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到30岁,又具有经济、财政、统计、信息技术或者新闻专业本科以上的学历,而且精通英文、法文,你有兴趣到联合国去当一回“国际职员”吗?在几天前结束的联合国“国际职员”招考中,5个专业的报名人数就超过了6千人,比去年招考9个专业的报名总数还要翻了近一番,有些考生还是坐着飞机到北京或上海赶考。联合国的金饭碗看起来着实诱人,那么,这个金饭碗里都装了些什么呢?入围的机会到底会有多大?记者在北京做了一番调查。
11月25日,2419人参加了联合国在中国的后备人员招考,报考的人数比去年多了近一倍。而且这次考生的层次较高,主要是留学归国人员、外企人员和在校研究生。一位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表示,中国人去联合国工作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他说:“加入世贸以后,国际化的步伐会越来越快,我觉得到联合国去当国际公务员不是说像以前想得那样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美国工作了六年的王君,这次已经是第三次成为国际公务员了。他曾是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金融部门专家,他说:“去这些单位哪怕去一年、去一段时间,可能对你的一生都是非常非常有益的一种财富。”
目前要进入联合国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象王君这样由政府推荐或直接调入成为国际公务员,另外一种方式就是从1979年开始,联合国还通过国家竞争考试录用大多数的初级人员。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中国需要参加两次考试才能迈向联合国的大门。首先必须通过人事部举办的选拔考试进入“中国国际职员后备库”,然后才可以参加联合国的笔试、面试。最终由美国、日本等38个国家的优秀人才共同竞争联合国后备人员的资格。据统计联合国第一次在中国招考,从270人中录用了8人;第二次招考,1300人中目前只有16人参加了联合国的面试。由于这些国际机构从事的都是最前沿的工作,因此联合国对于招考非常严格,能进入联合国工作的都是各领域的顶尖人才。
王君据例子说:“拿世界银行来说,我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他们虽然也在各个国家招聘,但是真正的能够进入到这些项目里的人,还是非常少的。”
虽然最终的获选率不到百分之一,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国际公务员优厚待遇所吸引。国际职员不仅可以怀揣着一天100多美元的差旅费,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而且还能享受健全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医疗费的报销比例高达80%。为了考虑到随国际公务员出国工作的家属,联合国对于有配偶和子女的职员还有相应的补助,此外所有的职员每个月还可以享受两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相比较在国内收入最高的城市深圳,白领的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3.9万元,而一个初级国际公务员的年薪就高达3万美元,高级国际公务员是5万美元,是深圳白领年薪的6至10倍之多。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此次报考的人员中有7成是来自不同企业的白领,他们在国内都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他们却表示去联合国工作不仅收入高、长见识,而且风险小。据了解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际的大企业中,也会由于经济不景气而进行裁员,而联合国对于能胜任工作的员工一般不会轻易解雇。而且许多考生都表示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机构,在这里工作不仅有极高的荣誉感,而考虑到自己今后的发展,这里的工作经历无疑都是个人简历中最精彩的一笔。因此这些优秀的人才把后备人员考试被视做进入了联合国的敲门砖。
在采访中,人事部副部长侯建良表示,这是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这样一种好的开放的形式使国内人才产生了参加国际竞争的积极的心态。
然而许多人走进了一个美丽的误区,联合国的工作也不是永久的金饭碗,根据职位的不同有2年以上不等的任期,如果工作中出现差错还要受到相应的处罚。而且国际职员要求必须能够流利自如的使用英语或法语撰写文件、参加会议、展开工作,每年还会有专门的部门进行工作考评。
据王君介绍,工作的压力是非常大,也就是说不具备良好的训练和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在这些机构里面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进入国际后备人员库并不意味着锁进了保险箱,能成为国际职员的机率微乎其微。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不断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减,并且普遍存在经费严重短缺的压力,因此招聘国际职员的数量下降,各国应聘竞争加剧,到国际组织任职的机会减少。即使通过了所有考试,也只是站在了联合国高高的门槛上,一般还要等上2至3年,有职位空缺需要填补时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国际公务员。
看来,联合国的饭碗不是那么容易端的,它和其他单位的饭碗一样,也会碎。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记者的调查中,几乎没有一位考生把报考国际职员看成是解决自己就业的途径,大多数人都把它看作是证明自己实力的一个机会,以及人生履历上增添的一抹亮色。人事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晓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来报考,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因为入世后中国与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广泛了,中国将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意思的是,这次考试中,经济类考生的最后一道作文题目就是:“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的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你是怎样看待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冲击?”也许,这并不仅仅是试卷中的一道题,要面对它的也不仅仅是这些报名参加考试的人们。
经济半小时记者/杨莱莱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