个省、市
的277家公司,店铺数量达500家。这说明,跨线引资已成趋势。
北京物美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中博士日前指出,中国将在未来3至5年中,向外资全面放开零售业和批发业,现在外资零售企业正在中国加紧实施亏损战略,谋求扩大在中国零售市场的份额。从1992年起,我国商业领域实施了“放开”,引进外资突破30亿美元,外资商业企业已达365家。而外资商业企业主要是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核算,很多公司为占领市场,不要求短期盈利,而通过在其他领域或总共公司弥补其亏损,从而实现扩张目的。中国商业企业一般只在中国这个市场里竞争,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因而造成了中外企业在不同条件下,按照相同的游戏规则进行竞争的局面。特别是,不少外资零售企业绕过中央,直奔地方的经营战略,迅速打开中国地方市场,对国企冲击很大.
事实上,许多公司对入世承诺的关注更早于公布前。上海百红商贸有限公司,是由上海一百集团和日本丸红株式会社共同投资2亿元人民币组建的全国首家大型中外合资批发企业,其总经理周健对记者表示,为了使内部流程更畅通,目前百红正在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的建设,预计到明年9月份完成。届时中国市场完全放开,百红已做好一切准备。周健认为,美国一些批发商由于对中国市场了解不多,还没有感觉到中国市场的准入信号,所以外资批发商一下子涌入中国市场的状况会滞后一些,这对国内的批发商是个发展机会。令人担忧的是国内批发商供应链意识差,不能有效连接零售商、供应商,集中精力投入市场建设,某些企业内部延伸出许多部门,搞“大而全”,不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国务院体改办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WTO与中国经济对策”研究课题组组长史炜向记者分析道,国内零售企业的一个软肋就是扩张采取联盟方式,缺少资产纽带关系,资金、场地的集中规模比不上沃尔玛、家乐福等外企。而且外资分销零售商通常以“大物流体系”进入中国,分销获利形式也是多方位的,如一旦食品分销亏损,可以从其他分销类型中得到补偿。此外,外资企业的诚信度和人力资本都要高于国内商家,这些差距都造成国内企业竞争的弱势。
而这种弱势是不是代表外资进入后国内的企业会倒掉,北京天意小商品批发公司的刘经理认为,市场放开之后,至少五六年间天意的生存不会受到影响,中国农村巨大的市场外商短期还辐射不到。但他承认,商品批发市场也要提升品牌,打击假冒伪劣,同时发展总经销、总代理,提升服务方式,与厂家和客户更好地连接起来。目前天意正在成立商务中心,积极推进电子结算系统。
外资企业来势凶猛,史炜认为对策之一,是在外资进来前,国内可以利用原有的通过行政手段建立的渠道变革为市场规范控制下的分销渠道,事先搭建起完善的供应链、采购链平台,迫使外资采取中国本土化战略,与国内企业合资。此前,沃尔玛进入中国曾给国内零售商不小的震撼,但时隔数月,史炜认为,沃尔玛并没让人看到更清晰的盈利模式,也没有给国内传统的零售业以致命的打击,外资渐进的进入过程,是国内企业寻找战机的空间。
《金周刊》记者徐昙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